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几何概型》说课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几何概型》说课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几何概型》说课稿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几何概型(第一课时)。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几何概型”这一节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基本事件数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好几何概型可以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新课程标准,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开头的问题,设计成往正方形内撒豆问题,以便于学生更容易地抽象出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例题、习题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能更加激发学生思维,易于拓展的题目

3、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基础一般,在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学生应该会比较好地接受到,但对于如何建立具有实际背景的随机事件与几何区域的联系时,预计学生会有一些困难。但只要引导得当,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

动手尝试相结合,理解几何概型,完成教学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4、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新课标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了教学目标.重视几何概型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强调几何概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抽象概括能力。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②、会区分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③、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来解决。 (2)、过程与方法:

①、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通过撒豆问题,引入几何概型定义和几何概型中概率计算公式,感受数学的拓展过程;

②、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感受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步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性的理解世界,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5、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几何概型的判断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在几何概型中把试验的基本事件组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区域及其子区域对应,并且从中理解如何利用几何概型的知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各种几何概率问题,进而熟练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计算相关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教学展开分析 1、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引导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观察对比、概括归纳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再通过具体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法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本课的实际需要,作如下指导:对于概念,学会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比较;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好典型例题;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几何概型。 2、教学过程分析: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上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教教学内容 学环节 问题:坐标为(x,y)的点P满足:|x|教师:提出复习古典问题,引导概型的特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2且 习 |y|≤2 学生借助列点及其计旧 (1)当x,y∈Z时,P点坐标满足x2+y2<4举的方法解算公式,为知 的概率是多少? 决。 新课的学学生:概括习做好准解题思路 备 提问题:若将上述问题中的“x,y∈Z”改教师:提出激发学生出为“x,y∈R”,还能不能用上面的方法问题 问解决,如果不能,那又该如何处理呢? 题 1、 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中 教师:提出让学生经的求知欲望 创 随机撒一粒足够小的豆子,则豆子 落在圆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问题 历从直观学生:分组到抽象、从讨论、探究,特殊到一设 2、 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 得出所求概般、从感性率就是圆的高理性的面积与正方认知过程 形的面积之情 圆的半径为1,往正方形中 随机地撒一粒足够小的豆子,则 景 豆子落在圆内的概率是______ (分析:豆子落在圆形区域内的概率只比 与圆形面积占正方形的面积的大小有关,而与圆形的位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