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思考与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广告心理学思考与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可以把识记分为: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3)广告识记中,无意识记是最主要的识记方式,尽管效果不理想。 15、如何提高广告的记忆效果(学习和记忆原理在广告活动中的应用)?

答:1)采用广告的重复策略;2)引导消费者进行信息组块;3)增加对象维度;3)利用汉语特点组织广告信息编码。 16、广告信息的编码组块有什么优势?

答:广告信息的编码组块有利于信息的知觉,能够加快信息视觉或听觉加工的速度;有利于提高短时记忆的效率;有利于提高长时记忆和回忆的效率。 17、名词解释:

1)认知地图(心理地图):认知地图是人们对城市、公元或校园等特殊地带的内部表征。

2)潜伏学习:指当先前已经产生过实质性的学习(但无强化),后来无须明显强化也可以产生学习,并且进步很快,叫潜伏学习。 3)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观察、模仿进行的学习过程就叫社会学习,也叫观察学习和榜样学习。

4)替代强化:替代强化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种强化实验。即让被试(观众)观察别人的某种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尽管奖励和惩罚并没有直接发生在被试身上,但也间接地强化或弱化了被试的相同行为,这种间接强化也叫替代强化。

5)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一般分识记、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

6)保持:已经识记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存过程就是保持。保持在时间上有长有短。长的可终身不忘,短的可一瞬即逝。

7)提取:从记忆系统中在先学习过的信息或动作。它是对以往经历

过或学习过的事物的再现或再认。

8)瞬时记忆:是刺激物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信息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叫做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

9)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10)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保持在头脑中的记忆。

11)遗忘:遗忘和保持是一对冤家对头。它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对记忆中的材料不能提取出来。 12)暂时性遗忘: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 13)永久性遗忘: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 14)信息组块:比较独立的、有一定意义的信息加工的基本单位。

第五讲 广告创意中的想象与联想

1、表象是怎么产生的?表象有哪些特征?

答:1)表象是在知觉形象基础上产生的。其原理是过去感知过的人或事不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的头脑中依然保持有这些过去知觉过的事物或人物的映像。2)表象的特征有:(1)直观性、(2)概括性 2、表象与知觉有什么养的关系?

答:1)二者的联系:表象是在知觉形象基础上产生的,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如都比较直观、具体。2)二者的区别:(1)表象比知觉形象更概括一些;(2)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而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3)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4)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 3、人的想象是怎么发生的?

答:1)想象是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重新加工的一种思维过程。2)想象是通过1)粘合(就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及

不同的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2)提炼典型(即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3)夸张,或强调(通过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故意突出或省略事物的某些特点而形成新形象)、4)提出假设(根据已有的材料提出合理的假设而形成新形象)等方式发生的。 4、简述再造想象在广告中的应用。

答:1)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符号的记录等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再造想象。2)广告作品大多是通过视觉或听觉来传递信息的,广告受众正是凭借广告已经创造的形象或表述的言语,利用再造想象去领会广告所传达的各种信息,并且由此唤起一定的情感体验。

5、广告信息与再造想象有什么关系?

答:1)广告信息对受众再创造有制约,受众想象什么,如何想象要受广告作品的限制。2)广告受众对广告信息有能动的再造想像。受众不会机械地复制,也不会简单接受广告信息,他会调动以往感知的表象进行对广告信息进行重新加工。他会用自己的表象系统去补充、完善、发展广告信息。由于个体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不同,个人对同一则广告信息的再造想象就有可能不同,有的再造想象可能会偏离原作中的形象、有的广告本身含糊其辞,就可能出现受众的误解。 6、创造想象的特点?广告构思中如何运用创造想象?

答:1)创造想象的特点是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它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2)广告构思中运用创造想象的方法主要有:(1)原型启发;(2)成分粘(联)合成新形象;(3)赋予事物新意;(4)留白等。

7、在广告设计中应用联觉需要注意什么?

答:1)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它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2)在广

告设计中运用联觉特性时一定要正确把握各种感觉之间所产生的内在联系,切不可把毫无干系且不会产生任何联觉的两种感觉硬扯在一起,这样产生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8、简述联想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答:在广告活动中,联想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广告中常用联想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帮助他们记忆,在消费者头脑中延长对广告的反映时间,并影响其情绪与行为,引起购买欲望。但在应用联想时要注意联想应自然、准确、巧妙。这需要广告人员准确了解目标市场、广告对象、商品特性以及文化社会因素等。 9、什么是联想律?广告设计中如何利用联想律的?

答:1)联想遵循的规律有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和因果律四类。2)广告设计中常用联想律,使广告的时间和空间在人们的心理上得以扩大和延伸。以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1)接近律指对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广告中应尽可能地用这一规律把事物间在时空上的接近关系表现出来,以利于消费者唤起与此相近的想象。(2)类似律是将形似、义近的事物加以类比而产生的联想。广告中常用事物的类似性引起消费者联想,已达到由此及彼的效果。如雪糕、冰棒取名为北冰洋,意指与冰冷的特性类似;芭蕾舞中旋转的动作被用作洗衣机洗涤桶旋转的先导,这也是利用形貌上的类似率。(3)对比律指对于性质和特点相反的事物产生联想。如:黑与白,冰与火等。商品广告为了强调本商品的作用功能,常以用了此商品的前后状态作对比。为了突出特点和引人注目,广告中应用最多的是颜色对比。(4)因果律指对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如:早上看到地面潮湿,会想到可能是夜间下过了雨。在广告中常用这种因果关系揭示某种商品可以满足消费的某种需要,把商品观念和需要观念联系起来,以突出产品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