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97小学-数学-冶存梅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结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乌市97小学-数学-冶存梅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结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图形的分析中快捷地解决问题,思维层次不断上升。这就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用处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小学数学中一些抽象的代数问题给以形象化的原型,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从而给人们思维灵活性的思维迁移训练,这正是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与代数问题的有效途径所在。

3、加强交流,相互学习经验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研讨的过程,课题组成员重视同年级组内部的交流和全校课题组的定期研讨,使个体智慧溶入集体智慧,集体智慧激发个体智慧。积极参加师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在2014年1月和2014年5月我们进行了课题的心得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大家互相借鉴,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八、研究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讨论

(一)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优化了教师教学行为。 小学数学教学在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在不断变化,在实施中学生由于问题解决的能力加强,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学生自己享受体验的课堂教学往往要比那些单向灌输的课堂更难以驾驭,这时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教学能适应现在的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做到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

9

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这种思想驱使下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就不断地在提高,教学过程也不断地得到优化。

(二)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成效

1、通过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学生数学概念掌握得更扎实。

对小学生学生来说,许多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特别需要视觉的有效应用,因此教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展开概念的教学,运用图形提供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通过对图形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例如,马风兰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学生大多对100以内的数顺背、倒背如流,看上去掌握得很不错。于是她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考考学生:66接近70还是60呢?结果却发觉好多学生都不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学生只是机械地会背这些数,关于数的顺序、大小等方面的知识其实掌握不佳,因而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学习的。于是她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数轴,称它是一条带箭头的线,在数轴上逐一标出60~70,将抽象的数在可看得见的线上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将数与位置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标出数字后她又在60和70处画了两幢房子,提问:“67这个数它喜欢去谁的家呢?”看着图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喜欢去70的家,因为66距离70比较近”。随后教师进一步说明:66再数4就是70,60要数6才是66,很显然是66接近70。这样,通过数轴的帮助,让学生把数与形进行合理的联系,从而确定了数的范围,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形

10

象的数的模型,形成了一个直观的几何表象,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很有效的。从以上的设计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数”的思考、“形”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2、通过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学生算法理解得更透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计划、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探究策略,这是落实数学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由之路。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教学中,许多算理学生模棱两可,如能做到数形结合,学生可以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如:洪燕老师在教学中出示“一块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地,一条长边靠院墙,其余三边围上竹篱笆,篱笆长多少米?”的题,初次碰到这道题目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常常对“靠院墙”“ 三边围上竹篱笆”不理解,以至于无法解题。这时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草图,再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不明确的题意借助于形象的图示,使学生容易理解。通过数形结合,既强化了周长概念的理解,又深刻理解了这个特殊情况中周长的计算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学生问题解决得更形象。

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内容,它重视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淡化了解决问题的类型,为学生的解答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适时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

11

的问题解决放在直观的情境中,在直观图示的引导和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有效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在自治区举办的高效课堂培训中,聆听了柏继明老师的高效课堂教学,就让我们课题组成员受益匪浅。在一年级上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小明的前面有5人,小明的后面有3人,一共有几人?柏老师就采用排队直接演示,在学生认知挑战中发现+1、-1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柏老师就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画画圆圈,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切问题都被学生轻松地解决。这也促使我们成员不断反思自己,自觉地在课堂中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潜移默化,学生也越来越喜欢运用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除了用图示法,教师还经常使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初期虽然画的不标准,但后期进步特别大。其实,线段图就是采用了数与形相结合的形式,将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明显地表达出来,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为正确解题创造了条件。利用数形结合解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与“形”互相转化的过程,即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再根据对图形的观察、分析、联想,逐步转化成算式,以达到问题的解决。“一图抵百语”,让学生逐步养成画图思考的习惯,感受到数与形结合的优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形转化能力,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助互补,相辅相成。

4、通过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学生图形认识得更全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