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6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江苏2016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3分) A. 踌躇(chóu) 缂丝(kè) 马厩(jiù) 嶙峋(líng) B. 嬗变(shàn) 惬意(xiè) 珍馐(xiū) 惝倪(chǎng) C. 钳制(qián) 敕造(chì) 宁谧(mì) 棕榈(lǚ) D. 搭讪(shàn) 粜卖(tiào) 喋血(dié) 攻讦(jié) 2. 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是( )(3分) ..

A. 甲烷分子被若干水分子形成的笼形结构接纳,生成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 B.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俊秀婀娜。

C.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褪除的角质表皮。 D. 所谓灶马头,其实就是一张农历的年历表,一般都是拙劣的木板印刷,印在最廉价的白纸上。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 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贵妃池”建筑群。 ②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

③下午,我们来到华清池,只见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 ④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

⑤进了大门就看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分列左右。

⑥湖东岸是宜春殿,西岸是九曲回廊,北岸是以飞霜殿为主体的三座建筑,沉香殿和宜春殿东西相对。

A.①③⑤⑥②④ B.③⑤①④②⑥ C.①③⑤⑥④② D.③⑤④②⑥①

5. 阅读下边这幅漫画,选出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讽刺有些人虚报成绩,没有从实际出发。 B.讽刺某些领导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 C.批评某些人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D.讽刺生活中某些人唯利是图,贪得无厌。

1

二、名句名篇默写(9分)

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 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 __ 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 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中通外直,________ 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5)_______ ____ 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 __ 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7.在横线处写出相应句子。(任选三处)(3分) ....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①______ __ 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沉雄富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②_______ _ _________”的浩渺烟波。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③_____ __ _________”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④________ ________”的勃勃生机。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明史·韩文传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2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为人性情稳重敦厚,和蔼纯美,无论任何时候都谨慎谦虚。

C.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D.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E.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1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三处)(3分) ...

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

王 蒙

①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

②什么是文化瑰宝?要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人生智慧。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出现有可能彪炳史册的有真正的价值的著作与艺术成果;例如,从理论、科技、体制创新上解放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

③什么是文化泡沫?愈是缺少对于文化的想象力的人,愈是容易把文化财务化、基建化、利益化。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其中有做得不

3

错了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也确有以文化的名义占地盖楼贷款。我主张,各地应该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作一次检查清理,对于以文化之名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基地广场公司,采取措施。

④再如,一方面对于已有的文化遗产不加爱惜,时有破坏,一方面任意捏造制造虚假古迹。这里有一种说法,将文化标识为一些符号,对于商标设计、旅游广告与简明普及某种在世界上不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可能管用,如弄点长城、天坛、熊猫、旗袍……就代表中国了,也不是坏事。但这毕竟是浅薄的认知,有时会成为对于中华文化的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的糊弄。

⑤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过场,求活动的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晚会举行了,歌舞演出了,著名艺人来了,?卖点?多了;然而没有思考,没有热情,没有爱憎,没有深度,没有教益,没有精神的营养,也没有感情的充盈与升华。这样的文化是空心文化,是无灵魂的苍白的文化,是文化的悲哀。

⑥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作为政府管理与文化政策,凡没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呼唤着的期待着的是文化瑰宝而不是文化泡沫,但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这一点, 丝毫不能含糊。文化是智慧,是历程,是生活,也是精神的梁柱。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越是把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我们都不要相信。

(2012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13.作者为什么说“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6分)

14.依据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义。(4分) (1)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过场。 ...... (2)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 .... 1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6分)

五、作文(4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有许多记忆。有些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去;有些记忆,却历久弥新。记忆深处的那人、那事、那景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引领着我们成长。

请以“记忆深处”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