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1青岛版六三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1青岛版六三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巧手小工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性。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及其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的过程。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法指导学具袋、实验报告单、各类纸条 2.学生准备: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数学学习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有所动,有所思,才有所得!下面让我们先动起来吧!请拿出3枝笔,代表三条线段,快速围成一个三角形,开始!

学生活动。

那谁来说一说怎样围成一个三角形?

预设:要让三支笔首尾相连,之间没有空隙。

对,因为三角形是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

2、师:那是不是任意3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请听我的口令:拿出一支笔、两个笔帽,代表3条线段。试一试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开始!

1

学生活动。

怎么样?能围成吗?

预设:不能,因为笔帽太短,够不着。

3、通过刚才的操作,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1:通过刚才摆,我觉得不是任意3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

预设2:我还有补充,刚才我们把3支笔换成笔帽的时候,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因为笔帽太短,所以我觉得,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一定和边的长短有关系。

到底三角形与边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旅程!(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思考数学问题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努力去做的。在上述活动中,通过摆三角形,第一个层次引导孩子回忆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既复习旧知又避免下面的活动中摆的三角形不合格。第二个层次又引入笔帽,通过让学生摆,初步感知,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能否围成三角形与边的长度有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师:许多重大发现都来自于动手实验,我们也来动手实验吧!每个同学手中都有7厘米和10厘米的两根纸条。怎样变成三根呢?

预设:把其中一根纸条剪开就变成三根了。

这个办法不错。同学们请看要求:

(1)、先讨论确定不同的剪法,然后分工完成;

(2)、剪时要沿着刻度剪,把纸条分成整厘米的几段。注意:每人至少一种剪法;

2

(3)、剪开后,每根纸条上面要标注长度;

(4)、试围纸条,看哪种能围成三角形?

(5)、最后填写表格。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师:我发现刚才的小组活动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相信任务完成的一定非常出色。下面一起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的收获吧!哪些围成了三角形?

(1)交流围成的情况

预设:

把10厘米分成2厘米和8厘米,与7厘米的纸条能围成三角形; 把10厘米分成3厘米和7厘米,与7厘米的纸条能围成三角形; 把10厘米分成4厘米和6厘米,与7厘米的纸条能围成三角形; 把10厘米分成5厘米和5厘米,与7厘米的纸条能围成三角形; (2)交流围不成的情况

师:哪些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谁愿意上台给同学们展示一下?

预设:把7厘米分成1厘米和6厘米,与10厘米的纸条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上台操作演示过程。

看来,的确围不成三角形。那想一想为什么这样的三根纸条围不成呢?

预设1:那两根太短了,加起来都比这根长的短,怎么也连不起来,所以围不成。 预设2:上面的两根太短,根本就够不着,不能首尾相连,所以围不成。 师:其他没有围成的是不是也存在这种情况?咱们一起记录下来。

预设1:把7厘米分成2厘米和5厘米,与10厘米的纸条不能围成三角形; 预设2:把7厘米分成3厘米和4厘米,与10厘米的纸条不能围成三角形; 预设3:把10厘米分成1厘米和9厘米,与7厘米的纸条不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有“围成”和“围不成”两种可能。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从感受较深的“围不成”入手研究,

3

把学生对围不成现象的直观感受转化为“为什么”的深层次思考。】 3、深入探究:

师:下面我们就以(指1、6、10)这组为例,假设三根纸条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继续研究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谁有办法?你来说。

预设1:我觉得可以把1厘米那根纸条加长一下,能够着6厘米的纸条,就能围成了。 预设2:我认为可以把6厘米的纸条加长,与另外的两根首尾相连,就能围成三角形。 预设3:现在1厘米和6厘米的纸条太短,够不着,我觉得可以把10厘米的那根纸条减短一下,能让上面两根够得着,就能围成了。

同学们真厉害,想出了3种方法,仔细想想,这三种方法是一个目的,谁来猜一猜? 预设1:都是想让上面两根纸条能连接起来,还要比另一根长。因为拐弯的总比直的长。 预设2:都是想让上面两根纸条的长度比下面这根纸条长一些。

你们说的太棒了!都说儿童是天生的研究家,这句话真不假! 4、实验验证

师:那像刚才这些同学说的这些方法到底能不能行的通呢?我们实验一下怎么样?下面我们只选用把1厘米加长和把10厘米减短来进行分组实验,请同学们看要求: 实验探究: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 (1)、实验分工:

1至5组进行“把1厘米的纸条加长”的实验; 6至9组进行“把10厘米的纸条减短”的实验; (2)、参照实验报告单逐步进行实验。

(3)、每做一步都要停下来思考为什么,并互相说一说;然后再继续进行实验。 (4)、实验完成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小组活动,实验验证。 全班交流。

(1)先请一个小组把1厘米加长的实验进行交流。

预设1:把1厘米、6厘米、10厘米三根纸条摆上;把1厘米的纸条更换成2厘米、3厘米,都不能围成。当把1厘米的纸条更换成4厘米的纸条时,可能会产生分歧。有的学生认为能围成,有的认为不能围成。

师:4、6、10厘米的三根纸条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预设1:我觉得能围成,因为4+6=10,那两根纸条就能够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