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含单元计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含单元计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要使学生知道加减法的含义非常重要,这里包括掌握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助于学生能正确看图,理解题意.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联系.

2.在具体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运算的过程.

4.2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及其应用. 5.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课时参考: 17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课本第24-26页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2.认识“+”,学会+的读法和用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图操作,体会和掌握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熟练地进行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铅笔 教学方法: 讲解与操作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笑笑给我们带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这位朋友有一个习惯,它喜欢和上课认真的同学做朋友.那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讲才能和它交朋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彩色铅笔

问:我们来看看笑笑的铅笔和我们的一样吗?(一样) 谁来说说,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 2.有几只熊猫?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淘气用了画圆圈的方法知道熊猫的只数。 3.认一认

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可列加法算式: 2 + 3 = 5

↓ 读作:2加3等于5

加号

(学生先小声读,再全班读)

告诉学生象这样要算合起来有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中间用数学王国中这位朋友“+”连接.

4.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用圆片代表个数,按图先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1)左边有1个桃子,右边有3个,一共是几个? 1+3=4 (2)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一共是几朵? 2+2=4 (3)左边有4只鸭子,右边有1只,一共是几只? 4+1=5 5.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思考每幅的图意,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原来有3辆汽车,又来了一辆汽车,图上一共有几辆汽车? 3+1=4

(2)树上原有2只小鸟,又飞1只小鸟,图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2+1=3

5.结合图片说一说在哪里用加法.

“加号”这位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哪位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看来大家都和我们的加号交上了朋友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1.第二题

让学生先说出图意再来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他列的算式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题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手来帮助自己做题.然后集体订正. 3.第三题

结合情境图写出加法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算式的意思。 4.说一说

结合2+3=5这个算式,说一说生活中的加法原型,先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那些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再结合情境图说其中的意思。 5.26页第5题

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讲一讲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集体交流讨论。 6.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可以问第一盘到第二盘增加了几个?...... 从中渗透1+2=3 3+2=5 5+2=7)

7.第四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根据图中的意思列出一些加法算式.

(有的学生不只列出一个,但只要说的有道理符合图意都给予肯定) 窗台上的花 4+1=5 屋里的人数 1+2=3 茶杯的个数 1+1=2 四.作业 五、课后小结

第三、四课时 还剩下多少

教学内容: 课本27-29页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2.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减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操作,观察情境图。学习减法的含义,并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提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认识“_”,并学会“_”的读法和用法. 2.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3.通过具体情境的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含义 教学方法: 讲解和引导思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笑笑来到了果园,她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在果园里干什么? 二.新知识

1.通过情境图感受减法.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第一幅图.树上有5个果子,笑笑提着篮子正要摘果子. 第二幅图,掉下2个果子,树上还有3个果子.

引导学生描述过程:树上共有5个果子,掉下2个,还剩几个果子? (让学生把图中表示的过程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 2.说一说,数一数。

问:图中画了什么?你能把这个讲出来吗?(引导学生把数学信息说完整,语言简练)

用学具表示情境图意思,学生边说边摆,如:有5块奶酪,小老鼠运走了2块,还剩3块。

问:你怎么知道还剩3块?说说你怎么想的。 3.认一认

在我们数学王国中可以用减法来表示减少的意思. 列式 5-2=3

(其中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果子,2表示掉下了2个果子,3表示树上还剩3个果子)

5 - 2 =3 读作 5减2等于3 | 减号

全班读一读,同桌相互说一说5-2=3各数表示什么?

结合“还剩多少个奶酪”列出减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4.画一画,算一算。

先引导学生读懂第一幅图的图意,5个圈中划掉4个圈,图中画斜线的4个圈就是去掉了4个,所以用算式“5-4=1”表示。

另外两个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用教具摆一摆,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1)5-4=□

贴5个圆片,拿走4个,还剩1个 (2)4 -□=□

4个圆片,拿走几个,还剩几个?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