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试题精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普通遗传学试题精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该表型正常的女人是杂合体的概率为2/3,则产生带白化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2/3×1/2=1/3。另一无亲缘关系的男人为白化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70,则产生带白化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1/70×l/2=1/140。

3.根据知识要点3,其表兄也是杂合体的概率为1/8×2/3=l/l2。 【答案】

(1)1/3×1/140=1/420

(2)(1/12×1/2)×(2/3×1/2)=1/72。

第四章 连锁互换与基因作图

【典型例题】

【例1】 家鼠有两个隐性性状:低垂耳和易脱落的尾。这两个形状是由在3号染色体上的相距6mu的两个基因锁决定的。用纯合的正常耳(De)和易脱落尾(ft)家鼠与纯合的低垂耳(de)和正常尾(Ft)家鼠杂交,F1代再与低垂耳和易脱落尾的家鼠测交,问在100个测交后代中不同类型家鼠的期望比是多少? 【知识要点】

1.相引相(coupling phase)与相斥相(repulsion phase):把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或相引组(coupling phase);把甲显性性状和乙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或相斥组(repulsion phase)。

2.减数分裂中如果在同源染色体所观察的两个基因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会导致连锁基因间的重组。mu是重组单位,1mu=1cM。

3.交换值等于测交后代中重组合类型占的比例。 【解题思路】

根据知识要点1,知道得到的F1为相斥相。根据知识要点2,基因间会发生交换和重组,且交换值为6%。可以知道F1产生的四种配子及比例分别为Deft47%;deFt47%;DeFt3%;

(1)F2中有哪些表现型?各类型理论百分比为多少?

(2)如希望得到5株纯合圆形果复状花序 ,F2群体至少为多少?

(3)假定这两对基因不连锁,要得到5株纯合圆形果复状花序植株,F2群体数至少为多少? 【知识要点】

1.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它们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因此,在产生的四种配子中,大多数为亲本型配子,少数为重组型配子,而且其数目分别相等,均为1:1。

2.相引相和相斥相概念及区别。 3.重组频率和图距的关系。 【解题思路】

1.根据题意,纯合圆形果单一花序植株基因型为OOSS,与长形果复状花序植株基因型为ooss,二者杂交后F1代基因型为OoSs,两基因排列为相引相。

2.由于两个基因间图距为20单位,因此Fl代产生的配子及比例如下:

自交后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下:

因此表现型及比例为:

3.纯合的圆形果复状花序植株的基因型为OOss,该类型植株的理论比应为1%,因此如果要得到5株该基因型的植株,那么群体至少应该有500株。

4.假定这两个基因不连锁,那么其关系为自由组合的关系。F1代产生的配子为四种且比例相同。基因型为OOss的植株是由两个相同的Os配子结合得到的,因此F2代中基因型OOss个体的理论比例为1/16,要得到5株这样的植株群体至少应为80株。 【答案】 9

deft3%。根据知识要点3,可以得出测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因此期望值分别为47、

47、3、3只。 【答案】 47:47:3:3

【例2】在番茄中,圆形果(O)对长形果(o)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s)显性。两对基因连锁,图距为20单位。今以纯合圆形果单一花序植株与长形果复状花序植株杂交,问:

(1)圆形果单一花序(O_S_)66%,圆形果复状花序(O_ss)99/6, 长形果单一花序(ooS(2)500。(3)80。

【例3】在果蝇中,有一品系对三个常染色体隐性基因a、b和c是纯合的,但不一定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品系对显性野生型等位基因A、B、C是纯合的,把这两个个体交配,用F1雌蝇与隐性纯合雄蝇亲本回交,观察到下列结果:

表现型,只不过这两种情况的后代的比例不同。 【答案】

(1)显然ac是连锁的。

(2)是完全连锁,重组值是0。 【方法技巧】

根据测交后代是四种表现型可以判断虽然是三个基因的遗传,但是实际上类似两个基因测交的后代表型数,因此必然有两个基因是完全连锁的,重组值是0。通过观察发现ac两个基因总是连锁在一起的,因此可以明显判断出ac是完全连锁的。

_)9%, 长形果复状花序(ooss)16%。

b、c、【例4】有一果蝇品系对四个不同的隐性基因a、d是纯合体,aabbccdd与AABBCCDD杂交,其F1雌蝇再与隐性纯合雄蝇回交,产生2000个子代,表型数据如下:

问:(1)这两个基因中哪两个是连锁的? (2)连锁基因间的重组值是多少?

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都可以产生重组型的后代,但是两种重组型后代产生的机制是有很大区别:自由组合产生的重组型后代是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重组造成的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而连锁互换产生的重组型后代是由于染色体内重组产生的,是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造成的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从产生的重组型后代的比例上来说,如果是测交后代,自由组合产生的重组型和亲本型在比例上是一致的,而连锁互换产生的重组型后代远远小于亲本型。如果两个基因完全连锁,测交后代中没有重组型出现。 【解题思路】

根据知识要点,三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和纯合隐形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一般会有以下可能:

1.三个基因完全连锁,那么测交后代一般只有两种表现型,类似于1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代的表现型。

2.三个基因由两个完全连锁,那么测交后代一般会有4种表现型,类似于2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代的表现型。

3.三个基因不完全连锁或者三个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那么测交后代一般会有8种

10

问:(1)这四个基因之间的重组距离是多少?画出它们之间的连锁图。

(2)第一和第三基因之间的干涉度是多少? (3)第二和第四基因之间的干涉度是多少?

(4)三交换的数目与预期值相等吗?其并发率和干涉度是多少? 【知识要点】

1.双交换的发生频率很低,在测交子代中表现出来的数目就很小。这是判定是否发生双交换的依据。加入两次交换的发生与否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双交换的预期频率应为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

2.如果在某对基因间发生一次交换的条件下,会影响另一对基因间交换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干涉。干涉度=1-并发系数。

3.并发率=

【解题思路】

实际双交换值 预期双交换值

第一个基因d和第三个基因c之间的干涉度为:l-0.3=O.7。 (3)计算同2。

三交换产生的表型为d+c+和+b+a 三交换理论的比例为:10%×8%×15%=0.12%

这是一个四个基因的连锁分析,F1的雌蝇是四个基因的相引相的杂合体,由于回交的雄蝇是隐性纯合,因此,回交后代的表现型直接反映F1雌蝇的基因型。对于基因的重组值的计算和三点测验的方法一样。根据计算出来的两两基因间的单交换值计算预期双交换值,然后根据实际双交换值与预期双交换值的比值计算并发系数和干涉度。 【答案】

2?100%?0.1% 2000三交换的并发系数为:C?0.83,干涉度为:1-O.83=0.17。

实际的比例为:

a

ABC个体。问:

【例5】已知一个连锁图为并发为abc/10 b

20 c

系数为50%,一基因型

436?100%?21.8% 2000300?100%?15% RF(a?c)?2000160?100%?8% RF(b?c)?2000350RF(c?d)??100%?17.5%

2000200RF(b?d)??100%?10%

2000630RF(a?d)??100%?31.5%

2000由于ad之间的重组值(31.5)约等于ab(21.8)和bd(10)之和,因此可以判断ad相距最远,6位于ad之间,同理,可以判断c位于ab之间。

(1)RF(a?b)?由以上结果可以确定四个基因间的连锁图如下:

(1)此个体能形成哪几种配子?比例如何?

(2)自交后代中三个位点上为隐陛纯合的个体占多大比例? (3)自交后代中三个位点上均为杂合的个体占多大比例? 【知识要点】

如果在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分别发生两次单交换,单交换I的概率为?,单交换Ⅱ的概率为?,如果这两次交换同时发生(即为双交换),其概率理论上为(?)(?),假设实际测得双交换的概率为?。并发系数(coefficidence of coincidence or coincidence)

C为观察到的双交换数除以预期双交换的比值。C=? /(?)(?)这个结果远小于1,也

就是说实际发生的双交换比预期发生的概率要小得多,这是由于一次重组事件的发生,干扰了另一次重组事件的发生,这一现象称为染色体的干涉或称为交叉干涉,以I来表示。干涉和并发系数的关系以下式表示:I=1-C。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题意知道三个基因是连锁的关系,由于并发系数是50%,因此可知是不完全连锁,所以判断可以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

其次,根据给定的三个基因间的距离可以知道两两基因间的单交换值。根据单交换值计算理论双交换值,然后再根据并发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实际双交换值,即可确定每种配子的比例。 【答案】 11

(2)干涉度=1-C(并发系数),第一个基因d和第三个基因c之间的双交换值

?5?100%?0.25% 2000第一和第三个基因的并发系数C

?0.25%/(10%?8%)?0.3

(1)因为并发系数为50%,因此是不完全干涉,可以产生8种配子。两个单交换的交换值分别为10%和20%,双交换的交换值为10%×20%×50%=1%。8种配子的比例为:

步骤如下。

第一步,判断这三对基因是否连锁。若这三对基因不连锁,即独立遗传(分别位于非同源的三对染色体上),测交后代的八种表现型应该彼此相等,而现在的比例相差很远。若是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另一对独立,应该每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一样,总共有两类比例值。现在的结果也不是如此。试验结果是每两种表现型的比例一样,共有四类不同的比例值,这正是三对基因连锁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特征。

(2)自交后代中三个位点都是隐性纯合的比例为35%×35%=12.25%。

(3)自交后代中三个位点均杂合的比例为35%×35%+9.75%×9.75%+0.5%×0.5%+4.75%×4.75%=12.25%+0.95%+O.0025%+O.225%=13.43%。

【例6】一只患有血友病的雌兔同时还患有软骨病,该雌兔和一只缺尾的雄兔交配,F1雌性全都是野生型,而雄兔患有血友病和软骨病。F1代相互交配,得到以下F2代:

第二步,确定排列顺序。既然这三对基因是连锁的,在染色体上就有一个排列顺序的问题。首先在F2群体中找出两种亲本表现型和两种双交换表现型。双交换的可能性肯定是最少的,而亲本型个体数应该最多。

第三步,计算重组值,以确定三对基因间的遗传距离。由于每个双交换是由两个单交换组成的,所以在估算两个单交换时,必须分别加上双交换值,才能正确地反映实际发生的单交换频率。

3.染色体图:又称基因连锁图或遗传图,是根据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而绘制的一种简单线性示意图。

4.图距: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称图距。图距单位称为厘摩(cM),1%交换值=1 cM。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的一只患有血友病的雌兔同时还患有软骨病,该雌兔和一只缺尾的雄兔交配,F1代雌性全都是野生型,而雄兔患有血友病和软骨病的条件可以知道这三个性状均为X连锁的隐性性状。利用其F2代的表型和比例计算交换值时一般只看其雄性个体的表型和数 据,因此题中的雌性个体的只数只是干扰项,可以不予考虑。

以上基因是否连锁,若连锁,求出基因顺序及图距。 【知识要点】

1.伴性遗传:也称为性连锁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X连锁显性遗传特点:患者的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雌性患者多于男性;雄性患者后代中,女儿都是患者;患病有世代连续性。X连锁的隐性遗传的特点:雄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系谱中往往只有雄性患者;有交叉遗传现象,即外公一女儿一外孙;世代不连续性。

2.三点测验。三点测验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能同时确定三个非等位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而且结果也比较精确。三点测验的具体

12

先假设控制血友病、软骨、缺尾三个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为a、b、c(顺序未知)。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bC/?bC和ABc/Y,F代个体的基因型雌雄分别为:

1

1

abC/Abc、abC/Y。F

代自交时雌性个体三个基因间发生交换,可以产生8种

配子,而雄性个体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因此可以根据F2代中雄性个体的表型和数量来判断三个基因间的相对位置与距离。根据本题的数据可以判断出F2代表现型的基因型及交换类型。

将亲本型和双交换型的基因型进行比较来判断基因的相对位置,结果发现a基因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确定a基因位于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