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农业气象学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对 ) 5.晴稳天气条件下,海陆风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 对 ) 6.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压愈大,饱和差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变。( 错 ) 7.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愈大,饱和差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变。( 对 ) 8.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气压愈大,饱和差在正常情况下愈小。( 错 ) 9.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距离饱和越近。( 对 ) 10.对农田总蒸发的大小而言,作物地小于裸地,密植地小于稀植地。(对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太阳常数: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接受的辐射能。

2.大气污染: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浓度和持续时间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4.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风: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如何,为什么?

晴好天气。高压区气流辐散下沉,绝热增温,不易饱和凝结,形成云雨。 2.绘图说明三圈环流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 四个气压带,三个风带和三个环流圈的形成过程;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绘图说明。

3.在紧密、疏透和透风三种结构防风林带中,那种结构防风效果最好,为什么? 疏透结构防风效果最好。风穿过疏透结构林带时,会形成涡旋运动,产生旋转力矩,消耗能量。紧密和透风林带防风效果都不太好。

4.简述黑龙江省四季气候特点。

春季易旱多大风;夏热短促雨季中;秋季骤冷易冻害;冬寒漫长且干燥。 5.简述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 大气提供了环境和物质;气候资源;农业设施和生产活动全过程;宏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六、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地理纬度为0°、30°、60°和90°地区的春、秋分日和冬、夏至日,政务时刻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请说明太阳高度角岁纬度的变化规律。 公式:h=90-φ+δ

春、秋分日:h00=900 h300=600 h600=300 h900=00 夏至日: h00=66.50 h300=83.50 h600=53.50 h900=23.50 冬至日: h00=66.50 h300=36.50 h600=6.50 h900=-23.50=0 随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减小。

2.一气流在越山前温度为25℃,山体高2500米,气流爬升到800米处开始凝结,问:气流到达山顶及越山后的温度分别为多少? 凝结高度温度:t1=25℃-800m*1℃/100m=17℃

山顶温度: t2=17℃-(2500m-800m)*0.5℃/100m=8.5℃ 越山后温度: t3=8.5℃+2500m*1℃/100m=33.5℃

作业题五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_B_

A小麦 B大豆 C 胡萝卜

2.冷温带气候带位于地理纬度_C__ 之间。

A.23.5°~45° B.33 °~45° C.45 °~66.5 3. 黑龙江省气候属于_B__气候。

A.海洋性季风 B.大陆性季风 C.大陆性 4.土壤表面温度一般出现在___C_ A 14时左右 B日出前后 C 13左右 5.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在___A、___。

A.菲律宾至关岛附近的洋面 B.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 C.逆加拉湾 6.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_B__ 气候型。 A.地中海 B.季风性 C.大陆性 D.海洋性 7.日射型是指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_A__。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8.黑龙江省年降水量为 Cmm 之间.

A350-650 B370-650 C370-670 9.海洋性气候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_ __C__,降水变率___。 A较小\大 B较大\小 C较小\小

10. 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天空散射辐射越_B_。 A强 B弱 C不变

11.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最大量时具有的水汽压值称为该温度时的_A__。 A.饱和水汽压 B.饱和差 C.露点温度

12.当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的降低而__C_。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13.处于未饱和状态的空气,露点温度比气温__B_。 A.高 B.低

14.在乱流或对流较强的温暖季节,由于乱流影响,使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呈_B__。 A.单峰型 B.双峰型 C.指数型 15.为防止土壤水分过多蒸发,在土壤未变干以前可以__B_表土,使土壤水分的蒸发由第一种过程变为第二种过程,以保存下层的土壤水分。 A.耙松 B.镇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归纳为__日射型___ __辐射型__ _过渡型__。 2.气候区划的原则 _ 综和因子原则__ __主导因子原则_ 。

3.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____弱__。但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却是___强___。

4.植物对昼夜长短的反应,统称为__光周期____现象。长日照作物要求太阳光的可照时数长于__12____小时。

5.同纬度地方随海拔高度增高,则太阳直接辐射越_大_____,天空散射辐射越___小___。

-2-1

6.黑龙江省总辐射年总量为 _ 2700 _ J·cm·年,最大值出现在__泰来 肇源____等地

区。

7.高山气候显示了_海洋性 _____的气候特点,高原气候又具有__大陆性____气候特点。 8.在对流层中,一般绝对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增加____。

9.云滴增大主要通过两种过程完成,一种是_凝结_____增长过程;另一种是云滴增长过程。 10.当气温不变时,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水汽压的减小而__增大____。而饱和差随水汽压的增大而 _减小_____。

三.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

1.大洋上北半球低纬地区洋流呈反气旋型。(对 )

2.在北半球,低纬度大陆东岸受暖洋流影响,冬季温暖、多雨。( 对) 3.黑龙江省降水量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错) 4.在平流层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错) 5.光化学氧化剂不包括PAN。(错)

6.土壤蒸发与土壤机械组成关系密切,土粒越细小,形成的土壤毛细管越小越多,由蒸发而丢失的深层水量比土粒大而疏松的土壤多。( 错 )

7.当露点温度和当时气温相等时,表示空气中水汽已达到过饱和状态。( 错 )

8.露点温度与气温值相差越大,表示空气愈湿润,露点温度与气温相差越小,表示空气愈干燥。( 错 )

9.在土壤湿润还未变干的时候,紧密土壤由于毛管比较丰富,所以,土壤的蒸发速度比疏松土壤的大。( 错 )

10在土壤表层已经变干以后,疏松土壤上的水分蒸发速度比紧密土壤上的大。( 对 )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光能利用率:我们把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的能量与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可见光)能量的比值。

2.辐射霜冻:在冷高压控制下,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和植物表面因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 3.光照时间:可照时间和曙暮光时间之和。

4.大气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辐射之比即太阳位于天顶时,在大气上界的太阳辅射通量密度(太阳常数)与到达地面辅射通量密度之比。 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

1.什么叫积温?简述积温在农业中的作用。 (1)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2)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物候期预报、病虫害发生发展时期预报等的重要依据。热量资源主要标志之一。

2.空气与外界温度的热量交换方式(写出5种)

分之传导、辐射、对流、湍流、平流、蒸发和凝结。

3. 什么是冷害?冷害类型有哪几种?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有哪些? 冷害:在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2)按对作物危害机制分.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3)a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比例,并选择好作物适宜播种期和大田移栽期。b确定育种目的,选育合适的早熟、耐寒、高产的品种。C采取综合农技措施规律。D开展低温冷害的预报服务。 4.简述大陆性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最高最低出现时间早,温度非周期变化显著,秋温低于春温,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季节降水分配不均匀,降水变率大,气候干燥,湿度低,云雾少,日照丰富.

5. 干旱的类型分哪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1)土壤干旱::土壤水分亏缺,作物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致使作物水平衡失调。(2)大气干旱:由于高温低湿,作物蒸腾强烈,致使作物水平衡失调。(3)生理干旱: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但由于其它不利因素影响,造成作物体内缺水。

六. 综合分析题(共10分) 1.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

气候变化定义、现象。对农业生产环境、粮食生产安全等方面。 2.大气稳定度的定义及其判定。(6')

分5种情况 r>rd 时、 r〈rm时、r=rd时、r=rm时、 rm〈r〈rd时,分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