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15套高考模拟卷】高考仿真卷(六)-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精编大考卷(全国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加15套高考模拟卷】高考仿真卷(六)-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精编大考卷(全国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详解】

A. Na2CO3 能与Ca( 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HCO3也能与Ca(OH)2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不能用Ca(OH)2溶液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Na2CO3,可以用CaCl2溶液检验,故A选;

B.检验氯离子,需要硝酸、硝酸银,则向少量燃尽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足量稀HNO3、AgNO3可检验,故B不选;

C.乙酸与饱和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C不选; D.只有催化剂不同,可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D不选; 答案选A。 8、C 【解析】 【详解】

A.干冰为二氧化碳、明矾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烧碱为氢氧化钠,都是化合物,故A正确; B.石墨、C60、金刚石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乙醇、四氯化碳属于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纯净矿泉水是含电解质的水,属于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答案选C。 9、D 【解析】 【分析】

X、Y、Z、W为短周期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Y为O元素,根据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X为C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T为Ge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性质作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T为Ge元素,

A. Y的氢化物分别是H2O、H2O2,H2O、H2O2常温下都呈液态,X的氢化物为烃,烃分子中碳原子数不同,沸点差别很大,故Y的氢化物的沸点不一定比X氢化物的沸点高,A项错误;

B. 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硫酸或亚硫酸,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次氯酸、氯酸或高氯酸等,因此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不一定比W的弱,若HClO属于弱酸,H2SO4属于强酸,B项错误;

C. SO2、CCl4的化学键类型为极性共价键,而Na2S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C项错误; D. Ge与C同族,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存在GeS2和GeCl4,D项正确;

答案选D。 10、D 【解析】 【详解】

A.氮气分子中存在1个氮氮三键,氮气的结构式为:N≡N,选项A错误; B.键线式中需要省略碳氢键,乙炔的键线式为:C≡C,选项B错误;

C.四氯化碳为正四面体结构,氯原子的相对体积大于碳原子,四氯化碳的比例模型为:,

选项C错误;

D.氧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8,最外层为6个电子,其轨道表示式为: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比例模型、电子轨道表示式、键线式、结构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明确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比例模型的区别,四氯化碳分子中,氯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氯原子的相对体积应该大于碳原子。 11、D 【解析】 【详解】

A标准状况下,22.4 L环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共用电子对数为

,选项 D正确;

22.4L?9NA=9NA,故不选A;

22.4L/molB.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56克铁转移的电子数为8NA/3,因此转移电子数小于3NA,故不选B; C.1mol O2和1mol14C2H4均含有16个中子,摩尔质量均为32g/mol,故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

16g?16NA=8NA,故不选C;

32g/molD. 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均会水解,因此溶液中CH3COO-与NH4+的数目均小于0.5NA; 答案:D 【点睛】

易错选项C,注意O2和14C2H4摩尔质量相同,中子数相同。 12、A 【解析】 【详解】

A、Qc=

0.0025?0.0025=1.04>K,所以平衡逆向移动,故A正确;

0.002?0.003B、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体系压强不变,所以达到平衡后,气体压强不变,故B错误; C、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相当于加压,但加压不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故C错误; D、反应逆向进行,说明v逆>v正,随着反应进行,CO和H2O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根据表中数据,利用Qc与K的大小关系判断反应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向无色硫酸锰(MnSO4)溶液中加入适量无色铋酸钠(NaBiO3)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紫红色,说明反应产生了MnO4-,M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为MnO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BiO3-的氧化性强于MnO4-,A正确;

B. 向该紫色溶液中加入过量H2O2,溶液的红色消失,产生气泡,说明产生了O2,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则H2O2被高锰酸根离子氧化成O2,B错误;

C.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KI-淀粉溶液,溶液缓慢变为蓝色,可能是H2O2将KI氧化为I2,也可能是Mn2+作催化剂使H2O2分解产生的O2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C错误;

D. 铋酸钠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也可以将KI氧化为KIO3,因此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4、D 【解析】 【分析】

W、R、X、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和等于0,则Y位于第IVA族;W和R组成的化合物有多种,其中两种化合物能相互转化,但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能相互转化,且没有电子转移,则W为N、R为O元素;这4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R原子的核电荷数的2倍,R核电荷数为8,W最外层有5个电子、R最外层有6个电子、Y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X最外层有1,且X原子序数大于R而小于Y,为Na元素,Y为硅,然后结合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来解答。 【详解】

A. W、R、Y分别是N、O、Si元素,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同一主族元素,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所以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R>W>Y,故A错误; B. 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X>Y>W>R,故B错误;

C.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化合物,R是活泼非金属元素、X是活泼金属元素,二者易形成离子化合物Na2O、Na2O2,故C错误;

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R>W>Y,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次序为R>W>Y,故D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 【详解】

A. 1molCl2与过量Fe粉反应的产物是FeCl3,转移2 mol e-,A项正确; B.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B项错误;

C. 1molZn失去2 mol e?,故硫酸被还原为S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C项正确;

D.反应KClO4+8HCl=KCl+4Cl2↑+4H2O中每生成4molCl2就有1mol KClO4参加反应,转移7 mol e?,所以每生成1molCl2,转移的电子数为1.75NA,D项正确。 答案选B。 16、C 【解析】 【详解】

A.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共价键越强,分子越稳定性,而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单原子分子中没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分子中没有共价键,故B错误;

C.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共价键,如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正确;

D.原子晶体中可能存在极性键,也可能存在非极性键,如二氧化硅中存在极性共价键,金刚石中存在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固态时形成分子晶体。 1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