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反义词: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 二、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 2.(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3.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本义),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叫(中心意义)。例如“老”有“年纪大”、“经常”、“过去的”等意义,“年纪大”是(本义),其余的是(派生意义)。

4.派生词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隐喻)和(换喻)两种。

5.反义词可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与“少年”是(相对反义词)。 三、分析题(30分)

1.分析下列词义的引申方式(5分)

①铁窗:本义是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 换喻

②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的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隐喻 ③矛盾:本义指用于进攻和防守的两种兵器,派生义泛指对立事物互相排斥。 隐喻 ④泰山:本义指山东的一座山,派生义指岳父。 换喻 ⑤红领巾: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 换喻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5分)

①团结——勾结 感情色彩不同,“团结”是褒义词,“勾结”是贬义词。

②得到——受到 搭配对象不同,“得到”同“认可、支持”等搭配,“受到”同“批评、批判”等搭配。

③父亲——爸爸 语体色彩不同,“父亲”具有书面语色彩,“爸爸”具有口语色彩。 ④眼红——嫉妒 语体色彩不同,“眼红”具有口语色彩,“嫉妒”具有书面语色彩。 ⑤秘密——绝密 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词义轻,“绝密”词义重。 3.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语句消除歧义(4分,每小题2分) ①我特别喜欢煎鸡蛋。

A.你喜欢煎什么?我喜欢煎鸡蛋。

B.你最喜欢哪种食品?我最喜欢煎鸡蛋。 ②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A非洲学者很注意研究自己的语言,所以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B.非洲学者特别注意研究人类语言,所以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4.分析下列对话中的“言内意外”现象(6分,每小题3分) ①儿子:妈妈,我出去玩一会儿吧。妈妈:明天就要考试了。 妈妈的回答隐含有不能出去玩的意义。

②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把剥削统治阶级比喻为毒蛇猛兽,表示了对他们的憎恶之情。 5.请用矩阵图方式对下列几组词语进行义素分析(10分) 叔父——姑父 舅父——姨夫 哥哥——姐姐 嫂子——弟媳 姑妈——姨妈

男性 长辈 与父亲具有血缘关系 叔父 + + + 姑父 + + -

男性 长辈 与母亲具有血缘关系 舅父 + + + 姨夫 + + -

男性 平辈 年长 具有血缘关系 哥哥 + + + + 姐姐 - + + +

男性 平辈 年长 具有血缘关系 嫂子 - + + - 弟媳 - + - -

男性 长辈 与父亲具有血缘关系 姑妈 - + + 姨妈 - + -

义素 男性 长辈 平辈 父系 父系血缘 母系 母系血缘 年长 对比词 叔父 + 姑父 + 舅父 + 姨夫 + 姑妈 - 姨妈 - 哥哥 + 姐姐 - 嫂子 - 弟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长”栏目,有些项目可以用“±”表示,因为年长与否有不确定性。)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具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基本词是人民日常都离不开的,时刻都要使用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词从古到今十分稳固,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力、电动、电话、电线、电视、电流、电脑、电能、放电、发电”等词。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的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2.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

词义的模糊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也就是说词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反映,因此这就决定了词义具有模糊性特点。)

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例如“大——小、多——少、长——短、好——坏、冷——热、咸——淡、明——暗”等等,放在某一客观对象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标准。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给交际造成影响。因为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从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中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同时,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词义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才交际的角度看,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不仅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且还隐含有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

3.词义的全民性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 词义的全民性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有阶级性。 4.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使用中为什么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

多义词虽然有多项意义,但在实际使用中不会造成歧义,不会产生误解。因为多义词的在具体的语境或句子中,由于前后文的限制,使得它只有一种意义适合上下文的需要,其他的意义都排除了。例如“保管”一词,有“保藏和管理”、“在仓库中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完全有把握”这样的意义,但在“他是我们公司的材料保管”中,就只能是“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这样的意义,在“你只要认真学习,保管你取得好成绩”中只能是“完全有把握”这项意义。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第六章)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文字:是指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

2.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3.字母: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基本上就代表语言中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系一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4.形声字:是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5.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口语规范严谨,是同一种语言不同的风格变体。

二、填空题(40分,每空2分)

1.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语言的使用范围。

2.文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文字中缺一不可。 3.据考古材料,一般认为文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六千年以上。 4.文字的特点要受到(所记录的语言)特点的制约。

5.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助记忆。 6.从造字方法角度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和(表音)三个阶段。 7.各种不同体系的意音文字都包含(表意字)、(表音字)和(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即形声字)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8.人类造字的方法主要有(表意)和(表音)两种。 9.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异体字,属于文字的(改进)。

10.(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1.现代社会,文字使用十分频繁,比有声语言还重要。(×) (在任何社会,文字的作用都不可能超过语言。) 2.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的文化。(×)

(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的语言。) 3.拼音文字同语音联系紧密,只记录语音。(×)

(无论的拼音文字还是非拼音文字,记录语言都是既有记录语音,同时又要记录意义。) 4.非拼音文字记录意义,不记录语音。(×) (非拼音文字同样要记录语音和意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而语言的音义在文字中是统一为一体的。)

5.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如果汉字不能适应汉语的需要,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6.汉字具有超方言、超时间的特性。(√) (汉字是语素文字,与读音联系不紧密,字音可以随方音而异,也不受古今读音变化的影响,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7.汉字与汉语的音节是对应的,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汉字虽然是代表音节的,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但不能反过来说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汉字与音节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8.日文是音节文字,汉字也是音节文字。(×)

(日文是音节文字,假名和音节之间有对应关系,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9.意音文字中的表音字,其实就是拼音文字。(×)

(意音文字中的表示字音的符号,不能看作拼音文字,因为这些符号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往往都不是表示音素的符号。)

10.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要先于口语发展。(×) (书面语是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出口语决定,所以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口语的。)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怎样理解这句话?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第二,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的产生;

第三,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文字的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2.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基本是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

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

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词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