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54_管理学原理(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00054_管理学原理(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单项选择题 1.1.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学者是A.赫伯特·A·西蒙B.小詹姆斯·H·唐纳利C.弗里蒙特·E·卡斯特D.托尼·布洛克特【A】 1.2.管理的载体是A.管理者B.技术C.工作D.组织【D】

1.3.管理的主体是A.企业家B.全体员工C.高层管理者D.管理者【D】

1.4.管理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使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去实现既定目标的A.氛围B.环境C.制度D.体制【B】 1.5.管理者的层次划分是指A.表层、里层B.上层、中层、基层C.内层、外层D.深层、浅层【B】 1.6.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A.复杂性B.有效性C.实践性D.精确性【C】

1.7.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这反映了管理的A.科学性B.艺术性C.必要性D.目的性【D】

1.8.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的是A.经济性和目的性B.必要性和目的性C.经济性和必要性D.有效性和经济性【B】 1.9.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反映了管理的A.科学性B.艺术性C.必要性D.目的性【C】 1.10.管理学中的原理和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组织,说明管理学具有A.一般性B.多样性C.历史性D.实践性【A】 1.11.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A.社会科学B.经济学C.边缘科学D.自然科学【C】

1.12.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中,起总的指导作用的是A.系统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唯物辩证法D.比较分析法【C】

1.13.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中生产力决定了A.管理的社会属性B.管理的自然属性C.管理的艺术性D.管理的科学性【B】

1.14.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是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技术属性D.人文属性【A】 1.15.管理的核心是A.管理者B.被管理者C.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D.处理好人际关系【D】

1.16.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B.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C.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致认可的目标D.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一致认可的目标【C】

1.17.“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A.控制性B.目的性C.整体性D.开放性【C】

2.1.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A.泰罗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C.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D.梅奥的霍桑实验结论【A】

2.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形成于A.20世纪初B.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D.20世纪90年代以后【B】 2.3.六西格玛方法属于A.全面质量管理理论B.战略管理理论C.学习型组织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C】 2.4.首先承认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的人是A.泰罗B.萨伊C.马歇尔D.亚当·斯密【B】 2.5.著名的“搬运生铁块”和“铁锹实验”是下列哪位做的?A.法约尔B.甘特C.泰罗D.萨伊【C】

2.6.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A.科学管理理论B.管理科学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D.权变理论【A】

2.7.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A】 2.8.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是A.泰罗B.韦伯C.梅奥D.法约尔【A】

2.9.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A.管理培训B.管理实践C.劳动竞赛D.心理革命【D】

2.10.实行职能工长制是属于____要点。A.管理过程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人际关系学说D.科学管理理论【D】 2.11.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A.泰罗B.甘特C.维纳D.穆登【B】 2.12.被人们称为“动作专家”的是A.亨利·甘特B.泰罗C.李维特D.吉尔布雷斯【D】

2.13.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是A.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B.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D.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C】 2.14.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代表作是A.《车间管理》B.《管理决策新科学》C.《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D.《全面质量管理》【C】 2.15.提出管理十四项原则的是A.泰罗B.韦伯C.梅奥D.法约尔【D】

2.16.“管理机构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指的是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的哪一项?A.统一指挥原则B.统一领导原则C.等级链原则D.集中化原则【C】 2.17.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法约尔B.泰罗C.韦伯D.厄威克【C】

2.18.韦伯认为,组织的有序来源于作为其基础的A.制度B.管理C.权力D.职位【C】 2.19.下列著作属于厄威克与古利克合编的是A.《管理的要素》B.《组织的科学原理》C.《管理备案》D.《管理科学论文集》【D】 2.20.下列哪部著作是对霍桑实验的总结?A.《经济的职能》B.《管理决策新科学》C.《管理备案》D.《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D】 2.21.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A.经济人B.自我实现人C.复杂人D.社会人【A】

2.22.霍桑实验的四个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B】

2.23.下列不属于组织行为理论的是A.领导权变理论B.组织变革和发展理论C.领导性格理论D.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D】

2.24.管理过程学派强调的是A.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B.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C.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D.要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A】 2.25.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A.泰罗B.法约尔C.韦伯D.德鲁克【B】

2.26.下列理论不属于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的是A.需要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C.管理方格理论D.领导理论【D】 2.27.群体行为学派最早的研究活动开始于A.铁锹试验B.霍桑试验C.搬运生铁块试验D.金属切削试验【B】

2.28.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认为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调社会合作系统与A.信息系统B.管理系统C.技术系统D.组织系统【C】 2.29.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韦伯B.孔茨C.巴纳德D.西蒙【D】

2.30.认为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是A.管理过程学派B.权变理论学派C.社会合作学派D.管理科学学派【B】 2.31.战略管理提出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A.组织规模的扩大B.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C.外部环境的变化D.员工素质的提高【C】 2.32.用来描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基本轮廓的3C是指竞争、顾客和A.信息B.联系C.变化D.质量【C】 2.33.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A.韦弗B.赫茨伯格C.菲根堡姆D.布莱克【C】

2.34.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首次颁布于A.1961年B.1987年C.1990年D.2000年【B】

2.34.下列哪一项是梅奥等人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A.职工是自然人B.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导向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C.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D.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D】 2.35.梅奥通过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属于A.行为管理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管理理论【A】

2.36.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A.提高劳动生产率B.配备“第一流的工人”C.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D.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A】 3.1.国家制定和颁布《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行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指A.经济环境B.政治和法律环境C.科术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B】 3.2.从根本上影响组织构建的基本方法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是A.管理者素质提高B.经济全球一体化C.技术的变革D.职工素质提高【C】

3.3.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外国设分部,加入各种区域性联盟和全球组织,是指A.经济环境B.政治和法律环境C.全球化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C】 3.4.决定一个组织成败的是A.管理层B.顾客或客户C.职工素质D.技术变革【B】

3.5.下列组织中处于简单和稳定环境的是A.大学B.玩具制造商C.容器制造商D.电子行业【C】

3.6.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属于____的环境。A.复杂和稳定B.简单和稳定C.简单和动态D.复杂和动态【A】

3.7.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A.维护社会经济稳定B.为社会整体利益作贡献C.与公众建立合作伙伴关系D.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利润【B】 3.8.个人道德表现为道德价值在于维护传统秩序和受他人期望影响、表明该人道德发展处于A.前惯例阶段B.惯例阶段C.后惯例阶段D.原则阶段【B】 3.9.不确定性最高、对组织管理者挑战最大的组织外部环境是A.复杂稳定的环境B.复杂动态的环境C.简单稳定的环境D.简单动态的环境【B】

3.10.在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中最为活跃、变化最快的环境要素是A.竞争者环境B.供应商环境C.科技环境D.顾客环境【C】 4.1.在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工作是A.领导工作B.人员配备C.计划工作D.组织工作【C】

4.2.计划工作的核心是A.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B.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C.决策D.确定目标【C】

4.3.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指的是A.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B.实现预期目标C.编制计划要诀D.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A】 4.4.计划工作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A.管理.B.顾客C.目标D.战略【C】

4.5.基本建设计划属于A.按企业的职能分类B.按计划的内容分类C.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D.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B】 4.6.下列不属于按计划表现形式分类的是A.程序B.规则C.培训D.预算【C】

4.7.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A.确定前提条件B.估量机会C.确定可供选择方案D.确定组织战略目标并对目标分解【D】 4.8.总计划的基础是A.可供选择方案B.预算C.预算方案D.派生计划【D】

4.9.衡量计划工作进度的重要标准是A.各种方案B.派生计划C.预算D.规划【C】 4.10.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是A.规划B.规则C.政策D.预算【D】

4.11.计划工作中强调抓关键问题的原理是A.灵活性原理B.许诺原理C.改变航道原理D.限定因素原理【D】

4.12.限定因素指的是A.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因素B.妨碍目标实现的因素C.与目标实现无关的因素D.人为限定的假设因素【B】

4.13.在下列对许诺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许诺大,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B.许诺大,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小C.许诺小,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小D.许诺小,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B】

4.14.计划工作中最主要的原理是A.改变航道原理B.灵活性原理C.限定性因素D.许诺原理【B】

4.15.某化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开发了某种投资很大的新产品,投产后非常畅销,企业领导也倍感欢欣。但不久便得知,由于该产品对环境有害,国家正在立法准备逐步取消该产品。企业顿时陷入一片阴影中。从计划过程来看,该企业最有可能在哪个环节上做得不够周到?A.估量机会,确定目标B.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C.确定抉择的方案D.制定辅助计划【A】 4.16.计划工作原理中,目的是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的原理是A.限定因素原理B.许诺原理C.灵活性原理D.改变航道原理【D】

4.17.按照计划所涉及的范围,计划可分为A.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B.上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基层管理计划C.专项计划、综合计划D.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B】 4.18.在计划工作的程序中,估量机会所处的阶段是A.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后B.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前C.在制定目标之后D.在方案评价之后【B】

4.19.某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应该按照计划时间完成施工任务,但在制订施工进度计划时却要考虑到出现雨季不能进行露天作业的情况,因而对完成任务时间的估计要留有余地,这遵循的是A.改变航道原理B.灵活性原理C.许诺原理D.限定因素原理【B】

5.1.提出“效果”和“效率”两分法的学者是A.孔茨B.德鲁克C.巴纳德D.西蒙【C】

5.2.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的最方便的方法是A.使之定量化B.使之定性化C.使之定型化D.使之稳定化【A】 5.3.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是A.计划B.效果C.成果D.目标【D】 5.4.目标管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出现于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B】 5.5.首先提出目标管理的是A.孔茨B.德鲁克C.巴纳德D.西蒙【B】

5.6.制定战略的核心是A.市场分析B.领导者的权威C.正确地提出和回答问题D.考虑顾客的需求【C】 5.7.一般环境分析简称为A.PETS;B.PEST;C.PTSE;D.PSET【B】

5.8.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A.为企业制定战略目标B.领导好企业员工C.为企业赢利做决策D.识别和确定企业使命【D】 5.9.“数字化”的计划,是指A.政策B.规划C.预算D.战略【C】

5.10.在计划表现形式中,规定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的是tA.战略B.规划C.程序D.规则【C】

5.11.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的战略类型是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横向多元化【A】

5.12.通过更大的营销努力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的战略类型是A.市场开发B.市场渗透:C.产品开发D.集中多元化【B】

5.13.青岛啤酒厂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兼并了全国各地几十家啤酒厂,这一战略类型是A.前向一体化B.横向一体化C.集中化多元经营D.合资经营【B】

5.14.中国电信新增宽带业务,这一战略属于A.市场渗透B.市场开发C.集中化多元经营D.混合式多元经营【C】 5.15.将分公司或组织的一部分售出的战略类型是A.收缩B.剥离C.清算D.并购【B】

5.16.下列反映的是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典型案例是A.某公司设计产品技术特点、性能特点别具一格B.某厂集中优势发展某一领域产品C.冰箱企业花样不断翻新D.美国麦当劳快餐连锁店【D】 5.17.“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称为A.战略B.计划C.组织D.目标【D】

5.18.企业在树立品牌形象、设计产品技术特点、性能特点和顾客服务方面通常采用的战略是A.总成本领先战略B.差异化战略C.集中化战略D.产品开发战略【B】 5.19.某企业产品合格率目前在92%左右,计划提高产品质量,将合格率提高到96%,这个96%称为A.控制性目标B.突破性目标C.专业目标D.组织目标【B】

5.20.某面包厂过去一直购买面粉生产面包,现在决定自办面粉厂,以确保面粉的数量和质量。企业采用的此种战略形式属于A.横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前向一体化D.市场开发【B】 6.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A.经济环境B.资金情况C.经营环境D.预期的内外部环境【D】 6.2.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属于计划工作的A.外部前提B.内部前提C.定性前提D.定量前提【C】 6.3.狭义的决策指A.选择方案B.评价方案C.比较方案D.拟定方案【A】 6.4.管理的基础是A.预测B.计划C.组织D.决策【D】

6.5.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称为A.例外问题B.例行问题C.一般问题D.特殊问题【B】

6.6.按决策的____来分类,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A.对象的内容B.依据C.范围D.人数【C】

6.7.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结构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属于A.例外问题B.例行问题C.一般问题D.特殊问题【A】 6.8。被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是A.程序化决策B.非程序化决策C.战略决策D.战术决策【A】

6.9.传统的程序化决策技术中最普遍和最为盛行的技术是A.判断、直觉和创造性B.惯例C.管理信息系统D.事务性常规工作标准操作规程【B】 6.10.西蒙以满意标准衡量决策有效性又被称为A.理性决策B.合理性决策C.有限理性决策D.超理性决策【C】 6.11.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A.因果法B.外推法C.德尔菲法D.头脑风暴法【B】 6.12.外推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A.直观法B.边际分析法C.德尔菲法D.时间序列分析法【D】

6.13.通常情况下预测公式x^t+1=xt+a(Xt-X^t)中a的取值范围是A.-1~+1之间的小数B.绝对值大于1的数C.绝对值小于1的数D.0~1之间的小数【D】 6.14.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是A.外推法B.回归法C.直观法D.因果法【C】

6.15.预测方法中的“关连树法”属于A.直观型预测方法B.单纯外推法C.周期变动分析法D.计量模型预测法【A】 6.16.头脑风暴法属于A.外推法B.直观法C.因果法D.德尔菲法【B】

6.17.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指A.计量决策法B.主观决策法C.边际分析法D.德尔菲法【A】 6.18.主观决策法最主要的缺点是A.投资大B.主观性强C.深奥难懂D.控制困难【B】

6.19.边际分析法在决策方法体系中属于A.因果法B.外推法C.主观决策法D.计量决策法【D】

6.20.计量决策方法的核心是A.建立综合分析能力B.建立数字模型C.建立数学模型D.建立预测模型【C】

6.21.利用边际分析法进行决策时,若要实现“取得最大利润”的目标,应满足的条件是A.追加的收入大于追加的支出B.追加的收入等于追加的支出C.追加的收入小于追加的支出D.追加的收入是追加支出的二倍【B】 6.22.决策树决策法是A.期望值决策法的一种形式B.主观决策的一种方法C.线性规划法的一种形式D.定性决策的一种方法【A】 6.23.解决多变量最优决策的方法是A.期望值方法B.概率方法C.费用效果分析法D.线性规划方法【D】

6.24.决策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有A.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B.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C.肯定决策和非肯定决策D.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D】 6.25.下列选项中属于计量模型预测法的是A.德尔菲法B.先行指标法C.回归分析法D.关连树法【C】 6.26.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A.回归分析法B.德尔菲法C.关连树法D.先行指导法【B】

6.27.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进行预测的方法是A.回归分析法B.移动算术平均法C.指数滑动平均法D.直观法【A】 6.28.德尔菲法属于A.时间序列预测法B.联立模型法C.直观型预测法D.周期变动分析法【C】 7.1.将组织的输入变为输出的转化过程是指A.技术B.外界环境C.规模D.组织的生命周期【A】 7.2.较早对技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A.泰罗B.甘特C.伍德沃德D.孔茨【C】

7.3.组织的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的特征是A.萌芽发展B.稳定C.全面扩张和成长D.衰落【C】

7.4。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是指A.分工协作原理B.目标统一原理C.管理宽度原理D.责权一致原理【B】 7.5.企业采用防守型战略的组织结构,表现为A.职权相对分散B.高耸型C.管理比较宽D.特别重效率【B】

7.6.从组织工作角度看,下面哪种情况会造成组织工作的窒息?A.高弹性的集权B.中等弹性的集权C.低弹性集权D.无弹性集权【D】 7.7.从组织工作角度看,____是社会大生产保持统一性与协调性的内在需要。A.分工协作B.责权一致C.集权管理D.目标统一【C】

7.8.对组织结构中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这是A.计划工作的原理B.组织工作的原理C.领导的原理D.控制工作的原理【B】 7.9.集权的致命弱点是A.稳定性差,适应性弱B.弹性差,适应性弱C.稳定性差,平衡性弱D.弹性差,平衡性弱【B】

7.10.采用防守型战略的企业,其组织结构的特点是A.职权相对比较集中,管理宽度比较宽B.职权相对比较集中,管理宽度比较窄C.职权相对比较分散,管理宽度比较宽D.职权相对比较分散,管理宽度比较窄【B】 7.11.设计和维持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是A.计划工作B.领导工作C.组织工作D.控制工作【C】

8.1.为了克服由于过度分工而导致的工作过于狭窄的弊端,提出的职位设计思想是A.工作团队B.职位丰富化C.职位轮换D.职位扩大化【D】 8.2.激励潜力分数(MPS)的公式是A.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B.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2]×自主性×反馈C.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D.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2]【A】

8.3.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是A.产品服务B.产品质量C.雇员满意D.产品价格【C】

8.4.层次划分主要解决的组织问题是A.横向结构问题B.纵向结构问题C.横向协调问题.D.纵向协调问题【B】

8.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B.法律的规定C.组织规模D.管理宽度的限制【D】 8.6.组织规模一定条件下,管理宽度和管理层次呈A.正比B.反比C.相关关系D.没有关系【B】

8.7.层次较多,分工细致明确,管理严密的特点属于A.扁平结构B.高耸结构C.格拉丘纳斯结构D.斯隆模型【B】 8.8.在经营管理层次中战略规划层的时间幅度一般是A.年度以内B.1~3年C.3~5年D.5年以上【C】 8.9.为了达到组织结构的有效性,管理层次应尽可能A.增加B.减少C.不变D.依具体情况而定【B】

8.10.根据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管理宽度以算术级数增加时,主管人员与其下属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以A.算术级数增加B.算术级数减少C.几何级数增加D.几何级数减少【C】 8.11.变量依据法所研究的对象是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执行管理层管理者【B】 8.12.部门划分主要解决组织的A.纵向结构问题B.横向结构问题C.纵向协调问题D.横向协调问题【B】 8.13.划分部门最简单的方法是A.按人数划分B.按产品划分C.按职能划分D.按地区划分【A】

8.14.使用最普遍的部门划分方法是A.按服务对象划分B.按设备划分C.按职能划分D.按产品划分【C】 8.15.容易导致“隧道视野”的部门划分方法是A.产品B.地区C.职能D.对象【C】

8.16.按地理位置划分部门的目的是A.克服地理分散性问题B.便于通信联络C.调动地方、区域经营积极性D.配备更多的管理人才【C】

8.17.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的组织结构是A.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B.职能型组织结构C.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B】 8.18.职能型组织结构的最大缺点是A.横向协调差B.不利于培养上层领导C.多头领导D.沟通困难【C】

8.19.在实际工作中,实际上不存在纯粹的A.职能型组织结构B.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D.直线型组织结构【A】 8.20.高度集权的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A.多头指挥B.结构复杂C.职责权限不清D.不利于调动下级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 8.21.“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属于A.直线型组织结构B.职能型组织结构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D.矩阵结构【C】 8.22.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A.多维立体结构B.矩阵结构C.职能型D.事业部制【D】

8.2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中的各事业部实行A.统一经营,独立核算B.独立经营,单独核算C.独立经营,统一核算D.统一经营,统一核算【B】 8.24.多维立体组织建立的基础是A.事业部制组织结构B.矩阵结构C.直线一一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D.职能型组织结构【B】

8.25.确定合理的管理宽度是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管理宽度越窄,越易控制,管理的费用越低B.管理宽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管理的费用越高C.不同的管理者、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将决定管理宽度D.管理宽度的确定仅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C】

8.26.某钢铁厂是一家拥有300多亿资产的巨型企业,在目前钢材多样化和高科技化的市场需求面前,你认为最适宜的组织结构形式是A.直线型组织结构B.职能型组织结构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D.矩阵结构【C】 8.27.最早使用、也是最简单的组织结构类型是A.职能型组织结构B.直线型组织结构C.直线一参谋型组织结构D.直线一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B】

8.28.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C】

8.29.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组织结构被称为A.直线型组织结构B.扁平式结构C.职能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B】

8.30.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和大政方针的管理层次属于A.作业管理层B.运行管理层C.战术计划层D.战略规划层【D】 9.1.指挥权指A.参谋职权B.直线职权C.职能职权D.直线——参谋职权【B】

9.2.在参谋的形式中,“智囊团”或“顾问班子”属于A.个人参谋B.专业参谋C.职权参谋D.职能参谋【B】

9.3.适当限制职能职权,目的在于A.及时进行沟通B.维护管理者的统一指挥C.有利于协调D.有利于控制【B】 9.4.授权后,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A.报告权B.监督权C.完成任务权D.命令权【B】

9.5.下列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授权相当于代理职务B.授权是部门划分产生的C.授权是分权的延伸D.授权是上级在一定条件下委授给下属的自主权【D】 9.6.授权的绝对性原则指A.权利不可完全下授B.权利不可没有约束C.责任不可下授D.责任不可完全下授【C】

9.7.基层决策数目越多,其分权程度____;反之,上层决策数目越多,其集权程度就____。A.低,高B.高,高C.高,低D.低,低【B】 9.8.一般说来,管理层次所拥有的能够确定集权或分权程度的是A.审批权B.决策权C.组织权D.计划权【B】 9.9.分权制组织的特点是A.统一经营B.对下级控制多C.独立核算D.统一核算【C】

9.10.影响分权程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决策的重要性B.组织的规模C.组织的历史D.组织的变动程度【A】

9.11.个人管理与集体管理相比,据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制定决策方面A.前者更有效B.后者更有效C.两者同样有效D.两者都无效【A】

9.12.据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涉及权限争执时A.个人管理更有效B.委员会管理更有效C.个人管理和委员会管理同样有效D.个人管理和委员会管理都无效【B】

9.13.去过医院的人也许或多或少对某些医院内部的管理程序感到有些不适应。你从大夫那里拿到处方,先到划价口排队划价,然后到交费日交费。好不容易到你取药时,得到的答案是其中一种药没有,必须找大夫改处方。找到大夫后,大夫的做法可能是把这药划去。你拿着处方再重新排队取药。你能没有抱怨吗?有人出了以下主意,从管理角度看,以下四选项中你认为哪一种不合理?A.对医院的工作流程进行适当重组,比如将划价与交费窗口合并B.改善医院内部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工作效率C.多建一些医院,让医院之间互相竞争D.让有经验的大夫来药房工作,然后向在药房工作的大夫授权【C】 9.14.组织中,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沟通的途径是A.计划B.组织C.管理D.职权【D】

9.15.下列选项中,属于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A.中下层可以有日常的决策权限B.中下层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C.中下层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D.上级的控制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A】

9.16.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职能职权介于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之间B.直线职权介于职能职权与参谋职权之间C.参谋职权介于直线职权与职能职权之间D.三种职权相互独立,没有联系【A】 10.1.常用于识别某一特定的变革活动的动力或阻力的工具是A.力场分析B.标杆超越法C.六西格玛方法D.业务过程再造【A】 10.2.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主要是打破A.部门界限B.职能碉堡C.纵向层次D.沟通障碍【B】

10.3.过程观点的焦点是A.说明组织为顾客创造价值时是如何工作的B.说明组织为顾客创造价值时是如何构成的C.说明外部环境的状况D.说明内部环境的状况【A】 10.4.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是指A.系统B.流程C.结构D.过程【D】

10.5.六西格玛活动最早起源于A.美国福特公司B.美国通用公司C.美国摩托罗拉公司D.日本索尼公司【C】 10.6.“百万机会缺陷数”简称A.DPMO;B.DMPO;C.DPOM;D.OMPO【A】

10.7.六西格玛质量水平是指每百万缺陷机会中,发生的缺陷数为A.6.4;B.5.5;C.3.4;D.4.5【C】 10.8.业务过程再造兴起于上世纪A.60年代B.80年代末C.90年代D.30年代末【B】 10.9.业务过程再造是以____为中心系统改造A.过程B.工作C.管理D.效率【A】

10.10.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业务过程再造特点的是A.思维模式的彻底改变B.以过程为中心进行系统改造C.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D.对企业人员的进一步培养【D】 10.11.下列因素中属于支持变革力量的是A.对能力的恐惧B.对失业的恐惧C.对现行行为或结果的奖励D.顾客的要求【D】

10.12.六西格玛管理中,“百万机会缺陷数(DPMO)”中的“缺陷”指的是A.产品质量导致顾客不满的情况B.产品价格导致顾客不满的情况C.产品售后服务导致顾客不满的情况D.所有导致顾客不满的情况【D】 11.1.人员配备的对象是A.高层次管理人员B.主管人员C.非主管的一般员工D.全体人员【D】

11.2.使组织保持战略竞争能力的惟一资源是A.组织成员B.先进设备C.技术创新D.高层管理人员【A】

11.3.人员配备要求采取A.开放的系统方法B.封闭的系统方法C.开放的非系统方法D.半封闭的系统方法【A】

11.4.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是____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一起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A.计划和维持B.设计和维持C.组织和维持D.营造和维持【B】 11.5.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人物是A.技术人员B.销售人员C.管理者D.预测人员【C】

11.6.主管人员配备的根据是A.职务的要求B.领导的意见C.人事部门的建议D.个人的公关能力【A】

11.7.管理者必须有足够的权力才能担当他应负的责任,才能实现他的计划,这个权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A.权力的自由度B.权力的自主程度C.权力的制约程度D.权力的强制度【B】 11.8.对相应职位上的管理者进行考评的主要内容是A.职务B.利益C.职责D.职权【C】

11.9.日本许多企业明文规定培养合格接班人是晋升的条件之一,这体现了人员配备的A.用人之长原理B.职务要求明确原理C.责权利一致原理D.不断培养原理【D】 11.10.在实践中,评价管理者职位最常用的方法是A.比较法B.职务系数法C.分职定值法D.时距判定法【A】 11.11.时距判定法是由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顾问____提出的。A.爱德华·海B.迈克尔·哈默C.詹姆斯·钱皮D.埃利奥特·贾克斯【D】 11.12.适合评价任何一种职位,最有创建和最有前途的主管人员评价方法为A.职务系数法B.时距判定法C.四象限法D.比较法【B】 11.13.贾克斯的方法就是用分析某个职位所承担的工作来衡量该职位判定问题需要花费的A.时间长度B.成本费用C.资本D.精力【A】 11.14.贾克斯研究表明,判定时距越长,则该职务所要付出的时间A.越少B.越多C.不变D.无法判断【B】

11.15.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是将A.人员配备与人员的选拔有机地联系成一体B.人员配备与管理的其他职能有机地联系成一体C.人员配备与人员的训练和培养有机地联系成一体D.人员配备与指导和领导控制有机地联系成一体【B】 11.16.小王在某保险公司已经做了七年,业绩不仅逐年上升而且在客户中口碑非常好,去年保险公司将其由一般业务员提升为业务部经理,请问这符合人员配备中的哪一原理?A.责权利一致原理B.公开竞争原理C.不断培养原理D.用人之长原理【D】

11.17.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的“倘若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这句话诠释了下述哪一原理?A.职务要求明确原理B.用人之长原理C.责权利一致原理D.不断培养原理【B】 12.1.成功地履行管理职能最基本的要求是A.德才兼备B.具有管理能力C.强烈的管理愿望D.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C】

12.2.管理人员的综合处理能力,主要体现在怎样处理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和____这两个问题上。A.组织的发展B.与员工的关系C.自身的素质D.解决问题的能力【A】 12.3.选择管理者时,除了要看候选人有无管理能力外,还要考虑他的____和知识结构。A.人际关系B.身体状况C.个人素质D.工作业绩【C】 12.4.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每种能力都是以素质和知识为基础,不属于这些素质和知识的是A.道德B.智力C.专业知识D.人际关系【D】

12.5.选拔主管人员的方式,既可以考虑从内部提升,也可以考虑从部招聘,但无论从内部提升,还是从外部招聘,都要鼓励A.首先搞好群众关系B.毛遂自荐C.尽展所能D.公开竞争【D】 12.6.在实际工作中,组织招聘人员的途径往往是A.内部提升B.外部招聘C.上级机关指派D.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相结合【D】 12.7.____的目的是衡量主管人员领导才能方面的潜力。A.智力测验B.职业测验C.适应性测验D.品格测验【D】 12.8.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A.监督执行B.协调执行C.决策控制D.组织控制【A】

12.9.衡量管理者的最终成果的指标,最好的方法是A.由上级管理者审定B.由全体员工审定C.对所有管理者建立文字记录D.管理者自身协调【C】 12.10.衡量一个人能否被提升的最好依据是A.个人素质B.人际关系C.在现有职务中表现的才能高低D.得到上级管理者的器重【C】

12.11.____是一种管理的方法、计划的方法,同样也是解决组织、用人领导、控制等管理工作的关键。A.计划管理B.目标管理C.组织管理D.人事管理【B】 12.12.用来了解管理者潜在能力的口试方法为A.创新性口试B.问题式口试C.适应性H试D.漫谈式口试【D】

12.13.____是指系统的全面管理技能,管理层次越高对其要求越高。A.技术技能B.人事技能C.商业技能D.概念技能【D】

12.14.美国管理学家卡茨认为,一个主管人员至少应具有的三大基本技能是A.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概念技能B.技术技能、学习技能、人事技能C.人事技能、学习技能、概念技能D.概念技能、学习技能、技术技能【A】 12.15.特别注意培养管理者的自信心和独立工作能力,而不只是让他们观察和模仿上级的做法。这一培训方法是指A.讲授B.在“副职”上培训C.集体讨论D.辅导【D】 12.16.每个主管人员都负有培训其下属的责任,国外有人将这种责任称为____上的责任。A.法律B.管理C.道义D.职务【C】

12.17.相对于内部提升而言,外部招聘的优点是A.可激励组织成员的进取心B.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C.便于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D.易判断被聘人员能否适应应聘岗位【B】

12.18.王某2000年被企业聘为财务主管,按规定三年后又转到本企业审计部任主管。这种职务变化属于A.非主管工作的轮换B.在主管的职位间轮换C.事先未规定的职务间轮换D.事先规定的主管职务间提升【B】 12.19.美国丹尼逊提出的管理人员自我考评法的考评量度项数是A.6项B.8项C.10项D.12项【B】 12.20.企业中车间主任应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是A.管理能力B.技术能力C.安全能力D.会计能力【B】

13.1.根据经验,由指导与领导工作所引发的才能占下属才能总量的比例大约是A.60%B.50%C.40%D.20%【C】 13.2.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处理好人际关系B.明确目标C.正确决策D.完善组织结构【A】

13.3.合法的权利是A.通过给予别人期望得到的东西来影响他们的行为能力B.通过惩罚来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C.利用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而影响他们行为的能力D.主管人员利用下属的信任来影响他们的能力【D】 13.4.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个体或群体施加A.作用B.影响力C.能量D.压力【B】

13.5.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的是A.领导工作B.组织工作C.控制工作D.计划工作【A】

13.6.在指导与领导工作中,目标协调原理要求的目标是A.定量目标与组织目标B.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C.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D.员工个人的目标与领导个人的目标【C】

13.7.强调上级主管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不能相互矛盾、抵触,更不能“朝令夕改”指的是下列哪一项原理?A.直接管理原理B.统一领导原理C.命令一致原理D.直接控制原理【C】

13.8.“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足,就越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原理属于A.沟通联络原理B.激励原理C.直接管理原理D.目标协调原理【B】 13.9.领导性格理论认为,识别有效领导者的主要因素是A.领导者个人的作风B.领导者个人的素质C.领导者个人的领导艺术D.领导者个人的性格特征【D】 13.10.在吉赛利的个性研究中,认为对管理者成功影响最不重要的是A.才智B.自信C.性别D.适应性【C】 13.11.领导连续流的提出者是A.利克特B.布莱克和穆登C.菲德勒D.坦南鲍姆和施米特【D】

13.12.领导连续流的倡导者认为,一个适宜的领导方式取决于A.群众水平B.性别C.环境和个性D.领导者的水平【C】

13.13.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领导人采取的管理方式一般都是A.商议式B.集体参与C.利用一命令式D.温和——命令式【B】

13.14.在领导行为四分图中,对体制与体谅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低度体制,高度体谅B.高度体制,低度体谅C.高度体制,中度体谅D.低度体制,低度体谅【C】 13.15.“乡村俱乐部型的管理”指的是A.9.9型管理B.9.1型管理C.1.1型管理D.1.9型管理【D】

13.16.将自己的意识以想象力投射在他人身上,这是A.家长式统治B.移情作用C.沟通艺术D.授权的艺术【B】

13.17.领导行为四分图的纵轴与横轴分别代表A.主管人员的权力与非主管人员的权力B.职位权力与任务结构C.体谅和体制D.民主领导与专制领导【C】

13.18.为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从而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属于A.计划工作B.组织工作C.控制工作D.领导工作【D】 13.19.“随机制宜理论”的提出者是A.布莱克B.穆登C.菲德勒D.利克特【C】

14.1.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等提出的知识创造理论认为,团队在知识创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决定性的B.关键性的C.承上启下的D.无足轻重的【C】 14.2.《第五项修炼》一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管理大师A.彼得·圣吉B.法约尔C.舒尔茨D.怀特·贝克【A】 14.3.通常是跨职能部门的团队是A.过程改进团队&工作团队C.自我管理团队D.工作管理团队【A】

14.4.建立在“员工对工作的负责程度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这一理念上的团队是指A.工作团队B.过程改进团队C.自我管理团队D.自我改进团队【A】

14.5.自我管理团队是指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运作的员工群体,也被称作A.自我发展团队B.自发型团队C.自我执行的工作体系D.高度执行的工作体系【D】 14.6.团队成员对团队成功机会的态度动荡不定,协作依然没有成为规范,这属于团队生命周期的A.形成阶段B.震荡阶段C.规范阶段D.执行阶段【B】 14.7.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人是A.发起人B.领导C.管理人D.推进者【D】

14.8.下列选项中,属于团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是A.促进跨职能的沟通理解B.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C.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D.运营成本减少【C】

14.9.“对某一特殊过程(如:一个部门、一条生产线等)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的团队是A.过程改进团队B.工作团队C.自我管理团队,D.虚拟团队【B】 14.10.团队发展所经过的四个阶段依次为A.震荡、形成、规范、执行B.形成、震荡、规范、执行C.形成、震荡、执行、规范D.震荡、形成、执行、规范【B】 14.11.最早采用质量改进团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是A.美国企业B.日本企业C.德国企业D.英国企业【B】

14.12.团队类型中,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运作的员工群体属于A.过程改进团队B.工作团队C.自我管理团队D.其他团队【C】 15.1.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是A.内在因素B.外在因素C.生理因素D.心理因素【D】 15.2.有实验证明,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占有信息量最多的是A.语言B.文字C.声调D.形体语言【D】 15.3.组织中沟通联络的目的是A.信息分享B.便于指导C.协调个人与集体利益D.交流意见【A】

15.4.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使新来的人员认清形势,这项工作更应该由____来做。A.人事部门B.顶头上司C.行政部门D.最高层的主管人员【B】 15.5.传统组织内最主要的沟通流向是A.上向沟通B.下向沟通C.横向沟通D.纵向沟通【B】

15.6.在一个组织系统中,相当于一个纵向沟通网络的沟通形态为A.轮式沟通B.环式沟通C.全通道式沟通D.链式沟通【D】

15.7.对于过于庞大、需要实行分权授权管理的组织来说,比较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是A.环式沟通B.Y式沟通C.x式沟通D.链式沟通【D】 15.8.适用于组织中主管人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又要对组织实行有效控制的沟通形态是A.X式沟通B.Y式沟通C.轮式沟通D.链式沟通【B】 15.9.其中只有一个成员是各种信息的汇集点与传递中心的沟通形态为A.X式沟通B.Y式沟通C.轮式沟通D.链式沟通【C】 15.10.兼有轮式和链式优点的沟通方式是A.链式沟通B.轮式沟通C.Y式沟通D.圆周式沟通【C】

15.11.组织成员的合作气氛浓、平均满意程度高且差异小的沟通方式是A.链式沟通B.轮式沟通C.全通道式沟通D.圆周式沟通【C】 15.12.沟通网络中,解决简单问题时效率最高的是A.轮式和圆周式B.圆周式和链式C.链式和全通道式D.轮式和链式【D】 15.13.在美国被称为“葡萄藤”的沟通类型是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轮式沟通D.全通道式沟通【B】 15.14.带有强制性意思的沟通方法是A.发布指示B.会议形式C.个别交谈D.正式沟通【A】

15.15.对于目标导向的人来说,宜采取下列哪种沟通方式?A.书面沟通B.正式沟通C.非正式沟通D.先书面后语言沟通【C】

15.16.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如果在空间距离太远、接触机会少,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属于A.主观障碍B.客观障碍C.沟通方式上的障碍D.信息扭曲【B】 15.17.对于独家新闻这种由一个人告知所有其他人的沟通形式属于A.集群连锁B.随机连锁C.密语连锁D.单线连锁【C】 15.18.沟通网络中,开放式的网络系统是A.链式B.Y式C.轮式D.全通道式【D】

15.19.一个组织若需要创造出一种高昂士气来实现组织目标时,下述何种沟通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A.链式沟通B.Y式沟通C.轮式沟通D.环式沟通【D】 16.1.在其所著的《企业的人性方面》中提出x理论一Y理论的科学家是A.麦格雷戈B.弗鲁姆C.赫茨伯格D.波特【A】 16.2.X理论是对____的理论概括。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A】 16.3.泰罗的管理理论中对人的假设是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A】

16.4.职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此假设属于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B】 16.5.管理活动中采用“胡萝b加大棒”的政策,源于A.“社会人”的假设B.“经济人”的假设C.“复杂人”的假设D.“自我实现人”的假设【B】

16.6.认为“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这种观点源于A.麦格雷戈的X理论B.麦格雷戈的Y理论C.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D.马斯洛的Y理论【B】 16.7.权变理论中对人的假设是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D】 16.8.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A.梅奥B.赫茨伯格C.马斯洛D.泰罗【C】

16.9.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A.人和物的因素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C】

16.10.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认为A.保健因素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B.保健因素改善后会导致积极的后果C.保健因素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D.激励因素不能产生使职工满足的积极效果【C】 16.11.麦克莱兰(D.C.Macfe11and)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来说,一般比较强烈的需要是A.安全需要B.权力需要C.社交需要D.成就需要【D】 16.12.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B.人是社会人C.对一主管人员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A】

16.13.为了激励职工,管理者应当A.一方面提高职工对某一成果的偏好程度,另一方面降低期望值的概率B.一方面降低职工对某一成果的偏好程度,另一方面提高期望值的概率C.同时提高职工对某一成果的偏好程度和期望值的概率D.同时降低职工对某一成果的偏好程度和期望值的概率【C】

16.14.波特和劳勒在期望理论基础上引申出了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它表明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A.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的能力B.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D.在很大程度上受所做的努力的影响【B】

16.15.提出激励强化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A.斯金纳B.凯利C.梅奥D.梅杰【A】

16.16.当一个人的消极行为发生后,使之受到经济上或名誉上的损失,从而减少这种行为,这是强化类型中的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惩罚D.消失【C】

16.17.当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如努力工作是为逃避不希望得到的刺激结果等,这是强化类型中的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惩罚D.消失【B】 16.18.在一定时期撤销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将会逐步降低行为出现的频率,以至最终消失,这是强化类型中的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惩罚D.消失【D】 16.19.从归因理论来看,能力属于A.外因、稳定的、可控的B.内因、稳定的、可控的C.外因、不稳定的、可控的D.内因、不稳定的、可控的【B】

16.20.从归因理论来看,任务难度属于A.外因、稳定的、不可控的B.内因、不稳定的、可控的C.外因、不稳定的、可控的D.内因、不稳定的、不可控的【A】 16.21.从归因理论来看,机遇属于A.外因、稳定的、可控的B.内因、稳定的、可控的C.外因、不稳定的、不可控的D.内因、不稳定的、不可控的【C】 16.22.从归因理论来看,努力属于A.外因、稳定的、可控的B.内因、不稳定的、可控的C.外因、不稳定的、可控的D.内因、不稳定的、不可控的【B】

16.23.管理者采用的激励方法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A.员工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素质B.能否找到诱导一个人进行工作并较好地完成工作的因素C.人们的觉悟D.B和c【D】 16.24.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A.泰罗B.赫茨伯格C.弗鲁姆D.马斯洛【C】

16.25.在下列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中,属于“激励内容”理论的是.A.期望理论B.波特一劳勒模型理论C.双因素理论D.x理论一Y理论【C】 16.26.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A.马斯洛B.赫茨伯格C.麦克莱兰D.弗鲁姆【B】

16.27.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A.安全的需求B.社交的需求C.自尊与受人尊敬的需求D.自我实现的需求【D】 17.1.控制论的创立者是A.香农B.韦伯C.维纳D.舒尔茨【C】

17.2.按照控制论的观点,控制的基础是A.事实B.信息C.有效反馈D.有效管理【B】 17.3.控制工作要达到的第二个目的是A.认识现状B.维持现状C.打破现状D.A和C【C】

17.4.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类,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的控制类型是A.现场控制B.反馈控制C.前馈控制D.直接控制【A】 17.5.现场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A.高层主管人员B.中层主管人员.C.基层主管人员D.非主管人员【C】

17.6.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划分的三种控制类型中作为控制工作基础的是A.直接控制B.现场控制C.前馈控制D.反馈控制【B】 17.7.以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A.前馈控制B.间接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C】

17.8.在广泛使用的反馈控制方法中,最重要的、又是最困难的是.A.财务报告分析B.标准成本分析C.质量控制分析D.工作人员成绩评定【D】 17.9.强调预防作用的控制方法是A.现场控制B.反馈控制C.前馈控制D.间接控制【C】

17.10.前馈控制的纠正措施是作用在计划执行过程的A.输入环节上B.输出环节上C.系统运行上D.AB和C【A】

17.11.通过预算特别是现金和流动资金预算来控制财政资金的控制方式为A.反馈控制B.间接控制C.直接控制D.前馈控制【D】

17.12.根据计划和标准,对比和考核实际结果,追查出现偏差的原因和责任,然后才去进行纠正,这种控制是指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直接控制D.间接控制【D】 17.13.直接控制的指导思想认为,合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A.最少B.时多时少C.最多D.难以判断【A】 17.14.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称为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直接控制D.间接控制【C】

17.15.直接控制的原则是A.主管人员及下属的质量与控制方式无关B.主管人员及下属的质量越高,就越不需要直接控制C.主管人员及下属的质量越低,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D.主管人员及下属的质量越高,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D】 17.16.建立控制工作系统必须符合A.一线生产人员的情况及其个性B.主管人员的情况及其个性C.主管工程技术人员的情况及其个性D.全部人员的情况及其个性【B】

17.17.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能反映这样的计划、控制工作也就越能有效地为管理者的需要服务,是指A.反映计划要求原理B.组织适宜性原理C.控制关键点原理D.例外情况原理【A】 17.18.控制活动应该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C】

17.19.阐明有效的控制应着重于那些对计划的完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问题的原理是A.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B.组织适应性原理C.控制关键点原理D.例外情况的原理【C】 17.20.管理者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时通常采用的控制原理是A.例外情况原理B.控制关键点原理C.组织适宜性原理D.直接控制原理【D】 17.21.控制工作的首要目的是A.维持现状B.打破现状C.改革、创新D.修改已有的计划【A】 17.22.人员的配备工作,属于A.现场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B】

17.23.控制工作中采用管理突破的目的是A.纠正超过计划允许范围的偏差B.解决组织在长期活动中存在的慢性伺题、增强组织素质C.解决直接影响组织日常活动的“急性问题”D.对生产过程平稳性的控制【B】 17.24.在管理控制中,主管人员对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察觉并及时采取某些纠正措施所进行的有效控制是A.反馈控制B.前馈控制C.间接控制D.直接控制【B】 18.1.在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是A.计划控制B.现场控制C.反馈控制D.预算控制【D】 18.2.运营预算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预算是A.销售预算B.生产预算C.推销预算D.管理费用预算【A】 18.3.预算的最大缺陷是A.导致控制过细B.导致本位主义C.缺乏灵活性D.导致掩盖效能低下【C】

18.4.实际工作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A.可变费用成本B.固定费用成本C.短期费用成本D.长期费用成本【B】 18.5.管理者深入现场的基本作用在于A.直接控制B.获得下属好感C.获取第一手信息D.发现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C】 18.6.最古老、最直接的控制方法是A.报告B.比率分析C.盈亏分析D.深入现场【D】

18.7.直接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尺度是A.营业利润率B.应收账款周转率C.资本金利润率D.营业收入利税率【C】

18.8.某木材加工企业2004年营业收入总额为1000万元,当年共缴纳各项销售税金共计280万元,实现利润80万元,请问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为A.20%B.36%、C.45%D.50%【B】 18.9.我国从60年代初期开始在国防、水利等部门推广使用计划评审技术,称之为A.计划法B.预算法C.控制法D.统筹法【D】 18.10.、从某种意义上说,PERT属于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现场控制D.间接控制【A】

18.11.综合控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确定衡量全部绩效的标准B.确定衡量全部绩效的方法C.确定控制工作应达到的目标D.确定综合控制运用的方法【A】 18.12.投资报酬率控制法把利润理解为A.企业全部活动的归宿点B.企业取得的绝对利润C.企业运用投资的效果D.企业获得的最大限度的利润额【C】 18.13.投资报酬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A.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周转率B.投资报酬率=利润总额/负债总额C.投资报酬率=(净收益+所得税)/投资总额D.投资报酬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A】 18.14.任何单一的绩效指标都难以反映出组织的绩效全貌,分别从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和学习与成长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的综合控制方法是指A.盈亏分析B.损益分析C.投资报酬分析D.平衡记分卡【D】 18.15.管理审核的目标是评价A.个别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B.个别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C.整个管理系统的管理质量D.整个管理系统的经营业绩【C】 18.16.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更新等,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属于A.财务预算B.运营预算C.投资预算D.生产预算【C】

18.17.某企业生产某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为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A.14台B.20台C.70台D.80台【D】 18.18.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的预算是A.可变预算B.零基预算C.生产预算D.管理费用预算【B】 19.1.支持投资管理、EVA、战略管理的是A.价值管理系统B.财务管理系统C.人力资源管理系统D.物流管理系统【A】

19.2.面向供应市场,支持产品和服务的协同设计、协同供应、供方与组织协同计划的管理系统是指A.人力资源管理系统B.物流管理系统C.供应链管理系统D.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 19.3.面向消费市场,支持与消费者协同销售、协同市场、协同服务的信息系统是指A.人力资源B.物流C.财务D.客户关系管理【D】 19.4.下列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由中层经理使用的是A.决策支持系统B.管理信息系统C.办公自动化系统D.经理信息系统【B】 19.5.经理信息系统属于组织管理的A.知识层B.作业层C.管理控制层D.战略策划层【D】

19.6.作业人员主要使用的信息系统是A.经理信息系统B.专家系统和知识工作系统C.管理信息系统D.事务和数据处理系统【D】

19.7.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使用的信息系统是A.经理决策系统B.专家系统和知识工作系统C.管理信息系统D.事务和数据处理系统【B】

19.8.第一个被许多组织采用的基于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是A.管理信息系统B.运营信息系统C.事务/数据处理系统D.决策支持系统【C】 19.9.目前最高级的管理信息系统是A.专家系统B.决策支持系统C.管理信息系统D.高级经理支持系统【A】

19.10.在无所不在的网络化时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效率B.实现自动化C.社会重构D.价值创造【D】 19.11.DW最根本的特点是A.支持高层决策分析B.物理地存放数据C.软件仿真D.数据挖掘【B】

19.12.企业内的仓储管理属于A.价值管理系统B.财务管理系统C.物流管理系统D.供应链管理系统【C】

19.13.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A.高级管理B.部门经理C.专业人员D.监控人员【B】

多项选择题

1.1.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应承担的责任包括A.管理一个组织B.管理管理者C.管理工作和员工D.决策E.计划【ABC】 1.2.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A.科学性B.艺术性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E.实践性【CD】

1.3.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包括A.生产力方面B.生产关系方面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E.社会关系【ABC】 1.4.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有A.唯物辩证法B.直观法C.因果法D.系统方法E.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ADE】 1.5.系统的特性有A.目的性B.交换性C.控制性D.相互依存性E.开放性【ABCDE】

1.6.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是通过承担下列哪几项工作来实现管理任务的?A.计划B.组织C.人员配备D.领导E.控制【ABCDE】

1.7.管理的基本特征有A.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B.管理的主体是被管理者C.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D.管理的任务是让工作的人们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E.各层次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是不同的【ACD】 1.8.管理学的特点包括A.一般性B.特殊性C.多科性D.历史性E.实践性【ACDE】

2.1.管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大致包括A.古典管理理论B.学习型组织理论C.管理理论丛林D.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E.战略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ABCDE】 2.2.泰罗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主要有A.《计件工资制》B.《车间管理》C.《科学管理原理》D.《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E.《管理的要素》【ABC】 2.3.美国早期科学管理研究工作者哈林顿·埃默森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包括A.公平B.条件标准化C.奖励效率D.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E.严守规章【ABCDE】 2.4.法约尔认为企业职能包括管理以及A.技术B.商业C.财务D.核算E.安全【ABCDE】

2.5.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所提出管理思想包括A.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B.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C.管理的十四原则D.管理要素E.明确的分工【ABCD】 2.6.以下属于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的有A.分工B.统一指挥C.公正D.首创精神E.职权和职责【ABCDE】

2.7.韦伯认为权利的形态有A.权威的权力B.传统的权力C.超凡的权力D.世俗的权力E.理性合法的权力【BCE】 2.8.厄威克的十条原则包括A.目标原则B.专业化原则C.协调原则D.一致性原则E.平衡原则【ABCDE】

2.9.团体行为介于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之间,主要包括A.团体动力B.信息、交流C.团体阻力D.团体的心理素质E.团体及成员的相互关系【ABE】 2.10.狭义的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学的内容有A.个体行为理论B.社会行为理论C.团体行为理论D.组织行为理论E.经验行为理论【ACD】 2.11.管理理论丛林包括的主要学派有A.管理科学学派B.社会技术系统学派C.沟通中心学派D.经验或案例学派E.权变理论学派【ABCDE】 2.12.怀特·贝克提出的企业“组织法合力”包括A.职能规范系统B.职位系统C.沟通系统D.奖惩制度E.组织规程【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