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含单元计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含单元计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课后小结

第七课时 猜数游戏

教学内容: 课本34-35页 知识与技能: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摆图,参与活动,从中理解6的加法,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理解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6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玩一个猜数游戏好吗? 二.新知识

1.体验6和2与4之间的关系

①左手4粒豆子,右手2粒豆子,问一共有多少粒豆子? 4+2=6

②手上一共有6粒豆子,伸出左手有4粒,问右手有几粒? (2粒)

③我有6粒豆子,右手2粒,问左手有几粒豆子? (4粒,即6-2=4)

2.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个豆子?

师告诉学生手里共有6粒豆子,伸出右手有3粒,那么左手有几粒? 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6-3=3 (理解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 3.分一分,填一填。

把6粒豆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你打算怎么放?有几种方法?利用实物操

作演示。 6 0 6 1 5 2 3 2 5 4.说一说

观察第一幅图,结合图解释“2+4=6”的实际意义。 第二幅图,解释“6-4=2”的实际意义,并举实例说明。 三.练一练

1.第一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每幅图学生只要类出加减法算式各一种就行.

2.第二题 本题是6的分解练习,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在操作中体会数的分解。

3.第3题说一说 引导同桌之间结合情境图说一说图意,鼓励学生能更多用“5+1=6”和“6-1=5”表示生活中的实例。 4.口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画一画,填一填。 通过在计数器上画珠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6的加减法运算,感受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6.说一说,玩一玩。

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练习巩固6的加减法。可以师生对练,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练习。 五.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 背土豆

教学内容: 课本36-37页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中理解7的加法,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理解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7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体会7的加减法 (1)出示第一幅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情境,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只小老鼠正在装土豆,一边有5个土豆,另一边有2个土豆。 问:一共有几个土豆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鼓励学生列出算式,结合实际情况,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5+2=7”或者“2+5=7” 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2)观察第二幅图片,问学生发生什么事了?(引导学生完整描述图片意思) 生:袋子里有7个土豆,掉出来1个,袋子里还剩几个?

怎么列算式呢?7-1=6

如何算出来的?结合书上摆圆片和画圈的方式说一说。 2.想一想,填一填。 观察情境图,让学生接着讲故事说一说图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小老鼠在回家路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丢了几个?还剩几个? 探索7 的组成。 7

3.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在说一说图意的基础上,理解“5+2=7”“7-2=5”的具体意义。

二.巩固练习 1.37页第一题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自己列式,每幅图学生只要列出加减法算式各一种就行.

2.第二题

本题是7的分解练习,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在操作中体会数的分解。 3.第3题说一说

引导同桌之间结合情境图说一说图意,鼓励学生能更多用“6+1=7”和“7-1=6”表示生活中的实例。 4.画一画,填一填。

通过在计数器上画珠子,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7的加减法运算,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0 7 2 4 6.说一说,玩一玩。

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练习巩固7的加减法。可以师生对练,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练习。 三.课后小结

第九、十课时 跳绳

教学内容: 课本38-40页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

2.能根绝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出关于8和9的加法,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训练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2. 逐步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情境学会8,9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3+4= 7-4= 4-3= 1+6= 6-2= 7-0= 5-5= 6+0= 5+2= 7-3= 7-5= 7-7= 二.新知识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下课后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 有一些小朋友也很喜欢跳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观察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看他们排好了队伍一个接一个往里跳,他们玩的多开心啊! 问:谁能告诉我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交流. 3.说一说,填一填。

先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加减法问题。 (1)我是一个个数出来的,一共有8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