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全部说课稿及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全部说课稿及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六课 我的老师 说课稿 第一部分: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的老师》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去感受老师,跳出一般赞颂老师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挚,极富感染力。这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本课前有高尔基笔下的对世界充满“无私的爱”的外祖母,为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后有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还有“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古代人物赵普……引导学生走近这些人物,会提升他们的精神和品格。

2、教材特点

《我的老师》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是安排在这单元的略读课文。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本单元、本课学习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推断词语的含义;把握作者思路,分析各个片段之间的联系和照应;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尝试、合作讨论、品味探究、拓展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4、重点与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

(1)学习本文线索的运用,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说方法 1、 教法运用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本节课我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朗读感受法”。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

1 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文作者用儿童纯真的心理回忆和蔡老师接触过程的七件小事,有强烈的亲和力。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听读、用喜欢的方式读、精读、有感情地选读片段等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2、教学手段

当前优越的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设备,使我们这些乡镇学校也能使用多媒体教室,所以本节课以投影仪作为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这样直观具体,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3、学法指导 本节教学,我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尝试,合作交流,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力争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部分: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这里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进行情境诱导,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而主动学习,实现目标。让学生回忆难忘的老师,口头描述老师的形象和事迹,学生们绝对有兴致侃侃而谈,话语当中也会饱含记忆犹新的深情。此时此刻,再顺势而发,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二、预习空间

我觉得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学生的字词基础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此环节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同时,加强字词的积累。

三、感知课文

首先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流露的真情,然后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以及共记叙了哪几件事,并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七件小事很容易找,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提高要求,规定标题字数。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四、品味探究

首先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本文的感情线索,生 小组交流,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接下来以两种看法引出本文着重是写“蔡老师爱学生”还是写“蔡老师令‘我’难忘”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后明确二者不可割裂的关系。然后用给定的句式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品析词句,提高学生鉴赏妙词佳句的能力。最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有选择地朗读文中的某件小事,读后学生互评,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 五、拓展迁移

首先安排一组对比阅读的训练,找出材料短文与课文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异同,并谈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收获,然后顺势布置课外练笔,模仿本文写一篇文章介

2 绍自己的一位老师,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六、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与情感体验,然后师加以小结,使本节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结构,便于学生巩固记忆。

第四部分:说板书

我的老师 魏巍

假发怒

教跳舞

回忆 观蜜蜂 依恋 教读诗

(难忘) 看写字 思念 排纠纷 梦寻师

这是我本节使用的板书,作者通过详略得当的七件小事,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为感情线索,抒发了对蔡老师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 第六课 我的老师 教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所写主要人物及事件。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3.感受文中的情感,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学习重点】 1、2、3

【学习方法】 默读法、勾画法、讨论法 【课时建议】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读课文2~3遍,初步了解文中所写人物及事件。 3.查阅作者生平及有关文学常识。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4.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 5.交流作者生平及有关文学常识。

明确: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 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

3 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读课文,概括内容

6.听读课文(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正音、正字。 7.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所写人物及事件。 8. 本文写了哪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9. 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10.记叙性文章常常有一条线索,写作思路就是围绕线索展开的。本文除叙事外,还有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其中,请问这条情感线索是什么? 明确:情感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以“难忘”贯穿全篇。七件事有详有略,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情感步步加深,充分表达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 三、品文句,体会情感

11.第三段“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是真的要打“我”吗?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明确:老师并没有真的要打“我”的意思,教鞭只是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家发现老师是爱学生的,老师是似怒实爱,所以都笑了。

12.第三段“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本是贬义词,用在这里合适吗? 明确:合适,这是贬词褒用。“狡猾”本来形容人很不老实,这里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表现了一个孩子地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状态的得意。 13.第八段“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句中,“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现了我们爱老师,急于与老师亲近的情感。

14.第十段“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一句中加点的词使用的是第二人称,而全篇文章其它地方都是用的第三人称来称呼蔡老师,在这里变换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采用呼告修辞手法,仿佛面对面倾诉情感,更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依恋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