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填空题

1、抑制4相Na+内流;抑制0相Na+内流;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的APD和ERP;房扑、房颤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维拉帕米;普萘洛尔;心室肌浦氏纤维;促进4相K+外流;室性心律失常 4、异位起搏点;窦房结

5、抑制4期Na+内流,促进4相K+外流;促进3相K+外流;抑制4相 Na+内流:抑制2期Ca2+内流,3相K+外流

6、奎尼丁晕厥;金鸡纳反应、过敏反应;心脏毒性(诱发心衰等) 7、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8、室性;静滴

9、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电除颤;异丙肾上腺素;乳酸钠 五、问答题

1、利多卡因作用与应用 (l)作用:

①降低自律性 选择性作用于浦氏纤维,促进4相K+外流和抑制Na+内流。

②相对延长ERP促进3相K+外流,缩短浦氏纤维的APF和ERP,ERP相对延长。

③高浓度则抑制传导,使单向传导阻滞转为双向传导阻滞,消除折返激动。对因受损而部分除极的心肌组织,可消除单向传导阻滞和折返激动。 (2)应用:

①室性心律失常,对室性早搏疗效好。

②强心甙中毒引起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③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首选药。 2、

(1)降低自律性:通过抑4相Na+内流或Ca2+内流。或促K+外流而降低自律性

(2)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这一现象与Ca2+内流增多有关,因此钙拮抗剂对之有效 (3)改变传导性停止折返:增强膜反应性取消单向阻滞或减慢传导使单向阻滞发展为双向传导阻滞,从而停止折返。

(4)改变ERP及 APD而减少折返:绝对延长或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或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也可防止折返的发生。 3、 (1)折返激动是指冲动经传导通路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折返激动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发病机制,是产生早搏、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的直接原因。

(2)抗心律失常药可通过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停止折返;绝对或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或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停止折返,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