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②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到这里来的先生们当然是非常大方,非常安闲,洪亮的语音表示上流人的声调,顾盼无禁的姿态表示绅士式的举止。他们的谈话和“来扇馆”里大不相同了。他们称他人不称“某老”就称“某翁”;报上的记载是他们谈话的资料;看破世情的话常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同来,或是一个人独来;电灯亮了,坐客倦了,依旧三三两两同去,或是一个人独去。这都不足为奇,可怪的是明天来的还是这许多人,也还是重演昨天的老把戏!岂止是昨天的,也就是前月,去年,去年的去年的老把戏。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③上海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谁能计算他们的数目。车马的喧闹,屋宇的高大,相形之下,显出人们的混沌和微小。我们看蚂蚁纷纷往来,总不能相信它们是有思想的。马路上的行人和蚂蚁有什么分别呢?挺立的巡捕,挤满电车的乘客,徐步看玻璃窗内货品的游客,鲜衣自炫的妇女,谁不是一个蚂蚁?我们看蚂蚁个个一样,马路上的过客又哪里有各自的个性?我们倘若审视一会儿,且将不辨谁是巡捕,谁是乘客,谁是游客,谁是妇女,只见无数同样的没有思想的动物散布在一条大道上罢了。游戏场里的游客,谁不露一点笑容?但是笑声里面,我们辨得出哀叹的气息;喜愉的脸庞,我们可以窥见寒噤的颦蹙。何以没有一天马路上会一个动物也没有?何以没有一天游戏场里找不到一个笑容?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④我们丢开优裕阶级欺人阶级来看,有许许多多人从红绒绳编着小发辫的孩子时代直到皮色如酱须发如银的暮年,老是耕着一块地皮,眼见地利确是生生不息的,而自己只不过做了一柄锄头或者一张犁耙!雪样明耀的电灯光从高大的建筑里放射出来,机器的声响均匀而单调,许多撑着倦眼的人就在这里做那机器的帮手。那些是生产的利人的事业呀,但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⑤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选自《叶圣陶散文》,有删改) 把握思路结构的步骤: 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

研判标题,浏览全文,可知该文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思路可能是以描述不同人们的生活为序。 2.拎出线索,理清思路

依据标题判“线”法和反复出“线”法,可知该文线索是两类四种人的生活。 3.圈点勾画,寻找标志

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能标明线索、结构的句子。 4.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文共5段,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9

第一层(第①②段):描述有钱有闲人慵懒、无聊的生活。 第二层(第③④段):描述社会底层人忙碌、酸苦的生活。

第三层(第⑤段):总结上文,揭示主旨——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 综合研判结构特点:

1.本文线索是两类四种人的生活,它属于“人”线。 2.本文思路是由人及理。

3.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由分到总,一个是并列对照。

4.本文在段落安排上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前四段段尾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

一、阅读《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沟》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篇文章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色?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本文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三大特色:一是以游览踪迹为线索安排了“大戈壁”等三项内容(采取并列结构安排了三项内容),二是内容板块之间过渡自然简洁,三是记叙完每项内容后都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2)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条理清晰;过渡自然,使文章浑然一体;记叙后写出感悟与思考,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二、阅读《翡翠莲雾》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2.文章是围绕“莲雾树”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由莲雾树被砍引出下文,接着回忆与莲雾树有关的事件,最后点出对过往的眷恋和对现今生活状态的反思的主题。 3.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照应题目。(2)引出下文。写莲雾树被砍,引出下文与莲雾树有关的记忆,以及莲雾树被砍而引发的思考。

4.本文以“翡翠莲雾”为题,却在结尾处花笔墨写萝卜和水果,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内容上:由莲雾树被砍引出对水果、萝卜品种改良的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结构上:突出文章的主题,将不同品种的味道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事物的眷恋,同时也对品种改良的做法提出了含蓄的批评;与前文莲雾的消失形成照应。 三、阅读《生活》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0

5.本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线索:两类四种人的生活。作用:以此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四种人的生活贯穿在一起;以此为线索,便于把四种人的两类不同生活放在一起对照,更好地表达要“觉悟到不值得”的主题。

6.文章前四段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内容上:突出各阶层人生活的可悲与无奈,强调了他们共同的生活特性。(2)结构上:使文章前后联系更紧密,中心更突出,为最后写“不值得”做铺垫。

分析散文结构题有两类题型:一是分析概括整体思路结构题,一是分析句段作用题。 1.分析概括整体思路结构题 (1)线索题

①找准线索。可以综合使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准确判定所用的线索。 ②点明线索与文章各部分的关系。

③分析作用。线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a.组织材料,贯穿全文;b.结构清晰,情节集中;c.揭示主题;d.使行文富于变化。

(2)梳理行文思路题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只要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即可。答题时要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如文中有线索,可以按照线索归纳梳理。答案组织的一般模式: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这种题型还有一种特殊考法,即要求梳理作者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因为散文大都是流动的感情抒发,一般以感情为突破口。做此类题,必须用感情词(心理词)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序;有的感情词(心理词)可以从原文中提取,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

(3)分析构思特色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求回答结构、构思或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带来哪些作用、效果。答题关键是分析特点,答出作用。

①线索特点。包括找准线索、点明线索与文章各部分的关系、分析其作用。(见前面所述)

②思路特点。主要有先总后分、先抑(扬)后扬(抑)、前后对比、先实后虚、逐层深入等。 ③叙事特点。一是叙述人称,尤其关注第二人称的使用及好处:拟人化,便于对话与抒情,拉近与读者距离。二是叙述方式:顺叙,使结构清晰;倒叙,巧设悬念,吸引读者;插叙,使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④详略繁简。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何处用繁,何处用简。使叙事回旋委曲,错落有致。

11

⑤段落特点。开头,由虚入笔,逆向起笔;中间,衬托对比,虚实相映;结尾,以景结情,直抒胸臆。

个别情况下也可考虑选材上有无特点,如大量引用诗文等。 当然,文本整体结构特点还应从具体出发,不可一概而论。 2.分析句段作用题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①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现怎样的主旨。

②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文或下文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其在段落中的位置。

③表达特点:看它表达上有无什么特点,如使用了排比、对偶手法等。 (2)立足三个答题角度 ①内容、主题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在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②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照应、过渡、总结上文等作用,还可以考虑与标题的关系(如点题)。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③表达效果

a.句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使用了反问、对比等手法,则要答出表达效果。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这一点应视具体句段而定。

b.读者情感(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上述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就不必强答。 (3)特别关注三个细节

①活用角度。答题的主要角度,如内容、情感、结构、手法、读者等,只是思考的方向而已,不是任意一个句(段)都具有的。我们只有结合具体文本认真阅读思考,才能使答题角度更准确、全面。

②区分术语。如照应与过渡的区别。照应是上下文内容的呼应与联系,前有交代,后有应接,一般距离较远,如首尾照应;过渡,是指该句(段)必须承接上文和开启下文,它只针对上下段的关系,没有距离。又如总领全文与引起下文的区别。总领全文也是一种引起下文,但只有该句(段)是全文内容的总写、概括,才叫“总领全文”,否则只能叫“引起下文”。

③准确概括。句段作用看似是分析结构,其实少不了概括,因为像为下文什么内容做铺垫,或引发下文什么样的内容等,都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思路结构与概括文意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在说到前后内容、上下段落之间的关联时,要特别注意对相关段落文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