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导学案2完美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导学案2完美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方法指导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第一课时

导入:

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曲思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这样一首诗,它是那壶醉人的酒,浸湿了多少断肠人的眼;有这样一首诗,穿越创世清光寥远的长河,流淌在行客孤独的心田。《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初唐的这曲千古绝唱。

一、 预习导引 1、 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①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②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

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③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2、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滟滟(yàn):水波相连的样子。 .芳甸(diàn):花草丛生的原野。 .霰(xiàn):雪珠。 .

扁舟(piān):小船。 .

砧(zhēn):捶、捣衣物时下面的垫具。 .

碣石(jié):山名,在今河北省西南,已沉入海中。 .

二、赏析学案: (一)整体感知

1、谈一谈,初读这首诗就意境和情感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

【①春江月夜澄澈空明,情感低沉哀伤、惆怅无奈;②感觉意境幽美而清远,情思清苦而不沾泪。】 2、归纳诗的结构

(一)写景(1-8句):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美景。

一层(1-4句):写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景色。 二层(5-8句):写月夜、花林的景色。

(二)说理(9-16句):写面对江水月色产生的感慨。 (三)抒情(17-36句):写花月春宵的离愁别恨。

一层(17-28句):写思妇相思之情。 二层(29-36句):写游子想家的心情。

3、结构上,此诗既以_________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___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月亮从升起到坠落;月亮

4、《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5、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的意象 。

春江、潮水、明月、芳甸、流霜、白沙、等等

三、导与学 (重在能抓住意象进行想象和联想,展现意境,体悟情感。不拘泥答案的完全一致性)

(一)赏析前8句

1、找出这8句;诗中的意象,运用你的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八句的意境。

明确: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2、赏析名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明确:“生”,生长。潮水上涨,明月随潮水涌动生长上升。“生”字赋予明月以生命,化静为动,写出了月随潮生的动态之美。表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

小结

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3、生自由诵读体悟

(二)、赏析诗歌9——16句。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孤”字的妙处? 明确: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

“孤”字含义丰富,引人联想。作品以月的孤单到人的孤单,又由月的孤单自然地生发出期待和盼望,诗人借这轮孤月抒发内心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为下文叙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和想思之苦作铺垫。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中 “只”,有些版本写作“望”字,你觉得作“只”字还是作“望”好?

明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感慨中有一丝惆怅,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因为诗人毕竟生活在唐代,毕竟有找到发展机遇的可能性,因此诗人只是点到为止。

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话在诗中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既紧承上文对人生与宇宙的沉思,又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同时也为下文由月及人展开联想作好铺垫。

四、课后思考

1、背诵诗的 1——16句。写出你还有疑惑的地方或你的收获。 2、思考诗歌的 17——36句,写了什么内容? 3、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