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唐诗研究》读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自考《唐诗研究》读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对于唐诗研究的价值:1、辑录唐诗轶诗,敦煌诗大概都是唐人作品;2、校证唐诗异文,校勘空间非常大

唐诗重要别集叙录 1、王勃《王子安集》 2、杨炯《盈川集》 3、卢照邻《卢昇之集》 4、骆宾王《骆临海集》 5、陈子昂《陈伯玉文集》 6、孟浩然《孟襄阳集》 7、王维《王右丞集》 8、高适《高常侍集》 9、岑参《岑嘉州集》 10、 韦应物《韦苏州集》 11、 李白《李翰林集》 12、 杜甫《杜工部集》 13、 孟郊《孟东野诗集》 14、 韩愈《昌黎先生集》 15、 柳宗元《柳宗元集》 16、 李贺《李长吉歌诗》 17、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18、 元稹《元氏长庆集》 19、 刘禹锡《刘宾客集》 20、 杜牧《樊川文集》 21、 李商隐《玉溪生诗集》22、 温庭筠《温飞卿诗集》23、 皮日休《皮子文薮》 24、

韩偓《韩翰林集》

1

25

25、

韦庄《浣花集》

唐诗重要总集叙录

1、许敬宗等《翰林学士集》,所收诗作是太宗时期群臣唱和诗

2、崔融《珠英集》,收录珠英学士作品,珠英学士因预修《三教珠英》得名,崔融是珠英学士之一,选诗标准反映珠英学士文学观点 3、殷璠《河岳英灵集》,产生于盛唐时期的著名唐诗选本 4、殷璠《丹阳集》,专选江南诗人诗作

5、芮挺章《国秀集》,入选诗人以盛唐为主,兼及初唐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等人,所选诗篇以近体为主,多文辞婉丽之作 6、元结《筪中集》,体现了元结淳古淡泊、质朴自然的诗歌主张

7、李唐成《玉台后集》,其选诗偏重齐梁体格,从中可反映初唐诗风的某些侧面 8、令狐楚《御览诗》,该书所选,均为近体,诗风以清艳为主,诗人大历元和均有

9、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诗的目的是要兼收众长,并自创新制,所选五律为多,反映了安史之乱后文学风气的转变 10、

姚合《极玄集》,选诗内容偏重山水田园,以有丰神远韵者居多,形式偏

重五言,尤以五律居多 11、

韦庄《又玄集》,不限于某一时期的诗人诗作,选录标准是清词丽句,以

近体为主 12、

韦毂《才调集》,1、以律诗为主;2、中晚唐诗占绝大多数;3、唐人选

唐诗中选诗最多的选本;4、排列不按时代先后、不按诗体;5、风格而言,抒写日常生活情景,多描写男女之情与妇女生活的艳情诗、艳体诗;6、叙中称道杜甫而集中不选杜诗 13、 14、

佚名《搜玉小集》,所收为初唐至开元前期诗人

顾陶《唐诗类选》,重视儒家诗歌说,特别重视骚雅一类的诗篇,最推重

杜甫与李白,而且将杜甫至于李白之上 15、

胡震亨《唐音统鉴》,对后世唐诗总集编撰影响很大,尤其为《全唐诗》

所采用,致力于唐诗研究的理论总结,对唐诗的源流体制、流派作家作了系

26

统评述,对唐诗研究有特殊意义 16、

御定《全唐诗》,《全唐诗》九百卷,是研究唐代文学需要参考的最为重

要的资料 17、 多 18、

孙洙《唐诗三百首》,选诗目的是作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因此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主旨是宗盛唐,主李杜,因而选李白、杜甫诗极

所选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

唐诗与政治

中国文学的发展演进,有特殊的政治背景,某些特定的政治事件,为影响文学发展的集中因素,如武周革命、安史之乱、永贞革新、牛李党争、元和削藩、甘露之变、黄巢起义。唐代政治兴变与动乱,给文人的心态造成多方面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激起士风转变文心演化而必然导致文风诗风的走势,从而使文学的内涵更为丰富与复杂,一、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事件对于文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如“永贞革新”,二、恐怖的政治事件往往会扭曲文人的心态,如“甘露之变”。

武周革命与文学环境的变化

武则天不断打击和削弱门阀士族的利益,使得新兴的中小地主阶级及下层文士的力量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此相关的文学,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运,这时的文学,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是盛唐彬彬之盛局面的前奏。 影响武则天时期文学环境变化的诸因素:

1、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具体措施(1)增加进士的录取员额;(2)开辟制科,即皇帝亲试之科;(3)完善考试制度,调整考试科目、改变考试程序、对违纪行为进行处罚;(4)以诗赋取士 2、降低士族威望

3、政治与文学中心的东移,由以长安为中心的宫廷文学转向洛阳文学繁荣 4、《三教珠英》的编撰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总体来说,武则天时期,儒释道三种思想呈现并兴地局面,扩大了人们的思想空间,人们精神状态趋于活跃,革新意识增强,三教并重集中表现是《三教珠英》

1

27

5、从“北门学士”到“珠英学士”,北门学士的身份是文学之士,其职责主要一是撰写书籍,二是参与政治活动;珠英学士的特点一是不拘一格,二是珠英学士的职责是修纂《三教珠英》,三是珠英学士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是当时文坛的主要力量,也是促进诗风文风改变的中坚人物,四是可从中窥见当时朝中的文学环境与文学风气

6、文化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汉以后经学的发展到此作了一大总结,类书总集的编纂,改变了文学环境,活跃了文学气氛,促使文学地位逐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思想枷锁。

安史之乱与唐诗转型

安史之乱后,士风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文人学者,曾经经历过开元盛世,从盛世走入衰世,多有忧时念乱之心,补失救弊之志,这种心理状态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以杜甫为首的写实精神的大大发扬。也由些文人面对大乱,感到茫然失措,大乱使他们理想彻底破灭,因而他们一方面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现实,另一方面也陷入到对以往生活的回忆中去,缺乏自信心与乐观情绪,在创作中转向落寞低沉,一味追求形式方面的雕琢。对中唐以后文学影响颇大,安史之乱于唐代政治史上虽为大时代的没落,于文学史上光辉足以照耀千古。

永贞革新与元和新变

安史之乱后,士风变得浇薄,在文学上的反应以大历十才子最为典型,以五律诗为最擅长,感情沉挚深刻的少;贞元末士风崇尚放荡、豪华、奢侈,将大历时浮华更向前推进一步,变得放荡奢靡,永贞革新后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整个社会心理处于分裂状态,因而士风变得好奇尚怪。元和时期的文学家,大都兼有政治家的身份,从经世致用来对待文学,努力求变,变而求通,使元和文学出现繁荣的局面。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