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口解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7版口解学习指导及习题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1.楔状隙

在两牙接触区周围均有向四周展开的呈“V”形的空隙,称为楔状隙或外展隙(embrasures)。在唇(颊)、舌侧的空隙分别称为唇(颊)楔状隙或舌楔状隙;在切、牙合方的空隙,分别称为切楔状隙和牙合楔状隙;在龈方的空隙称为邻间隙。

22.髓室

为髓腔位于牙冠及牙根颈部的部分,其形状与牙冠的外形相似。前牙髓室与根管无明显界限;后牙髓室呈立方形,分顶、底及四壁,是髓腔中较宽阔的部分。 23.根管

为位于牙根内的大部分髓腔。一个牙根内不一定只有1个根管,通常一个较圆的根管内有1个与其外形相似的根管,但一个较扁的根管内,则可能有1个根管、2个根管或1、2个根管的混合形式,偶可见一个牙根内有3个根管。

24.根管侧支

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根尖1/3的根管侧支多与根中1/3,根颈1/3最少。 25.根尖分歧

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根尖分歧较多见于前磨牙和磨牙。 26.根尖分叉

为根管在根尖分散成2个或2个以上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不复存在,根尖分叉偶可多达9支。

27.C形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近远中根在颊侧融合,根管亦在颊侧连通,根管横断面呈C形称为C形根管,约占31%。 28.管间吻合

为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可为1至2支,呈水平、弧形甚或网状,多见于双根管型,根中1/3的管间侧支多于根尖1/3,根颈1/3最少。

29.髓腔增龄性变化

髓腔的形态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随年龄的增长,髓腔内壁有继发性牙本质沉积,使髓腔的体积逐渐减小,髓角变低,髓室底变突,髓室高度变小,根管变细,根尖孔窄小,有的髓腔部分或全部钙化阻塞。 30.Monson球面

在Bonwill三角学说的基础之上,Monson又提出,如以眉间点为中心,以4英寸(10.16cm)为半径做一球面,下颌牙列的

牙合面与此球面吻合,而且上颌牙列的补偿曲线也是这球面上的一部分。

31.恒牙列

全部由恒牙组成的牙列。完整的上、下颌恒牙列各含16颗牙。由于上颌切牙较宽,下颌切牙较窄,下颌前磨牙向舌侧倾斜程度大于上颌前磨牙,故上颌牙列较下颌牙列略宽、略长。 32.乳牙列

全部由乳牙组成的牙列。完整的上、下颌乳牙列各含10颗牙。乳牙列较恒牙列短小,其牙列宽度与长度的比例大于恒牙列,形态更近似半圆形。

33.混合牙列

由若干乳牙和若干恒牙组成,在不同发育阶段牙数略有差异。 34.牙列长度

通常将切牙唇侧最突点与牙列左右侧最后一颗磨牙远中最突点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5.牙列宽度

左右侧磨牙颊侧最突点的矢状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6.Terra牙列指数

采用牙列宽度与牙列长度比值来描述上下牙列大小关系的一种方法,即:牙列指数=牙列宽度/牙列长度×100%。 37.牙合平面

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该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并与上唇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口腔修复的临床中,常以此平面作为全口义齿牙合堤和排列人工牙的依据。

38.Spee Curve(司匹曲线)

司匹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切牙段较平直,从尖牙向后经前磨牙至第一磨牙的远颊尖逐渐降低,然后第二、第三磨牙的颊尖又逐渐升高。 39.补偿曲线

为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由切牙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从第一磨牙的近颊尖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段则逐渐向上弯曲。

40.横牙合曲线

又称Wilson曲线(curve of Wilson)。上颌磨牙向颊侧倾斜,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因此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即为上颌的横牙合曲线。同样,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所形成的曲线,称下颌的横牙合曲线。下颌磨牙向舌侧倾斜,颊尖比舌尖略高,因此下颌的横牙合曲线凹向上,与上颌的横 牙合曲线相匹配。

41.牙尖交错牙合

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42.覆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颌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43.覆盖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颌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时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44.对刃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牙切缘接触,覆牙合、覆盖均为零的前牙牙合关系。该种牙合型对切割功能及面型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5.深覆牙合

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切牙盖在下切牙的切2/3以上。该牙合型由于下切牙大部分被上切牙包盖,

切割食物时,下颌滑行的距离较大,张、闭口时上切牙对下切牙的限定作用时间较长,因此对切割功能以及有关组织结构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重度内倾型深覆牙合者,上切牙常咬伤下切牙唇侧牙龈。

46.反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唇侧,覆盖为负值。该牙合型基本没有切割功能,并且对面型、唇齿音的发音等口腔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后牙反牙合表现为下后牙的颊尖咬在上后牙颊尖的颊侧。 47.锁牙合

上后牙的舌尖咬在下后牙颊尖的颊侧。 48.反锁牙合

下后牙的舌尖咬在上后牙颊尖的颊侧。

49.支持尖

上颌后牙舌尖和下颌后牙颊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 50.引导尖

上颌后牙颊尖和下颌后牙舌尖的主要作用是在咀嚼过程中引导下颌运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 51.前止接触

上颌后牙牙尖的远中斜面和下颌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起限制前伸咬合运动的作用。

52.后止接触

上颌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和下颌后牙的远中斜面,起限制后退咬合运动的作用。 53.颊止接触

上颌后牙的颊尖、舌尖的舌斜面和下颌后牙颊尖、舌尖的颊斜面,起限制下颌向颊侧运动的作用。 54.舌止接触

位于上颌后牙舌尖的颊斜面和下颌后牙颊尖的舌斜面,起限制下颌向舌侧运动的作用。

55.齐平末端

4岁以前乳牙牙合,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称为齐平末端。 56.灵长类间隙

4~6岁期间乳牙牙合,随着颌骨的长大,牙排列逐渐不紧密,切牙区及尖牙区出现间隙,其中上颌尖牙近中和下颌尖牙远中的间隙称为灵长类间隙。

57.鼻翼耳屏线

是指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该线与牙合平面平行,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15%。牙列缺失后,常参考该线来确定牙合平面,以恢复牙列及咬合关系。 58.Balkwill角

髁突中心至下颌中切牙近中邻接点的连线与牙合平面所构成的交角,正常平均约为26%。

59.Bonwill三角

根据Bonwill的研究,下颌骨双侧髁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接触点相连,恰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4英寸(10.16cm),称之为Bonwill三角。后人的研究证实,这一三角形很少是等边形的,而更接近于等腰三角形,等腰表明面部两侧对称。

60.盘-颞关节

关节上腔由关节盘上表面、颞骨关节面以及关节囊构成,相对宽大,由关节盘上表面与颞骨关节面

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关节结构,称为盘-颞关节,以滑动运动为主。 61.盘-髁关节

关节下腔由关节盘下表面、髁突关节面以及关节囊构成,相对窄小,由关节盘下表面与关节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关节结构,称为盘-髁关节,主要做前后向的转动运动,故盘-髁关节也称为铰链关节。

62.盘-髁复合体

关节盘内侧韧带和关节盘外侧韧带将关节盘的内、外缘与髁突的内、外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关节盘与髁突紧密连接成一个功能整体,即盘-髁复合体。 63.双板区

颞后附着、下颌后附着及二者之间神经、血管等疏松组织结构在内的区域称为双板区,此区域是关节营养、润滑的重要结构基础。该处的神经受刺激,可产生关节疼痛,同时也是关节盘穿孔的好发部位。

64.翼丛

翼静脉丛或称翼丛,位于颞下窝内,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及翼内、外肌之间,凡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例如脑膜中静脉、颞深静脉、腭降静脉、上下牙槽静脉、翼肌与咬肌静脉等均参与此静脉丛的构成。 65.危险三角区

临床上将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66.角淋巴结

角淋巴结又称颈二腹肌淋巴结(jugulo-digastric lympnodes)或扁桃体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后腹下缘的下方至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处,与舌下神经和颈内动脉紧密相邻。有1~5个,多为1~2个,在婴儿和青年人数目较多。 67.上颌隆突

在硬腭中央的硬区前部有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隆起即上颌隆突。

68.牙力轨道

下颌骨表面微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骨松质在一定部位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下颌骨牙槽窝底部周围,骨松质包绕该处并斜向后上,通过下颌支到达髁突,形成牙力轨道。咀嚼力即通过这一轨道传至颅底。 69.颈淋巴干

颈淋巴干(jugular lymph tyunk)由颈深下淋巴结的输出管所形成。左、右颈淋巴干分别入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有时可直接入静脉角、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

70.魏尔啸淋巴结

临床上把单个肿大的锁骨上淋巴结称为魏尔啸淋巴结(Virchow node),通常指左侧锁骨上肿大的淋巴结。腹部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可经胸导管、左颈淋巴干逆流至左锁骨上淋巴结,常发生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作为早期就诊的症状。

71.Santorini裂隙

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裂隙(Santorini fissure)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腺区的耳前淋巴结。由于上述解剖特点,因此,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72.Langer皮肤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