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对我国青年学生观念现代化做了调查,发现有82.3%的学生处于由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过渡阶段,13.4%的学生传统观念十分严重,只有4.3%的学生具有较为现代化的观念。

具有传统观念的学生对世界大局不关心,只关心本地区同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但表达意见谨慎;他们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感;他们关心国家的改革开放,但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与勇气。

上述这种传统观念下的表现显然同时代的要求、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只能恪守传统,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缺乏参与竞争的精神,他们如何能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坚定自信,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他们又如何能在未来的事业中独立思考,开拓进取,做出新的发明和创造?

2.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我国的大学生在集体主义、依从性等性格特征方面显著高于欧美人,而在独立性方面则明显不如欧美人。

根据教育部等单位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5.5%的学生经常会对老师和课本的说法表示怀疑,但公开质疑的人却很少;即使有人提出质疑,公开表示赞同的人也会很少,甚至有16.5%的同学认为,如果质疑,“大多数同学会予以非议”。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会日益增强,这种状况显然

不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只有当学习变成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大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3.在家庭和学校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氛围,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根据一项对全国50所大学1580名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所做的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家长的教养方式具有高拒绝否认和高惩罚的严厉特征,容易引发子女的高焦虑、自卑、敌对、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等心理障碍,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处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时,都要讲民主,反对家长制的教育方式,要建立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能从日常的人际关系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获得爱的体验,使大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二)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

为了帮助大学生能更好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健康成长,应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己,调整自我拒绝、自我否定、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等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使自我评价更加客观,自我体验更加积极,自我控制更加有力。 1.正确地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自己在社会

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对自我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正确认识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有利于调适现在的我和构建未来的我。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目标为之努力奋斗。要做到正确认识自我,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经常的自省中认识自我。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省,经常检查自己行为和动机正确与否,行为过程中有什么不足,结果如何,有哪些收获和缺憾,从中发现长短得失,以便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调整。

(2)通过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个体与社会、与他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体要超出自身来认识自我,必须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来进行。所以,大学生应该积极地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在其中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他人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我。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他人、社会为前提的。

(3)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客观评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时,表明他的自我意识较为成熟。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常有助于发现自己忽视的问题。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个体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期望、

评价来进一步认识自己。当然,大学生不能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评价,评价者的特点(是否学有专长,是否值得信任,是集体评价还是个人评价)、评价的特点(例行公事还是私人性质、与自我评价的差距大小、他人评价的一致性、评价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他人评价的接受。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对别人的评价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因过高的评价而飘飘然,也不为过低的评价而失去信心。

(4)在与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在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与周围的普通人比较,能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及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与杰出人物比较,则能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与他人比较,最重要的是要选定恰当的而不是盲目的参照系。同时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的位置就定得越恰当。恰当地与他人比较而正确地评估自己的人,就能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从而能合乎实际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计划。 (5)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还可以通过把目前的“自我”与过去或将来的“自我”相比较来进一步认识自我。心理学家曾提出 “自尊=成就/抱负”,这说明个体的自我评价不仅取决于他的成就,而且取决于他的抱负水平,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比较。过去的成就水平越高,个体越容易积极地评价自己;而指向未来的抱负水平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