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18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五单元 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8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知识综述

???颜色???依据物质特殊性质进行检验?溶解性??气味?????变色 ??物质的检验和除杂产生的特殊现象?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生成沉淀??放出气体?????转化法??化学方法????溶解法除杂的方法???过滤法??物理方法????结晶法??

考点直击 1.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氨气等气体。 ----2.理解H+、NH4+、OH、SO42、CO32、Cl的检验方法,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它们。 3.理解鉴别物质的原理与方法,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特性鉴别物质;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鉴别酸、碱溶液。 4.理解物质提纯的原理,初步学会物质提纯的实验操作。 5、理解物质分离的原理,初步学会物质分离的实验操作。 考点 题型 难易程度 考察点 1、物质的鉴别(气体、化肥、酸、碱、盐、氧化物、单质) 2、物质的分离(物中等难度题、难题 理方法,化学方法) 3、物质的鉴别(酸、碱、盐、氧化物、单质) 考纲要求 广州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中考考察情况 提纯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推断题 命题规律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是近几年广州市中考的必考点。主要是常见气体的鉴别,酸、碱、盐的鉴别。题型有选择题、填空,形式有开放型、实际应用题、新情景、实验报告书写等,其中设计实验方案来鉴别酸、碱、盐近三年都考。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理、操作(过滤、结晶等)方法的考查,题型多样化,既可以考查某一操作(仪器、操作过程等)或原理,也可以综合其他实验进行考查,多见于填空题、实验题。近年来在热点升温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动态,开放题型、实际应

用题和新情景题逐年增多,预计此类题目将成为中考的新亮点,题型多见于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等。

知识点解析

【考点1】物质的检验 1.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一方面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溶解热效应等)直接检验,另一方面是根据物质化学性质,使被检验物质与加入的试剂作用,产生某种特殊现象(如:生成气体、沉淀、产生特殊颜色等),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

2.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及混合物的主要成分 学名 俗名 化学式(主要成分) 汞 水银 Hg 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 C 硫单质 硫磺 S 磷单质 红磷、白磷 P 固态的二氧化碳 干冰 CO2 氧化钙 生石灰 CaO 氢氧化钙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氢氧化钠 苛性钠、烧碱、火碱 NaOH 一水合氨 氨水 NH3·H2O 碳酸钠 纯碱、苏打 Na2CO3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五水硫酸铜 胆矾、蓝矾 CuSO4·5H2O 甲烷 沼气、瓦斯、天然气 CH4 乙醇 酒精 C2H5OH 乙酸 醋酸、冰醋酸 CH3COOH 盐酸 HCl 水煤气 H2、CO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石灰水、石灰乳、石灰浆 Ca(OH)2 3.常见物质的颜色 状态 颜色 物质 白色 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等 银白色 镁、铝、锌、铁(纯的)、汞(液态) 黑色 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固体 红色 Cu、Fe2O3、HgO、红磷 蓝色 CuSO4·5H2O 紫黑色 KMnO4 淡黄色 S 绿色 Cu2(OH)2CO3 蓝色 含Cu2+的溶液 溶液 浅绿色 含Fe2 +的溶液 棕黄色 含Fe3+的溶液 紫红色 KMnO4溶液

气体 沉淀 其它 无色 黄绿色 白色沉淀 蓝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一般为无色 N2、CO2、CO、O2、H2、CH4 Cl2 Mg(OH)2、CaCO3、BaCO3、AgCl、BaSO4等 Cu(OH)2 Fe(OH)3 4.有气味的物质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H3、SO2、HCl等 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盐酸、硝酸、醋酸等 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酒精等 5.溶于水放热的物质:CaO、NaOH固体、浓H2SO4

6.有毒的物质:CO、(亚硝酸钠)NaNO2、Cu2+(如CuSO4)、Ba2+(如BaCl2)

7.盐的溶解性

要记住一些重要盐的溶解性,首先要熟悉化学课本中酸、碱、盐溶解性表,然后将每一类盐的溶解性特点加以归纳,便于记忆。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硝全溶(钾盐、钠盐、铵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不溶银(亚)汞(盐酸盐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硫酸盐不溶钡与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碳酸盐仅溶钾、钠、铵(其它如碳酸钙或碳酸钡等难溶)

氢氧仅溶钾、钠、铵、钙(澄清石灰水可溶,在有些情况下难溶)、钡

8.几种重要离子的检验 离子 试剂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H+ 加活泼金属 加碳酸盐 pH试纸 Ba2+ Ag+ NH4+ Cu2+ Fe3+ 加入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SO42起作用) -现象 石蕊试液变红色 产生气体 产生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pH小于7 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 有蓝色沉淀生成(Cu2+在溶液中通常显蓝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Fe3+在溶液中通常显黄色) 酚酞试液变红色 pH大于7 生成蓝色沉淀 生成红褐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放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入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Cl起作用) 加入碱溶液(OH起作用),加热 加入NaOH溶液(OH起作用) 加入NaOH溶液(OH起作用) 滴入酚酞试液 pH试纸 加含有铜离子的可溶性盐(Cu2+起作用) 加含有铁离子的可溶性盐(Fe3+起作用) 加入含Ba2+的溶液和稀硝酸(Ba2+起作用) 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Ag+起作用) ---OH -SO42 -Cl --CO32 加入盐酸,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H+ 起作用) 9.常见气体检验与除去 气体 检验方法及现象 除杂药品

H2O CO2 CH4 O2 H2 无水CuSO4(白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迅速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一:点燃该气体→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有水珠) 方法二:灼热CuO(黑变红)→无水CuSO4(白变蓝) 方法一:点燃该气体→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蘸有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无水珠变浑浊) 方法二:灼热CuO(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浓H2SO4、CaO、NaOH固体 NaOH溶液 灼热的铜网 灼热CuO CO 灼热CuO 10.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意:

①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②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③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

①溶液的酸碱度pH<7的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②pH=7的溶液为中性

③pH>7的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考点解读】

该知识点主要考查通过酸、碱、盐溶液的化学性质来进行物质的鉴别,以及对H+、OH、

CO32的检验,要求考生对酸、碱、盐的知识比较了解。解题思路是先将物质分类,再按先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的顺序将物质一一鉴别出来。考查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实验方案设计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是中考必考题。

例1.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或区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证明该物质是碳酸盐

B.鉴别氧气和空气两瓶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燃烧更旺的为氧气 C.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时,分别加入稀盐酸,若有气体放出,则证明为铁粉

D.某化肥与碱共热,若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为铵态氮肥 解析:

A项:在碳酸盐和活泼金属等加盐酸都会产生气体,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A项错误;

B项: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两者氧气的浓度不同,对燃着的木条的助燃程度就不同,故B项正确; C项: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碳不会与盐酸反应,可以鉴别铁粉和碳粉,故C项正确; D项: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氨气会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根据该现象可以鉴别铵根离子,即检验铵态氮肥,故D项正确。 答案:A 方法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