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能力复习考前阅读提纲--音乐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基本能力复习考前阅读提纲--音乐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基本能力考前阅读提纲——音乐

多彩的民歌

(一) 知识结构 民歌的基本知识 高亢的西北腔

多彩的民歌 独特的民族风 醇厚的中原韵 飘逸的南国风

(二) 核心突破 一、民歌的基本知识

1、民歌的含义: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的结晶。 2、民歌的特点:民歌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3、民歌的体裁: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 4、民歌的八块色彩区:东北、西北、华北、西南、江淮、江浙、闽粤台、湘鄂。 5、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类别 作曲 歌词旋律 流传 风格特点 民歌 群众口头创作 流传中有变化发展 口耳相传 民族地方特性 创作歌曲 根据作曲法则创作 固定不变 记谱流传 作曲者的个性特征 二、各地域不同民歌 (一)西北民歌

1、含义: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2、“花儿”: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3、“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信天游”又叫“山曲”、“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歌种,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另一种称谓,曲调缠绵,旋律优美,歌词情感深沉。 4、作品:《下四川》《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蒙古、新疆、西藏民歌 1、蒙古民歌

(1)特点: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2)分类: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

页 第1

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2.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3)作品:《嘎达梅林》《森吉德玛》《辽阔的草原》 2、新疆民歌

(1)特点:歌曲结构完整,规模较大,曲调悠长,情绪深沉,不少歌曲有着叙咏性的特点。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b7、#1、#2、#4、#5等变化音的使用丰富而有变化。 (2)作品:《送我一支玫瑰花》《阿拉木汗》《玛依拉》《牡丹汗》 3、西藏民歌

(1)特点:可诵、可唱并能随歌伴舞,藏族民歌中,情歌占很大比重,情歌的主题是反映男女青年的自由爱慕。爱情悲剧和争取恋爱自由的斗争,甚至在统治阶级里也有。新民歌以颂歌为主。 (2)分类: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

民歌

歌舞音乐 民族音乐 说唱音乐

戏曲音乐

器乐

(3)作品:《宗巴朗松》《走进西藏》 (三) 中原民歌

(1)特点:体裁:小调最丰富;调式: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音阶:六声、七声为多。

(2)鱼咬尾: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武,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例:《沂蒙山小调》《春江花月夜》 (3)作品:《沂蒙山小调》《孟姜女哭长城》(四季体、12月体)《王大娘钉缸》 (四)南方民歌

(1)特点: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2)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对比 语言特点 节奏特点 润腔特点 传情特点 北方民歌 民歌的字多,咬字棱角分明 速度快而紧凑,乐句短而呼吸应快速灵活 断处多 字情多,用声真声多于假声 南方民歌 民歌的字少,咬字细巧柔和 速度慢而从容,乐句长而气息需深沉稳定 以连为主 声情多,假声成分稍多 (3)作品:《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五)中国各地区代表性民歌

山东 内蒙古 甘肃 新疆 青海 山西 陕西 四川 《沂蒙山小调》《花蛤蟆》《包楞调》 《嘎达梅林》《森吉德玛》《鄂伦春族小唱》 《下四川》 《送我一支玫瑰花》《玛依拉》 《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上去高山望平川》 《刨洋芋》《绣荷包》《开花调》《大酸枣》 《脚夫调》《走西口》《兰花花》 《康定情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页 第2

河南 河北 东北 吉林朝鲜族 湖北 江苏 湖南 安徽 江西 浙江 广东 福建 台湾 《王大娘钉缸》《编花篮》 《小白菜》《茉莉花》 《摇篮曲》《新货郎》 《道拉基》 《龙船调》《幸福歌》 《茉莉花》《紫竹调》 《孟姜女》《洗菜心》 《凤阳花鼓》 《我们的山歌牛毛多》《送郎当红军》 《对鸟》《青丝鸟》 《彩云追月》《落水天》 《采花灯》 《卖汤圆》《天乌乌》 三、乐理知识补充:1、大小调式音阶的全音、半音关系;2、音程;3、和弦

1、 大调式

2、 小调式

3、 音程

两个乐音的高低关系叫做音程

旋律音程 先后弹奏 音程

和声音程 一起弹奏

4、 和弦: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三度关系排列起来的组合音组叫做和弦。

三和弦(3) 分解和弦 先后弹奏 和弦

七和弦(4) 柱式和弦 一起弹奏

1 3 5 大三和弦(大三度+小三度)

三和弦

6 1 3 小三和弦(小三度+大三度)

页 第3

色彩明亮 色彩暗淡

丰富的民间器乐

(一) 知识结构 吹管乐器

中国民间器乐 弓弦乐器 弹拨乐器 打击乐器 民间器乐 弦乐组

木管组 外国民间器乐 铜管组

(二) 核心突破

打击乐器 一、中国的民间器乐

1、 民族乐队的编制形式:丝竹乐队、吹打乐队、芦笙乐队等。 2、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3、 吹管乐器:笛子、管子、唢呐、笙、箫 4、 弓弦乐器:高胡、板胡、二胡、中胡、低胡 5、 弹拨乐器:琵琶、三弦、柳琴、扬琴、筝 6、 打击乐器:鼓、锣、云锣、碰铃、木鱼、梆子 二、中国代表性的民间器乐

1、 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独奏、重奏、合奏

2、 鼓吹乐: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其初常用鼓、角、

箫(排箫)、笳等乐器,曲目中亦常有歌词,可供歌唱。

分类:黄门鼓吹(用于宫廷宴饮)骑吹(用于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箫铙歌(用于祭祀狩猎)横吹(用于随军演奏)四类。 3、打溜子:(1)含义:又称“围鼓”、“打家伙”、“抽溜子”、“打十盘鼓”、“打家业”、“打点子”、“打路牌子”等,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的打溜子乐队,能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故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之分。如果是“五人溜子”的话,需增配一只唢呐,将吹打结合,更能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 (2)分类:曲目结构,一般由头子、溜子、尾子三部分组成。 曲牌:绘声类、绘行类、绘意类

(3)曲谱分类:有文谱、武谱之分,文谱用于红、白喜事礼仪,武谱用于除用于喜事之外,还用于玩灯(舞狮、舞龙)等。

4、吹歌:又名“响器班”,是一种以吹管乐器为主的器乐演奏形式。乐器多以唢呐为主。 5、江南丝竹: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

(1)特点: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

页 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