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一)通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古代汉语(一)通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乃、誠、則、亦、皆、即、必、”和“維、惟”等詞常用於判斷句的謂語之前,

它們都不是判斷係詞:前者屬於副詞,後者屬於語氣詞。

(五)古代漢語判斷句的表達功能 1、 表示類屬關係

滕,小國也。(《孟子·梁惠王下》)

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2、 表示等同關係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

子之所慎:齋、戰、疾。(《論語·述而》)

(六)判斷句的活用

1、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曹公,豺虎也。(《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七》) 2、表達條件、目的等邏輯關係

夫戰,勇氣也。(《左傳·莊公十年》) 百乘,顯使也。(《戰國策·齊策四》) 3、表示因果關係

良庖歲更刀,割也。(《莊子·養生主》)

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爭土橐,非下也,權重也。(《韓非子·五蠹》)

二、古代漢語的被动句

(一)語義上表示被動的句子

無形式標誌的被動句或意念(意义)被動句 (二)古代漢語被動句式的主要類型 1、“於”字句 :

受事主语+谓语动词+於+行为主动者 受事主语+被+行为主动者+谓语动词

2、“為”字句(包括“为……所”句式): 受事主语+为+(行为主动者)+(所)+谓语动词

3、“見”字句 受事主语+见+及物动词+(於+施事者)

4、“被”字句

三、古代汉语常见的习惯句式

通论{七} 古代汉语詞序

詞序又叫語序,是詞語在句子中的前後次序。詞語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主要靠詞語的組合顺序來表現。

漢語的詞序歷史上比較固定,從古到今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次序為: (定語)+ 主語 + [ 狀語 ] + 謂語 + < 補語 > + ( 定語 ) + 賓語 古代汉语中也有一些特殊词序,主要是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两类。

(一) 、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語法條件:1.句是疑問句或者反問句。

2.賓語是疑問代詞。

疑問代詞有三類:1. 指人的:誰、孰;

2.指物的:奚、曷、胡、何; 3.表示處所的:安、焉。

叙述句 详情见古汉语笔记本P20书

P252

否定字、词 见笔记本P20’书P262

疑问字、词 见笔记本P20’书P271

通论{八} 词类活用 书P343

一、词类活用的含义及与兼类词的区别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具备另一类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 二、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

不及物动词用为使动用法时,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如: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病”即“病之”,“使之生病”的意思。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

(左传宣公二年)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三、意動用法

即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的

意思。

意动用法仅限于形容词与名词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