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这一年是

A.公元5世纪初 B.公元5世纪末 C.公元6世纪初 D.公元6世纪末 2.我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指的是

A.秦汉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3.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古代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它创立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5.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隋炀帝的暴政 B.土地兼并严重 C.权臣当道 D.隋末农民起义

6.下图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7. 唐太宗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敢于决断的杜如晦做宰相,说明他 A.开明开放,海纳百川 B.重视农业,发展生产 C.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D.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8. 唐玄宗时,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武周政治 D.开元盛世 9. 先进的生产工具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右图2所示的农业工具的 名称是 图2 A.牛耕 B. 筒车 C. 直辕犁 D. 曲辕犁 10.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说明

A.少数民族畏惧唐朝的军事进攻 B.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北方各族被迫接受唐朝中央政府领导 D.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比较紧张 11. 册封南诏的首领为云南王的唐朝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武则天 D. 唐玄宗 12. 假若你想要研究唐朝时西域和西亚的历史,是好的参考书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旧唐书》 D.《全唐诗》

13.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一位唐朝高僧曾经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这位高僧是 A.鉴真 B.玄奘 C.欧阳询 D.白居易 14.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陈桥兵变 D.绍兴和议 1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D.朱温建立后梁

16.历史上把唐朝灭亡之后、宋朝建立之前的动荡分裂时期称为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辽宋夏金 17.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主要是为了

A.束缚统军的指挥权 B.收回军权 C.防止武将跋扈 D.提高文人待遇 18.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历史人物是

A.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阿骨打 D.铁木真

19.“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与北宋订立此盟约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元

20.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一日,金军俘虏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变”。从此

A.辽灭亡 B.西夏灭亡 C.北宋灭亡 D.南宋灭亡 21.南宋的建立者是

A. 宋高祖 B.宋钦宗 C. 宋徽宗 D. 宋高宗

22. 宋代农业进一步发展。以下粮食作物属于从国外引进并推广到东南地区的是 A.玉米

B.小麦 C.高粱

D.占城稻

2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古代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在 A.魏晋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元朝 24. 南宋时人口多达百万的大都市有 A.明州

B.泉州 C.苏州

D.杭州

25.宋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 A. 草市 B.市舶司 C.西市 D.东市 2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的

A江浙地区 B.华东地区 C.江浙地区 D.四川地区 27.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至

A.海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2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

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9.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多民族政权并立

30.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的(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 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羡慕华风,接受内地的服饰等风俗习惯,下令禁以赭涂面之俗;并派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文成公主随身带去的经史、诗文、佛经、佛像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送去了中原文化的精英,还带着种子、工具等物,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队伍。 ——邵梅士《中国通史》 (1)文成公主入藏时在位的皇帝年号是什么?(2分)

(2)有人认为公主带去的文化、技术和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你同意此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注:“不失时”:即不失农时)

——吴兢《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李世民

材料三 见图3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赵嘏 尽白头。

图 3 材料四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诗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认为的“凡营衣食”的“本”是指什么?(2分)

列举唐朝时为促进这个“本”而发明的生产工具两例。(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世民采取的民族政策。(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3所示的制度名称。(2分)

(4)写出材料三“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1分)他在经历第几次尝试后终于成功实现愿望?(1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兴盛的原因。(2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方 朝代 人口(户) 西汉 唐代 北宋 2470685 3920415 11224760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19.8% 43.2% 62.9% 人口(户) 9985785 5148529 6624296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80.2% 56.8% 37.1% 北方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程民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依据材料一,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出现什么变化?(2分)

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趋势?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在区域上出现什么变化?(2分)分析出现这

种现象的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