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 - 名词解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运动训练学 - 名词解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盆、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运动员的技能水平集中地表现于运动技术及竞技战术的水平两个方面。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定;竞技战术则包括力求出色地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这三个部分。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的重要先决条件;而除了技术基础之外,运动员智力状况及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则对其战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则集中地表现于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及竞技意志。为了成功地参加比赛,首先必须以积极的手段激励参赛选手,有效地动员选手的生理、心理系统,积极地参与竞技活动,而同时又要把运动员的情绪激励水平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运动员自觉主动、充满信心地参与竞技,以及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并顽强地、灵活地寻找竞技取胜的途径。运动员保持高昂而适度的参赛情绪和坚强意志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强烈的参赛动机和良好的性格特征。(田麦久)

8、运动员现实训练状态 present training state of athlete

运动员在运动成绩、竞技能力、训练负荷等方面的现实状况。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是对其运动成绩状态结构的具体描述,而训练负荷状态则反映着运动员的训练基础。

对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是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出发点,依据运动员的现实状态确立训练目标、规划和组织训练过程,对于把握训练活动的正确方向、提高训练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亦须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现实状态及时进行检查评定,获得运动员竞技能力变化的信息,对训练过程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调节,以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田麦久)

9、运动员训练目标状态 target training state of athlete

对特定时限训练后,在运动成绩、竞技能力以及训练负荷等方面的目标要求。训练的竞技能力目标是运动成绩目标的具体化,而训练负荷目标则是实现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目标的保证。

训练目标为运动员设立了一个训练过程结束时状态变化的终点,也是对运动训练发展的状况做出检查评定的标准。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目标状态对运动员提出相应的训练质量要求,并将在训练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信息与训练的目标状态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节,从而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田麦久)

10、运动训练原则 principles of sport training

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运动训练普遍经验的概括和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

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是对若干竞技项目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的概括和科学研究成果的提炼。

但由于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研究和认识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在概括、提炼时,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训练原则。目前被广泛认同的运动训练原则有:专项竞技需要训练原则;周期安排训练原则;适宜负荷训练原则(又称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5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系统训练原则(又称系统的不间断性原则);区别对待训练原则;自觉积极性训练原则。还有中国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见《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过程同时也是培养人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也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因此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也广泛应用某些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如全面发展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

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对运动训练原则的概述与阐释也在发展和变化。运动训练原则的确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停滞的、固化的。(过家兴)

11、“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principle of training under high difficult, strict, real competitionsettings and tigload

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科学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这一训练原则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对指导训练实践,提高竞技运动水平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训练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的主要要求是:

第一、训练要有难度,要设置各种困难,让运动员在更为艰难、复杂的条件下勤学苦练,攀登竞技高峰。

第二,订立训练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对训练计划的实施,训练质量的保证,训练作风的培养,都要高标准、严要求。

第三、训练要从比赛实战的需要出发,并需加多比赛性练习,提高运动员实际的比赛能力。第四、根据运动员实际水平,进行大运动量(包括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训练,并加强营养和恢复措施作为保障。(过家兴)

12、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principle of training on peridization

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方式安排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后一个周期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训练要求,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员机能及竞技状况发展变化的周期性特点提出的。训练周期有大、中、小周期等不同的类型(见训练周期条目),周期安排的重点是安排好全年几个大周期,根据竞技状态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训练大周期应分为准备时期(培养发展竞技状态)、比赛时期(提高巩固竞技状态)、恢复时期(对竞技状态的消退进行调整、以进人下一个周期循环)三个时期。训练的大周期任务的实现,要依靠每次训练课,训练小周期,中周期训练效应的积累。

在训练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的主要要求是:

第一,全年训练划分几个大周期以及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时限的确定,要以重大比赛日程为依据,以保证运习员在重大比赛期间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第二,要考虑专项竞赛安排的特点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组擎训练周期。优秀选手全年参加重大比赛次数较多,可安排数个大周期;球类高水平职业联赛,赛期长,比赛场次多,与田径等比赛特点不一样,周期安排也各有异。

第三,要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每个训练大周期结束后均应认真总结,使下一个周期的训练在上一个周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过家兴)

13、适宜负荷训练原则 principle of proper training load

6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对象的水平和训练任务,给予运动员以合理的、适宜的训练负荷的原则。又称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负荷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根据超量恢复和生物适应的规律提出的。

由于运动员对负荷的承受能力和负荷后恢复的快慢都不尽相同;不同训练时期、阶段和训练课的任务也不相同;因此训练负荷必须根据这些情况适宜安排,才能提高运动员的负荷能力,创造好成绩。

适宜负荷训练原则主要是根据超量恢复和生物适应的规律提出的。 在训练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的主要要求是:

第一,加大负荷(无论是负荷量还是负荷强度)必须循序渐进,要由小到大,经由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过程。跳跃式地增加负荷要慎重。

第二,大、中、小负荷要交替安排,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要相互配合。应使负荷在训练训练活动、训练原则—O过程中呈波浪起伏状态,有节奏地进行。

第三,必须根据训练任务确定负荷的内容和性质。

第四,必须了解和掌握运动员的原有负荷能力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安排负荷大小,并加强医务监督和恢复手段的运用。(过家兴)

14、系统训练原则 principle of systematic training

系统地不间断地坚持从事运动训练,并有序地选择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有序地安排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由于人体运动竞技能力的发展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生理、心理适应过程,而且训练效应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所以,必须坚持多年不间断的艰苦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选手。在多年不间断的训练过程中,应按照练习的次序,使运动员能够由易到难地逐步掌握专项技能,由少到多地逐步丰富竞技战术,由低到高地逐步增强专项体能。通过多年有计划的训练工作,培养出攀登竞技运动高峰的优秀选手。(田麦久)

15、竞技需要训练原则 principle of training based on competition needs

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来决定训练负荷的内容和手段的训练原则,即从实战出发安排训练的原则。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由形态、机能、素质、协调、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由于每个运动专项本身的运动形式以及供能特点不同,使得上述竞技能力各因素对各运动项目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表现着鲜明的专项特点。例如,中长跑、游泳、自行车、竞走等耐力性项目,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工作能力要求很高;举重、投掷等快速力量性项目,对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动员和支配能力要求很高;射击、射箭等运动项目则对肌肉群的精细调节和情绪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这些专项特征反映着各自竞技的需要,运动员只有以专项运动竞技的需要为导向,通过专门安排的训练满足这些专项特征的要求,才能在比赛中表现出高度发展的专项竞技能力。(田麦久)

16、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principle of training based on individual needs

根据运动专项和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确定训练任务,选择方法、手段和安排负荷的训练原则。

除了不同运动专项的不同要求之外,运动员个体各方面的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差异有的是由先天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有的则是由后天生活、学习环境和训练条件的

7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不同所形成的。不仅训练的起点不同,而且随着训练过程的发展亦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如有人某些身体素质好,而有人则另一些身体素质强;在球类等集体对抗性项目中,由于比赛的位置不同,需要分工配合,训练的重点就有所不同。训练和比赛对手、场地、器材等的差异,也决定了训练中对不同运动员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训练过程中区别运动员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训练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的主要要求是:

第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运动员的项目特点和个体特征,以及其因地因时而产生的变化,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安排各自适宜的负荷。

第二、制订各种训练计划既要有全队的统一要求,也要有每个运动员的个别安排,对重点或有特殊发展潜力的队员还可制订专门的计划。(过家兴)

17、自觉积极性训练原则 principle of training with self motivation and active manner

要求运动员正确认识参加训练的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完成训练任务的训练原则。

运动员自觉积极参加训练的程度是决定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承受很大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任何被迫的训练都是不能持久的,必须依靠其自觉、积极的投人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运动员自觉积极地投人训练,才能挖掘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这就要求运动员正确认识参加训练的目的,并转化成训练的动力,克服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创造性地完成各项训练任务,百折不挠地达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预期目的。

在训练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的主要要求是:

第一,对青少年运动员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首先培养他们对参加专项训练的兴趣和爱好,启发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训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逐步确立正确的训练动机,使他们认识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第二,要使运动员清楚地了解训练过程各阶段,以至每次训练课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转化成自觉的训练。

第三,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训练检测和考核,使运动员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从而促进他们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过家兴)

18、训练负荷 training load

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见有关条目)。

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产生适应性变化,机能增强,竞技能力得到提高。在训练全过程中,从每一次训练课到全年训练,多年训练安排适宜的训练负荷,科学地控制负荷的动态变化,是教练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训练负荷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见有关条目)两个方面构成。任何一次训练负荷都包含着一定的量和强度,因为两者对机体产生刺激的特点不同,而将其分别度量,以便科学地调控训练负荷,达到创造优异成绩的目的。

评定训练负荷的大小可采用训练的次(组)数、距离、时间、重量、速度、难度、练习密度等训练学指标;以及心率、血压、血乳酸、血红蛋白、尿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训练负荷量度的科学控制最基本的要点,一是根据专项特征确定相应的训练负荷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