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扶风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4.1 农业发展态势

为了对扶风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阶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价,规划采用农业部农村经济中心提出的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对扶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阶段进行了粗略分析。

表1-1 农业现代化指标与扶风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比较表 序号 1 2 3 国家现代农业评价指标 起步 初级 基本 阶段标阶段标实现标准 准 准 800 3000 40 1500 6000 20 3000 10000 10 2010年 扶风县水平 1970 5159 42 指标名称 单位 社会人均GDP 农村人均纯收入 农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机械化率 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比重 农业劳均一产业增加值 农业劳均生产农产品数量 (粮食当量) 美元 元 % 4 5 6 % % % 45 40 55 60 60 70 80 80 80 46 56 /* 7 美元 600 1000 2000 726 8 吨 3 6 10 2.5 9 每公顷耕地农业产值 美元 2500

5000 8000 6972 注:(1)人民币折算成美元以6.5:1的汇率计算。(2)耕地面积按统计年鉴。(3)* 数字暂缺

9

据上述农业现代化指标判断,扶风县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级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示范区内人口不断增加,而土地不断减少,如何提高区内农业产业的效益,发展模式尽快向现代生态高效农业转变,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1.4.2 资源环境承载力 (1)土地承载力

2010年耕地面积约为53万亩,建议到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为:耕地约52万亩。 (2)养殖承载力

按养殖业排污量估算,每亩耕地每年能消化3个猪单位的养殖废弃物,以耕地资源,能承载156万个猪单位,2010年仅达到56万个猪单位,养殖承载空间余地较大。

1.4.3 产业发展不足

总体看,扶风农业主导产业多,但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主导产业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1.5 产业发展SWOT分析

1.5.1 优势 (1)区位优势

扶风县地处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毗邻,国家关天经济带的实施区,密集的交通网通达全国,为优质农产品的输出提供了便利以及良好的通达性。

(2)资源优势

10

扶风县气候适宜,符合发展优质苹果七项指标中的六项;土地资源和粮食资源丰富,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扶风县地势平坦,人口密度大,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产业项目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发展苹果、生猪和小麦良种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农业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农业(种植业)资源与畜牧资源是扶风县相对优势的资源。扶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区内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小,适宜发展绿色和有机农农产品

1.5.2 劣势

(1)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

2010年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高达59%以上,畜牧业仅占30%左右。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大于60—70%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全县农业科技推广与综合服务功能不强,缺乏专业强、高素质的农技人员,难以满足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

(2)产业规模不大,产品竞争力不强,比较效益不高

扶风县作为陕西省农业大县,农业产业缺乏规模效益。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特色不鲜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多数农产品缺少区域特色品

11

牌,市场认知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生产相对滞后,这些都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

(3)尚未形成规范高效的产业链,加工、物流环节薄弱 扶风县目前缺乏实力强、带动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难以有效发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价值,难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以拓宽增收渠道。全县尚无规范的农副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现有的物流业主数量不少,但是普遍以简单、零散经营方式从事小规模运销,缺乏规模效益,亟待构建形成生产、加工、储运、包装、配送到销售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

1.5.3 机遇

(1)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以7个“1号文件”的形式对解决“三农”问题做了重要部署,要求各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搞好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在这种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