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古代汉语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词。古今通用词,是以 为基干,在汉语史上 的词,它一直流传至今。

17,“柯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的“见”是 的古字。

18,“亲煖不足于体与”的“煖”是“暖”的 。 19,“植其杖而芸”的“芸”是 的通假字。 20,《辞源》、《辞海》是采用 法编排,它们都属于大型的 辞书。

21,使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 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2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两个条件是否 , 。

23,“是社稷之臣也”的“是”,其词性是 。 24,“其后楚日以削”的“日”,有 的意思。 25,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 , , 。

26,古代汉语判断句带标志的句式主要有 。 27,六书中最重要的三类是 。 28,古今词义范围发展变化大致有 三方面,这就是 。

29,在先秦 宾语前置的要求比 宾语前置严格。

30,古代汉语的被动句的6种表示法 。

31,形容词、名词都可以用作使动、意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使动用法是 ;意动用法是 或者 。

32,“皆尝小人之食矣”的“尝”是 的古字。 33,“邹忌脩八尺有余”的“脩”的本字是 。 34,“岂不谷是为?”的“是”是否 词,在“不谷”和“为之间, 。

35,“木直中绳,煣以为轮”的“煣”是 的通假字。 36,“后朞年,齐王谓孟尝君曰”的“朞”是 的异体字。 37,“方此之时,尧安在”的“安”是“在”的 。 38,古今汉语的词义差异可从 , , 来考察。

39,古代汉语被动句的标志 、 、 。

40,词类活用是指 。它与词的兼类的主要区别是 。

二,名词解释:

1,词的本义及推断方法 2,古今通用词 3,偏义复词 4,会意 5,使动用法 6,词的引伸义及类型 7同义复 8,象形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0,古用今废词 11,古今字 12,通假字 13,词类活用及其和词的兼类形象的区别

14,意动用法 15,六书假借 16,字通假及其必备条件

三,指出下列句中带“*”词的意义,并注明该词的现代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2,夫晋何厌(*)之有?

3,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4,抑王兴甲兵,危士卒,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5,穆公访(*)诸蹇菽。

6,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9,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羮(*),请以遗之。 10,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12,厉王虐,国人谤(*)王。

1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1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15,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16,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17,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 18,翳桑之饿(*)人也。

19,射其右,毙(*)于车中。 20,去(*)以六月息也。 21,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22,赍金幣(*)帛值数千钜万。 23,有能生得之者购(*)千金。

2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5,不恨(*)我不见石崇。 26,国不堪(*)贰。

27,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28,乐岁(*)终身饱。

29,赦之,以劝(*)事君者。 30,犹不改。宣子骤(*)諫

3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2,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 33,未穷(*)青之技。 34,秦伯说(*),与郑人盟。

35,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36,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37,坏宫(*)室以为污池。 38,临表涕(*)零。

39,齐国虽褊小,吾何爱(*)牛。 40,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41,秦氏有好(*)女。 42,穆公不说(*),召伯而谓之曰。 43,薛谭乃謝(*)求反(*)。 44,入幄中闻酒臭(*)而还。 55,揭(*)其剑,过其友。 56,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 57,余病(*)矣。 58,保(*)民而王。

59,今吾睹子之难穷(*)也。 60,星坠木鸣,国(*)人皆恐。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的词:a,本义;b,句中义;c,在句中用的是本义、引伸义还是假借义。

1, A,

2, 老臣贱息(*)舒琪,最少。 A, b,

3,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A, b,

4, 阳貨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A, b,

5,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A, b,

6,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A, b,

7,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A, b,

8, 物之以息(*)相吹也。 A, b,

c,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

b,

c,

c,

c,

c,

c,

c,

c,

9, 邹忌脩(*)八尺有余。 A, b,

10, 今背本而趋末(*)。 A, b,

11,乐岁(*)终身饱。

A, b,

12,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A, b,

13,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b,

14,韩厥执(*)絷马前。

A, b,

14, 植其杖而芸(*)。 A, b,

15,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A, b,

16, 夫人将启(*)之。 A, b,

17, 小年(*)不及大年。 A, b,

18,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A, b,

19, 故不能推车而及(*)。 A, b,

20,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 b,

21,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A, b,

22,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