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版小学语文第五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京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京版小学语文第五册

25、《古诗二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铁十一小 巩宁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古文的阅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继而读出古诗的节奏和自己的真实的感受。 【教材分析】

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后因“刚而犯上”被贬为南巴县尉。其后,刘长卿不停地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奔走于权贵势要门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正是写于诗人为生计与前图而奔波中。由于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逆境中度过的。长期的抑郁寡欢,使他的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又平添了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所以显得凄清悲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用凝练的笔墨,描绘了一组以旅客日暮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的情景。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我们班的学生在以往的古诗学习中,能结合注释、插图,查字典等方式大概理解古诗的意思。但是还不能想象出丰富的画面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看注释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

2、根据诗人资料,感悟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这种凄凉孤寂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流程示意图】

释题导入 整体感知 初读古诗 理解诗意 品读诗句 想象画面 补充资料 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整体感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鹿柴》这首诗,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1)今天我再学习一首新诗。老师板书诗题,学生书空。边写边想一想: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随着学生回答出示逢、宿的注释。

连起来说一说:是谁?遇上了什么?借宿到到哪过夜?

老师谈话补充:作者在傍晚的时候,遇上了大风雪,天气特别恶劣,没法继续赶路了。只好借宿到芙蓉山主人的家里。

(3)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4)从这个题目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大雪茫茫,寒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一个人在路上走着。风雪中看到远远的有一户人家。

【设计意图:】题目较长,生字较多,先让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理解题目后读出停顿。从整体上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 理解诗意

题目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诗中又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进入这首诗中去看一看吧。 (一)请你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正确,读流利。

1、学生独立练习。 2、交流读书。 (1)谁来读一读?

(2)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请你来试一试。

(3)指名读。

【设计意图:】利用各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读好诗句,为理解诗句意思做好铺垫。

(二)自主阅读,理解诗意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好,你们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古诗的节奏。要想读的更好,读出古诗的味道,还要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1、 学生自学诗句的意思。

请你们两人一起,认认真真地读这首古诗,再读读注释,看看插图,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集体交流

交流前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预设:

苍山:指的是青色的山。 跟问:苍山远呢?

指的是青色的山看起来特别的远。

日暮:暮就是傍晚时分。这时候太阳就要落山了,天已经快黑了。

连起来说一说日暮苍山远的意思:太阳快落山了,远处的青山在暮色中看起来特别的远。

预设:

天寒:天气冷。 跟问:怎么样的冷呢?

比较:天凉、天冷、天寒,你试着读一读,比较比较,你读出了什么?天气特别寒冷。

白屋:指贫民住的房子。 跟问:白屋贫呢?

想象一下这山中的小屋会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茅草屋,篱笆墙,非常贫穷。

连起来说一说天寒白屋贫的意思:天气特别的寒冷,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户人家,急忙跑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一户非常贫穷的人家。

交流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预设:犬吠:狗的叫声。

跟问:闻犬吠呢?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跟问:还听到了什么?柴门打开的声音。 归人:房子的主人回来了。

跟问:夜归人。半夜的时候,主人回来了。 连起来说一说:

半夜时候,作者听见院子里的柴门响了,狗不停地叫,原来是主人冒着大风雪回来了。

诗句的意思都理解了,那就把我们的理解绘声绘色地读出来。(指名读)

三、品读诗句 想象画面

1、看着同学们读得特别投入,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

我们经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们静下心来,用心去欣赏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象:从诗句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一)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我看见作者一个人在山路上走着。 导学要点:

1、你走进诗里去了,你看到了作者孤独行走的画面。那当时的天气呢? 天气又是那么阴沉,一场大雪即将降临。此时一定是特别

阴冷的。

2、老师描述画面,引导学生走入情境,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作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独自一人走在这 深山路上,寒风刺骨,又累又冷,天马上就要黑了,天阴沉沉 的,一场暴风雪就要到来。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我感觉特别寒冷。

跟问: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冷吗?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请你读出这种刺骨的寒。

【设计意图】 通过老师范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想象作者所走的路程之远,感受天气的寒冷和身体的疲惫。

预设:我看到了风雪中,主人走回家中。 导学要点:

1、此时,已经是夜深了。又刮着狂风,下着大雪,主人是怎么样走回家中的呢?

主人就是这样顶着寒风,冒着大雪,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回家中。 2、你想一想:这户人家的主人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一直到夜深了才回到家中呢?

预设:他生活的很不容易,特别艰难,为了生计奔波一直到深夜才回家。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