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

高二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陈志毅

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09年6月14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语言和文字部分 D.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很多学校利用国庆的大好机会,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3.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A.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 B.能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C.是各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标志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4.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参展各国特别是东道主国围绕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以展馆和展品为载体,展现本国的民族特色和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这次

世博会的举行有利于

①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5.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

6.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B.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知识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D.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7.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李宪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企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 ②需要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 ③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④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9.2010年7月,广东十三届省运会在惠州举行,吉祥物小仙鹅“惠惠”的形象智慧、动感和时尚,充分展示了“惠州-鹅城”的城市内涵;头戴“无线耳麦”,象征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凸显了惠州“数码名城”的城市特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惠惠”的设计

A.说明文化具有民族性 B.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C.说明艺术是主观想象的产物 D.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继承

10.下表是截至2009年纽约、东京、北京、上海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数量:

图书馆 博物馆

纽约 204座 150座 东京 194座 160座 北京 25座 34座 上海 28座 25座 对比图表中的数据,我们应该感悟到 ①文化的发展水平完全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②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③我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还不突出 ④公共文化设施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享用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1.某电视台的节目《今日视线》以群众提供的线索作为新闻题材,节目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这说明,进行文化创造要注重

A.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B.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C.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D.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12.关于《文化生活》的有关理论知识,表述错误的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D.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大众文化

1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①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③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④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

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15.朱熹主张“理生万物”,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两者的主张分别属于

A.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16.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17.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A.客观性

18.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 、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19.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马克主义中国化是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过程。实践的需要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推动着实践的发展。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决定物质 C.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规律性

C.反复性

D.无限性

B.可知论 不可知论 D.辩证法 形而上学

20.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是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或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或失败”。这启示我们

A.想问题办事情的态度决定成败 B.规律是普遍的、主观的、有条件的 C.要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1.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经过不懈研究和攻关,于2009年底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概念。专家指出,这一研究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是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贡献。材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直接经验是可靠的

2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中牧童“忽然闭口立”说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23.漫画《妙笔生花》主要告诫我们: A.哲学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C.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根本动力

24.地震大都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有关研究表明南亚大陆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向北靠近,这势必引起地震的发生。这说明:

①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②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③事物是相对静止的 ④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构建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