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教学案(最新教师版带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教学案(最新教师版带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4、诗的最后一节对全诗有怎样的拓展作用?

如果去掉最后一诗节,只能算是一般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最后一诗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成又画龙点睛,乡愁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四、巩固练习

1、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恰好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C.运用反衬,也更引人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 2、 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A. 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B. 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C. 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D. 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3、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板书)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中国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2)背景链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对此,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2.生难字词 (1)字音

娉婷(pīng tínɡ) 鲜妍(xiān yán) 冠冕(guān miǎn) 呢喃(ní nán) 轻灵(qīng líng) 柔嫩(róu nèn) (2)词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柔嫩】指质地柔和鲜嫩。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呢喃】象声词,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朗读指导

1.你是人间四月天》通常理解为是林徽因写给她儿子的一篇精美的诗歌,要诵读得优美、深情,充满爱和希望。

2.第一遍朗读基调为深沉;第二遍朗读基调为喜悦。 3.节奏划分。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诗歌以什么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明确:以“四月天”为喻; 特点: 轻灵、软、娉婷、鲜妍、天真、庄严、柔嫩,等等。 2.本诗使用了一种我们不常用的表达方式,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明确: 句法偏离。句法偏离是指违背常规的表达方式,这其中有句法结构的倒装、前置和混乱。句法偏离比常规句法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有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修辞效果,起到强调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文意。 步骤四 深层探究 领悟感情

1.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是什么关系?有何作用?

明确:本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重复,首尾照应,有一种循环往复之感。第一行中诗人直接提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个主题,但“我说”二字表明诗人的态度是含蓄而矜持的,通

过中间一系列的比喻论证,最后诗人非常直接而肯定地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重复强调,再次表明主题。

2.第三节的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试作简要描述。

明确: 第三节的描述让人觉得“你”仿佛是一个带着花冠的婷婷少女,姿态婀娜,在四月的万花丛里翩翩起舞,那种娉婷轻盈之美给人以无限遐想。“你”不仅有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有庄严肃穆的一面。“夜夜的月圆”有一种庄严且朦胧的感觉。 3.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是怎样的。

明确: 第四节中,“鹅黄”与“绿”两种明亮的颜色放到了一起,给读者提供了视觉转化和想象的空间。“雪悄然融化”与“嫩芽静静绽放”的情景浮现眼前。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林徽因,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传奇女子,以其优雅娴熟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四月天的美丽画卷,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情感流露,有着道不尽的真情礼赞,诉不完的绵绵爱怜,让我们尽情领略了爱的无限美丽。 2.拓展延伸

读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觉得很美,简析它的美在何处。 明确:三个方面: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3.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板书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云烟 百花——绘画美 天真 庄严——建筑美 呢喃 喜悦——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