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和同 样条件其他设备相比较,有明显增大时,就必须进行处理,以免在运行中发生事故。采用 A1-6000(A)型自动抗干扰精密介质损耗测量仪测量。通常用正接线和反接线两种方式测量,被试设备一极接地如测量互感器一次侧对二次侧及地,绕组对其它绕组及地的介损时,采用反接线;当被试设备两极对地均能绝缘,如电容式套管(测量端子对地绝缘)的介损,测试则采用正接线。测试时所施加的试验电压值受被试设备的绝缘水平及仪器本身工作电压限制。为提高试验电压,对分级绝缘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介损试验采用末端屏蔽法。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为准确测得各分压电容的电容量及介损,采用互感器本身二次绕组自激法测试。绕组进行介质损耗角的测量,对非被测绕组和接地绕组等都应首尾端短路,并应准确记录产品的油温,通常在10℃~40℃温度下进行。禁止在5℃以下进行试验,避免因温度过低而造成误判断。在必要时,可作出tgδ与电压关系曲线,以便分析绝缘状况。在施工电压可按下列数值选择:额定电压为6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绕组试验电压取被试绕组额定电压,额定电压为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绕组试验电压为10kV。

2.4 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测试:

使用直流高压发生器测试,为防止内部电晕电流和绝缘表面的杂散电流流过 微安表,将微安表和高压引线屏蔽起来;为防止试品击穿伤及仪器,高压侧接自 动保护微安表,高压回路接限流电阻和阻尼电阻,若被试品可用绝缘台垫起来不 接地时,微安表可接在低压侧。直流耐压试验时兼做泄漏电流测量,试验过程分4~6阶段升压至试验电压,每阶段停留1min读取稳定时的泄漏电流值,可以在试验中随电压升高,观察泄漏电流的变化及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绘出曲线进行全面分析。

2.5 工频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是鉴定电气设备绝缘强度的最严格、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试验方 法。交流耐压试验是破坏性试验,试验电压数值的确定参照国家标准 (GB311-83)。试验变压器选用的决定因素:被试品对地的电容量及试验电压;试验前应根据试验电压的高低以及被试设备对地电容量的大小估算出耐压试验所需电源及试验变压器的容量选择试验变压器。调压装置应能使试验变压器从零至最大值均匀地调节,不引起电压波形的畸变,无很大电压损耗;被试品一般是

容性的,电容效应的存在,要求对被试品两端电压要直接测量,不能按变比进行换算。否则会使被试品上的电压高于预期的试验电压,损坏绝缘。 使用 kVMD-200 型数字千伏表在高压端直接测量,以排除试验变压器由于本身漏抗引起容升的影响。在试验中,被试品可能会突然击穿或放电,这时将有很大的短路电流通过变 压器,且由于绕组内部电磁振荡过程在试验变压器匝间绝缘上引起过电压。为此, 在试验变压器高压侧出线端串接一个保护电阻R,以限制过电流和过电压,其值不应太大或太小(一般取 1Ω /V);并在高压回路装设保护球隙。控制回路应能实现:a、升压必须从零开始。b、当被试设备被击穿时,应能自动切断电源。c、在自动升压装置中应能控制升压、降压及停止等。

操作要点:试验前应了解被试设备的非破坏性试验项目是否合格;遮栏,挂好标志牌并派专人监视;调整保护球隙,使其放电电压为试验电压的105%—110%,连续试验三次应无明显差别,并检查过流保护动作的可靠性;加压前检查调压器是否在零位;升压过程中应监视电压表及其它表计的变化,升至试验电压时,开始计时到 1min 后缓慢降下电压;试验中若发现表针摆动或被试设备,试验设备发出异常响声、冒烟、冒火等,应立即降下电压,在高压侧挂上地线后,查明原因;试验完毕应及时断开电源高压侧挂上接地线后方可改线或拆线;试验前后应测量被试设备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两次测量结果不应有明显差别。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项目质量组

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组组长,以专职质检员为副组长,项目工程师为副组长。以各工种工长为组员,成立项目质量组,每天对工地各施工班组生产进行质量检查,每周开展一次质检定期例会。由专职质检员将每周质量情况进行汇总,每月形成正式质量月报,报公司质量部,对各种隐性质量问题及时整改。实现项目质量动态管理,公司质量每月对项目质量组工作及现场质量情况进行定期一次检查,使项目质量管理纳入公司质量管理程序。

(1)熟悉图纸各节点施工大样、质量标准。 (2)掌握各种工序质量检查的手段。 (3)现场施工巡查。

(4)发现施工质量现象,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总结经验。 (5)做好施工日记工作。

(6)各段长互相交流经验,定期召开段长会议。 (7)对各班组交接工序进行检查。

(8)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对应项有隐蔽工程检查的,需通知监理方、设计方、甲方、政府质检部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作好隐蔽验收工程资料的整理。

(9)成品保护的检查。 2、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 2.1技术交底流程:

技术部向设计师请教→技术部向施工各工长交底→各工长对专业班组长交底→各班组长对主要工人交底。

2.2技术交底制度

我公司项目部在每一道工序施工前,采取向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是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对参与施工过程的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的一次技术性的交待,交待内容必须使得参与施工的人员对施工的对象从设计情况、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到施工工艺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科学的组织施工,合理的安排工序,避免发生技术指导错误或操作失误。

2.3技术交底的具体内容 2.3.1设计交底:

由技术负责人主持,邀请设计人员主讲,施工专业负责人参加,详细介绍设计图纸的要求,工程特点,质量标准。

2.3.2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由项目部项目技术负责人或专业工程师向各专业工种的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

2.3.3技术交底卡制度和工序交接卡制度的建立。 ①技术交底卡制度

使用图表和书面材料,将具体做法、技术要求、施工方法、材料情况和操作规程等进行书面交底,写清楚施工班组按图表和书面材料内容施工,避免发生差错。在施工中,施工工人在一时之间忘记怎么做时,交底资料就能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②工序交接卡制度

班组与班组,工种与工种,工序与工序宽之间需按时进行交接。执行交接制度,便于检查本工序,服务下工序,保护工序成品,明确责任。

③设置质量控制点,明确难点解决措施

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对操作人员、材料、工具、施工工艺参数和方法均重点控制。本工程施工工艺复杂,交叉工序较多,要求各工种协调配合施工。其次还要针对质量通病或质量不稳定、易出不合格品的工序,事先提出控制措施。如收口节点做法,由技术部管理人员轮流值班全工序过程监制。

3、质量控制程序及技术管理预控

(1)根据工程项目特点,确定质量控制重点、难点。 (2)运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实施项目质量有效控制。

(3)针对各分项工程控制重点及质量目标,采取对策,实施质量预控。针对事先进行的施工控制项目,分析可能或易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应变对策,制定质量预防措施。

4、施行班组自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