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休闲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休闲农业服务平台是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信息中心建设工程和培训中心建设工程两大工程。

1、信息中心建设工程

(1)组建休闲农业信息中心,建立天津市休闲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在硬件上配备专用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专用线路、办公场所,发展专兼职信息员,建立规章制度等;在软件上建立休闲农业信息用户群数据库,以向休闲农业供需双方提供发布及查询服务。用户群包括休闲农业游客用户群和休闲农业经营企业及农民用户群。

(2)充分利用休闲农业公共信息资源,协调各类农业信息网站联网运行,实现一站上载,多站发布。一是依托全国休闲农业服务信息“进城入户”工程建设:在“魅力城乡”(www.365960.com)休闲农业门户网站下设天津休闲农业信息交互平台,展示推介天津休闲农业信息,搭建供需直通桥梁;与全国休闲农业信息服务呼叫中心(电话服务热线4000365960)联网互通。二是在农业信息网上建立“天津农业一站通”栏目,供用户浏览、查询、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三是建设“天津农技110”网站,通过网络、通讯系统直接为广大农户及时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农业新闻、农业气象、农业致富信息等信息服务。“天津农技110”的服务形式,主要有:①在线服务,即通过网络,在农网的“在线咨询”、“专家咨询”、“农业论坛”等频道,进行在线解答;②通过通讯终端服务,即通过手机、电话和电视等发布渠道,将信息或定制信息传输给农户。四是在有农业区县推进“天津农业一站通”、

36

“天津农技110”工程建设,政府督导各区县尽快建成多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以及休闲农业信息员培训基地,逐步完善区县休闲农业信息站建设。

2、培训中心建设工程

建设天津休闲农业培训中心,吸收国内外休闲农业专家、高等院校老师作为培训讲师,围绕农学、林学、园林、动物、畜牧、园艺、文化、旅游、规划等与休闲农业相关的学科,讲授相关专业,培训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同时以培训中心为依托,在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农业企业建设休闲农业培训基地,对本企业及周边地区从事休闲农业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

(五)休闲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休闲农业涵盖农业、园林、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兼具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必须强化休闲农业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十二五”期间,在原有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培训工程、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工程、休闲农业创业培训工程等三大工程。

1、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培训工程

参加全国性休闲农业发展论坛和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培训班,组织和引导休闲农业示范企业经营者交流合作。组织与专业单位合作,针对休闲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规范管理进行培训。实施观光农业管理培训和观光农业营销培训,观光旅游区餐饮、娱乐、乡村旅舍培训,村寨民风、民俗、民族文化传承培训,乡村特色产业种植能手体

37

验游培训,环境卫生培训等培训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培训,引导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和各级管理者更新发展观念,创新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注重打造休闲农业的特色服务品牌,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

2、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工程

在各区县建设休闲农业培训基地,开办培训班,举办讲座,并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人员等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鼓励休闲农业企业与旅游院校、职业院校联合,以委托培养的方式加强休闲农业专门人才培养工作;对有条件的农业和旅游机构,可以开设休闲农业相关培训课程,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3、休闲农业创业培训工程

对具备条件,有意涉足休闲农业的农户和经营者,尤其是对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农村“能人”以及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创业辅导和培训,强化职业技能,鼓励更多的创业者通过兴办“农家乐”、“渔家乐”增加收入,促进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六)休闲农业文化提升建设工程

休闲农业文化提升是将传统农业文化与时尚农业文化相结合,通过精心策划、调研论证、包装设计等措施,推出一系列有文化内涵和市场前景的休闲农业文化项目,形成休闲农业文化产业链条,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文化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我市休闲农业文化的影响

38

力。“十二五”期间,我市休闲农业文化提升工程包括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文化产业体系和构建休闲农业文化服务体系两大工程。

1、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文化产业体系

一是制定我市休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首先,对全市的农村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其次对休闲农业文化的特点、史料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调研,对我市休闲农业文化的特定内涵和价值进行分析、总结、挖掘和提炼,并将如何打造我市休闲农业文化特色品牌进行专题研究,召开相关的座谈会、研讨会,科学地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休闲农业文化发展规划和相应的历史风貌保护方案。二是确定特色文化发展模式。寻找可行的发展模式及可以落实到企业实际操作的商业模式,打造我市休闲农业文化特色品牌。三是品牌的宣传。将与我市传统文化特色品牌有关的人物、事件等重要名称用于建筑物、道路、街道、广场的冠名或进行商品、商铺的命名以及商标注册等,提高传统文化的知名度;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会展、卡通、教育培训、体育赛事等进行宣传;通过知识竞赛、设计制作等形式吸引和引导游客对休闲农业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参与。

2、构建休闲农业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休闲农业文化事业的投入和扶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企业资金等参与休闲农业文化开发建设,努力拓宽投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休闲农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有序推进、保证重点、分步实施。如对历史文物进行整理和修复,改善古建筑基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