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 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 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 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 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 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 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 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 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 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 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

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 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 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 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 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

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 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 做。 过程与方法: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 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 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 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 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 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 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 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 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

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 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 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 ,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 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2)解决了哪些问题? (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 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 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 是怎样控制电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