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评试题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评试题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安全”在社会系统和生产系统中的功能或产出主要有:(1)保护人类的安全和健康;(2)避免和减轻财产的损失;(3)保障技术功能的利用和发挥;(4)维护企业信誉,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5)维护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6)避免因事故造成有关人员的心灵创伤、家庭痛苦;(7)维护社会的稳定;(8)保护环境和资源,使其免遭破坏和危害。具体地说,安全的产出分为如下两部分来考察:

1、安全的“减损产出”:安全减损产出Bt:∑损失减少增量=【前期(安全措施前)损失一后期(安全措施后)损失】。而损失项目应包括:(1)伤亡损失减少量;(2)职业病损失减少量;(3)事故的财产损失减少量;(4)危害事件的经济消耗损失减少量;安全减损产出=K1J1+K2J2+K3J3+Kd4=∑KiJ,式中:J1为计算期内伤亡直接损失减少量;Jz是计算期内职业病直接损失减少量【价值量】.J3是计算期事故财产直接损失减少量【价值量】.J4是计算期危害事件直接损失减少量【价值量】;Ki为i种损失的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倍数。计算期内伤亡损失减少量,就是计算期内假如没有投资情况下的预测(或实际)事故损失与进行投资后的实际事故伤亡损失之差:J.=预测事故伤亡损失一实际事故伤亡损失:(R死1一R死0)N×V命+(R伤1一R伤0)N×v健※。式中:R死-是投资后的死亡率;R死0为投资前的死亡率;R%,是投资后的受伤率;R伤。为投资前的受伤率;N是考察期内的总体,其量纲取决于R(或职工数,或工时数);v命是人的生命价值;v健康是人的健康价值。生命与健康价值计算也可进行价值化。计算期内职业病直接损失减少量J.=职业病下降率×接尘总人数×单位人均职业病消费期望值。计算期内事故财产损失减少量J3=∑各类财产损失减少量。财产损失的直间比例倍数的取值可在4·100之间取定。

三、安全增值分析

安全增值是指安全对经济生产的正贡献这是“安全是生产力”作用的体现。安全的生产力功能通过三方面来实现:首先,职工的安全素质是生产力,即对于一个生产工人,提高其安全素质不仅是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重要的还在于其安全素质的提高能够提高其生产的工效,体现在士人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高效,就能实现生产力作用;二是生产资料中包括安全设施、装置、设备等≯生产资料是生产力,显然安全设施、设备争电随之完成生产力的作用;三是安全对于技术仓0造的安全环境,保证了生产技术功能的实现,因此,也从中间接体现生产力作用。

(1)根据投资比重来确定其贡献率,称作l“投资比重法”。如安全投资占生产投资的比重,或安措经费占更新改造费的比例,以其占用比重系数,作为安全增值的贡献率系数取值的依据。例女,生产投资对应有生产的产值,可根据安全投资占生产投资的比重,从生产产值中划出安全的增值产出。这种处理方法,使安全的增值产出计算较为简单、可操作性好。但存在计算出的结果较为粗略的缺点,并要求在安全投资是合理的前提下才能采用。

(2)采用对安措经费比例系数放大的方法来计算安全的贡献率其思想是:更新改造作为扩火再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对生产的增长作用是可以进行测算的,可从更新改造活动的经济增长作用中根据安措费所占的比例划分出安全贡献的分额,作为安全的增值量。由于安全投资不只是安措投资,因此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投资,其计算则是在更新费占用比例的基础上,根据其他安全投资的规模或数量,用一放大系数对更新改造费确定的系数进行适当的放大修正,作为安全的总的贡献率。

(3)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实际统计测算。即对事故的经济影响和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统、计学的研究,在掌握其“正作用”和“负作用”本质特性的甚础上,对其安全的增值“贡献率”作出确切的判断。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较为完善和全面的安全经济理论基础上,才可能进行。这是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但目前还未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备考推荐资料: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安全评价方法按指标(目标)量化的程度,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和定量安全评价。 1.定性危险评价

定性危险评价不需要精确的数据和计算。目前主要以安全检查表为依据,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逐项赋值评价法

针对安全检查表中的每一项检查内容,按其重要度的不同,由专家讨论赋予一定的分数值。评价时,单项检查完全合格者给满分,部分合格者按规定的标准给分,完全不合格者给零分。这样逐条逐项地检查评分,最后累计所有各项得分,便得到系统评价的总分。根据实际得分多少,按规定的标准来确定评价系统的安全等级,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如我国机械行业制定的《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即属于此。 (2)单项定性加权计分法

这种评价计分法是把安全检查表所有的评价项目,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分别给予“优”、“良”、“可”、“差”等定性等级的评定,同时赋予相应的权重(如4、3、2、1),累计求和,得出实际评价值,即 n

S=Σfi·gi i=1

式中fi——评价等级的权重系数;

gi——在总N项中取得某一评价等级的项数和; n——评价等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