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合集】湖北省孝感市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四月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3份试卷合集】湖北省孝感市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四月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②装置G的作用是吸收CO2,以防在装置内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氧化铜变红,则氧化铜被还原,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中产生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含有C、H元素的物质;

③通入氮气的作用为使D装置中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且排净后续装置内的氧气等; ④实验结束时,先熄天D和I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装置D、E内的温度降低后再停止通入气体可以有效防止倒吸;

⑤乙酸钴受热分解,空气中的成分不参与反应生成物有固态氧化物X、CO、CO2、C2H6,且n(X) ︰ n(CO)︰n(CO2) ︰n(C2H6)=1︰4︰2︰3,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即可; 【详解】

(1)①已知,盐酸、COCl2易溶于水,写离子形式,氧化物、单质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O3+2Cl+6H=2Co+Cl2↑+3H2O;

②因反应产物中含有结晶水,则不能直接加热制取,应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

(2)①装置E、F是用于检验CO和CO2,PdCl2溶液能被CO还原为Pd,因此装置E用于检验CO2,F装置用于检验CO,装盛足量PdCl2溶液;

②装置G的作用是吸收CO2,以防在装置内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氧化铜变红,则氧化铜被还原,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中产生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含有C、H元素的物质,答案为:除去CO2;分解产物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含C、H元素的物质; ③通入氮气的作用为使D装置中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且排净后续装置内的氧气等,答案为:将D中的气态产物带入后续装置(或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不使K中水蒸气进入盛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等); ④实验结束时,先熄天D和I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装置D、E内的温度降低后再停止通入气体可以有效防止倒吸,答案为:防止倒吸;

⑤乙酸钴受热分解,空气中的成分不参与反应生成物有固态氧化物X、CO、CO2、C2H6,且n(X) ︰ n(CO)︰n(CO2) ︰n(C2H6)=1︰4︰2︰3,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即可,反应式为:3(CH3COO)2Co

-+

2+

ΔCo3O4+4CO↑+2CO2↑+3C2H6↑;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C12H15NO 醚键 还原反应 消去反应 +HNO3(浓) +H2O

、、 保护氨基,防止合成过程中被氧化

【解析】 【分析】

A是,A与浓HNO3、浓H2SO4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B:,B与Fe、HCl发生还原反应产

生C:

,C与(CH3CO)2O发生取代反应产生D:,E为,E与NaBH4发生反

应产生F为。

【详解】

(1)根据H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是C12H15NO;C结构简式是,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醚键;

(2) B为,C为,B与Fe、HCl反应产生C,该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F为,G为

,根据二者结构的不同可知:F?G的类型是消去反应;

(3)A是A与浓HNO3、,浓H2SO4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B:

,所以A?B的反应方程式为:

+HNO3(浓) +H2O;

(4)D结构简式为:,D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CHO;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说明含有酯基,水解产物含有酚羟基,即该物质含酚羟基形成的酯基;

③核磁共振氢谱(1H?NMR)显示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为:、、;

(5)合成途径中,C转化为D时—NH2发生反应产生-NHCOCH3,后来转化为氨基,目的是保护氨基,防止其在合成过程被氧化;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甲苯和(CH3CO)2O为原料,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甲苯首先被

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苯甲酸,苯甲酸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间硝基甲苯

,在Fe、HCl作用下反应产生,

与(CH3CO)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产生,所以甲苯转化为的合成路线为: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的知识,涉及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结构与性质、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书写,在进行物质推断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题干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判断,要注意氨基容易被氧化,为防止其在转化过程中氧化,先使其反应得到保护,在其他基团形成后再将其还原回来。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过滤 d a、e 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0.16 偏低 【解析】 【分析】

实验一:装置Ⅰ制取二氧化硫,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

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装置Ⅱ制取Na2S2O5晶体,Na2SO3+SO2=Na2S2O5,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

(1)由装置Ⅱ中发生的反应可知,装置Ⅰ中产生的气体为SO2,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或硫酸氢钠、二氧化硫与水;

(2)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分离固体与液态,应采取过滤操作;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吸收为反应的二氧化硫,应防止倒吸,且不能处于完全密闭环境中; 实验二:(4)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故检验溶液呈酸性即可;

(5)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用盐酸、氯化钡溶液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根即可。 实验三:(6)①由消耗碘的量,结合SO2+I2+2H2O═H2SO4+2HI计算二氧化硫的质量,进而计算浓度; ②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消耗碘的量偏小,故测定二氧化硫的量偏小。 【详解】

(1)由装置Ⅱ中发生的反应可知,装置Ⅰ中产生的气体为SO2,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生成硫酸氢钠,反应方程式为: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2)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分离固体与液态,应采取过滤进行分离;

(3)a.装置应将导管伸入氨水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但为密闭环境,装置内压强增大易产生安全事故,故a错误;

b.该装置吸收二氧化硫能力较差,且为密闭环境,装置内压强增大易产生安全事故,故b错误; c.该装置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所以无法实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该装置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以吸收,且防止倒吸,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测定溶液的pH,可以确定溶液酸碱性,酸性溶液可以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能用测定溶液pH值、湿润的蓝色石蕊试液检验,而加入Ba(OH)2溶液、HCl溶液、品红溶液都不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故选ae;

(5)Na2S2O5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因此会被氧化为为+6价,即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用盐酸、氯化钡溶液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根即可,实验方案为: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滴加盐酸,振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①令100mL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质量为mg,则:

SO2+2H2O+I2=H2SO464g1molmg0.025L?0.01mol/L+2HI

0.01mol/L,解得m=0.016,故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所以,64g:mg=1mol:0.025L×SO2计算)为0.016g×0.1L=0.16g/L;

②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消耗碘的量偏小,故测定二氧化硫的量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 19.(2a+2b-c) 0.086mol/(L?min)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 【分析】

(1)已知:①CO2(g)+3H2(g)?CH3OH(g)+H2O(g)△H1=akJ?mol-1,②CO(g)+H2O(g)?CO2(g)+H2(g)△H2=bkJ?mol-1,③CH3OCH3(g)+H2O(g)?2CH3OH(g)△H3=ckJ?mol-1,盖斯定律计算(①+②)×2-③得到反应Ⅱ2CO(g)+4H2(g)?CH3OCH3(g)+H2O(g)的△H;

100 < > b ii 3p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