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基础管理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班组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基础管理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机器,乃至建立起安静舒适、光线柔和、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消除劳动时的紧张状况,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提高效率。如:数控机床,危险作业的机械手、机器人操作,无人遥控操作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第四章 开展班组安全达标工作

开展班组安全达标工作,是现代经营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对安全生产提出的必然要求。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就越要求操作者按一定的程序、时间和规定的一系列动作进行作业;因此,只有操作者的行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第一节 推行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主成部分,也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建设质量,更是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必由之路。

在组织制定、推行标准化作业这一工作中,班组长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每个班组长都应认识到这一点。

一、标准化作业的含义及其发展

标准化作业:就是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个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各项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最有作业程序,并通过宣传、组织、训练、考核

等手段,要求员工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工作,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的一种过程。

标准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生产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从家庭、作坊手工业走向社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时,人们根据客观需要,开始以计量技术为起点,出现了标准这一概念。标准化管理是在美国工程师泰勒的管理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运用合理、科学的标准进行企业管理,不仅生产、技术、设备、质量、管理标准化,而且扩展到从事生产活动的人的操作也要实行标准化(即标准化作业)。

然而,过去一提到标准化,人们往往会认为是对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而言的。如提到机械零件,人们会想到几何尺寸、表面光洁度、理化性质、检验方法等等的规定。可实际上在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个生产活动或岗位都需要有标准,安全技术规程就可认为是安全标准。

二、标准化作业的主要内容及制定 (一)标准化作业的主要内容

按照工作人员(生产作业人员,检修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标准化作业分为三个系列。每个系列要制定的标准化作业主要内容有:作业顺序标准,生产操作标准,技术工艺标准,安全作业标准,设备维护标准,机、电设备标准,工具、吊具标准,质量检验标准,文明生产标准,场地管理标准。

1.作业顺序标准。根据不同岗位、工种的每项作业的职责要求,

从生产准备,正常作业到作业结束的全过程,定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使顺序标准化。

2.生产操作标准。依据不同岗位、工种生产作业的每个步骤要求,从具体作业动作上规定作业人员应该怎么动作,使作业人员行为规范化。

3.技术工艺标准。根据不同作业涉及的原料、材料、燃料等不同的理化特性,制定不同的技术要求及相应的工艺作业标准。

4.安全作业标准。安全作业标准涉及到操作标准化、设备管理标准化、生产环境标准化、人的行为标准化、物的标准化以及合理的生产环境条件等。

5.设备维护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发生磨损、老化等,需不断维护保养,及时更换易损零部件,在标准中应有明确规定。

6.机、电设备标准。每台设备均要建立安全防护状态标准,明确规定设备完好状态,安全防护设施要求,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

7.工具、吊具标准。与机、电设备相对应的工艺生产中使用的一切工具、吊具等,均应达到良好的标准状态。

8.质量检验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中间产品均应有几何尺寸,理化特性、外观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等标准。

9.文明生产标准。根据文明生产要求,对作业场所必须具备的照明、职业卫生、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具、消防等所涉及到的一切与文明生产有关的内容均应有具体规定。

10.场地管理标准。根据企业生产和场地条件情况,对作业场所

的通道、作业区划分、护栏防护区域、物料堆放高度、宽度等,均应制定标准。

(二)标准化作业标准的制定

标准化作业标准的制定,各行各业都不完全一样。但整个标准化的工作都是: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修订后的标准——再执行新标准。但每一次循环,各种效益都将提高一步,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标准化作业标准的制定:

1.根据岗位作业的内容,全面系统地考虑技术、设备、环境等作业条件,科学合理地编排作业程序。即对一项工作要具体规定先做什么,后干什么的标准。

2.按作业内容和技术、设备、环境条件,规定操作动作及其应达到的标准。有作业准备标准,作业动作标准,工具、器具位置和使用标准,作业用语和手势标准,作业衔接和协调标准,作业现场管理、整理、整顿标准,创造安全环境标准。即要求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工作要求标准。

3.规章制度、规程是制定标准化作业的基础,编制标准化作业要比制定规章制度的技术性高。因此它是在规程简化、优化的基础上,规定出不准干什么,可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的标准。

4.要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贯彻统一、协调、精炼、优化的原则,使操作者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愿意干。

5.要充分激励员工的安全需要和积极性,把他们的智慧作用与实践作用充分地反映在标准化作业中,这样才能顺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