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课程结构的优化: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的简单叠加。今后,考虑知识

的有机结合,因为市场经济导致就业的转换性。

(三)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

1、文化模式与课程变革

文化模式要求课程依据不同的民族文化特性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现民族特色。

2、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

文化变迁指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传播,或文化自身的创造 3、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

学校课程要体现文化间差异,将文化与少数族文化结合起来 (四)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

1、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原始结合——注重传授知识——二者并生——注重能力的发展

这一演变中,科技起决定作用。 2、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

影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课程系统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学校理科课程的科目构成也与科学技术门类演变直接相关 3、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五)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

1、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与课程变革 整体性,连续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符合——受欢迎; 脱离实际——反对 2、学生需要与课程变革 3、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 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去选择教学内容。

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趋势:课程的现代化 (一)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

1、 强调社会协同、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目标;

37

2、 核心内容学习与选修学科

3、 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以及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4、 课程政策开发下移 (二)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

1、 内容本位——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多样化结合 2、 吸纳新的学科领域(整合或独立) 3、 连续性增加 (三)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

1、 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 2、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3、 信息技术作用增加 4、 课程要求弹性大 5、 强调“校本评定”能力 (四)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1、 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2、 对课程体系本身的评价 3、 对学生的发展评价

三、我国课改的未来发展★★★

(一)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成就: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打破“集权制”,力求“集权制”“分权制”结合; 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大胆引鉴国外先进经验。 (二)新世纪课改朝以下几方面发展:

1、提升课改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

2、课程政策上,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3、课程内容上,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结合 4、课程结构上,更新、努力实现综合化

5、课程实施上,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

6、课程评价上,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在课改的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课程具灵活性,选修与必修

38

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工具性,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服务——人的发展(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在课程目标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程编制上,学科系统——社会实际(培养知识与能力、创新精神); 在知识内容上,各学科系统知识——知识综合性、整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自主性;

复习建议:本章也属于重点部分,其中,基本的概念相当多,如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等,这些概念都应该很好地掌握,对其概念,看法、优点和缺点都要了解。最后的改革发展我也将其作为重点是因为离现实较近,2001年6月我国进行了第六次课程改革,应与此相结合。总之,本章不但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求拓宽知识面,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状况,具体信息可到网上搜索。

第七章 课堂教学(重点章)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1、教学的含义

存在多种认识,但有共同之处: a、强调教与学的结合,是辨证统一的。 b、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c、都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学——就是着眼于一定目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基于预成的课程框架,

通过师生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专门社会实践活动。

2、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a、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

b、教学与智育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智育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

39

3、教学的功能

a、教学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传递和继承人类知识文化,社会延续发展的条件 b、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古代教学思想精华

中国:《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 教学两字最早见于《尚书》

古希腊、罗马:苏格拉底 “道德教育” 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产婆术” 柏拉图 “理念世界” 培养军人和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第一个儿童年龄分期 “和谐教育” 昆体良 因材施教 反对体罚 2、近代教学思想精华

最初引进国外教学思想(夸、裴、赫)

我国:梁启超、蔡元培(反对讲授、灌输)、陶行知(教授法——教学法) 3、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专才教育——通识教育 “教学”观的变革有六大趋势: 重视教师——重视学生 重视知识传授——重视能力培养 重视教法——重视学法 重视认知——重视发展 重视结果——重视过程 重视继承——重视创新

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一)教学理论概述★★

1、教学理论的概念

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既是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遵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既是描述性理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