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1、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主要内容:①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形成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教师教育专业化。 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形成社会公认的教师专业团体。 2、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具体内容:

①专业理想的建立。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②专业知识的拓展。量的拓展、质的深化、知识结构的优化

③专业能力的发展。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④专业自我的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包括:自我形象的正确认知;积极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对职业状况的满意;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具有多阶段性特征。 1、从教师关注角度:

从教前关注阶段;早期求生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叶澜从自我更新取向角度:

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三种取向: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文化生态取向

25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途径来看,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同伴互助和教师的自我教育

三、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角色与形象★★ (一)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特征:多样性、时代性、结构性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合理的专业知识 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4、崇高的专业道德 5、强健的身体素质 6、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

1、学习者和研究者 2、知识的传授者 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学生学习的榜样 6、学生的朋友 7、学校的管理者 (三)现代教师的职业形象

1、教师的道德形象——最基本形象

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 2、教师的文化形象——核心

教师要不断学习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应成为新文化的创造者。 3、教师的人格形象

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

26

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

理想教师的人格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富有耐心、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有幽默感等。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征★★★ (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认识对象:概括化的经验体系,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 原因:教学活动的任务;学习时间有限;可缩短不成熟期,今后顺利发展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

性。

(三)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更表现在心理的发展上;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上,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广度、深度上。

二、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主体地位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需要教师的指导 知识学习必须经过学生的主动吸收、转化;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三、学生的发展★★★ (一)学生发展的含义

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

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外部:可控与不可控的

内部: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动力 (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7

1、顺序性和阶段性

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即由高到低、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而且,具有年龄特征,即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

要求教育工作循序渐进,考虑各阶段教育的衔接。 2、稳定性和可变性

处于一定社会环境的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

在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的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又有差异。 要求教育内容、方法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据时代特征、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方法。

3、不均衡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教师要把握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4、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差异。

要求教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整体性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整体性,做到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科学与艺术等各方面的统一。

(三)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身体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身体素质持续下降 2、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

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加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的教育,加强德育。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应保护自我意识,充分发挥自我意识在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生活中的作用。

5、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