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调息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道家养生调息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道家养生调息训练入虚无

一、调息简述:

“调息”一词来源于天台宗。天台宗认为,各门各派的功夫的修炼,都离不开三调,即:调身(形体训练),调息(呼吸训练),与调心(心意训练)。后来三调的思想被各家广泛延用,成为内丹功修炼的三大基本要素。调息是养生修炼当中呼吸训练的内容。呼吸的方法大致有这么五大类:外呼吸、内呼吸、内外结合呼吸法、屏闭呼吸、断息等。具体的呼吸训练方法有一百二十多种。可以说,不同的功法,不同层次的要求的呼吸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呼吸方式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功能等。比如,鼻吸鼻呼可以治疗鼻炎,吸闭呼的训练,可以产生胎息,文火呼吸用于养内药,武火呼吸用于炼药等。我们这里所说的调息训练,是一种通过观息而调和呼吸从而达到收心入静的目的的呼吸训练方法。它来源于清代太医汪昂所著的《勿药元诠》中 的调息之法。虽然原于此法,但可以说各家各派都有许多类似的呼吸训练方法。所以,汪氏在其著中写道:“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此法亦是我们进行先天内炼而选取的有效的入手功法。 二、调息的原理与意义:

呼吸,我们称之为息。一呼一吸为一息。“息”者,自心也。可见心与息是相依的。息调则心定,息不调则心不定。这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是有体会的。在你心意烦乱的时候,你的呼吸就会加粗加重。在你心意祥平静之时,你的呼吸就会轻柔和缓。我们进行养生修炼,不管哪个法门,都离不开收心求静的内容。你心静不下来,后面的功夫基乎没法谈。所以,为了收心求静,我们可以从呼吸上面入手。把呼吸调好了,心就自然静下来了,这是其一。

其二呢,观息守息,也是一个一念代万念的入静方法。我们没有经过入静训练的人,平时心中的杂念是非常多的。纷纷扰扰,什么念头都有。而我们进行观息,心中专注呼吸这一处,心系一处,其它的杂念自然就消退了。这是调息利于收心的另一个原因。 对于我们先天养生内炼的要求来说,我们是要求要能进入先天的水源清的虚极静笃的状态的。因为我们内炼的是先天的精气神。而先天的精气神要得以显发,必须返归先天状态,而先天状态的特点就是虚无,虚空一体。我们只有进入这个状态,才能与虚空感通,才能天人合一,得天地之灵气以养其身。从们我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要进入这个先天虚无态,虽然收心的方法很多。但调息可以说是目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故而,我们选用调息的方法收心求静,直入先天虚无状态。 三、调息的主要方法: 1、功前准备:

在正式打坐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可以使调息训练得到更好的成效。主要方面如下:

A、打坐前,先净身。先排尽大小便,以免功中憋得难受。然后漱漱口,使口中清淡,没什么味,容易静心。

B、关好门窗,堵上风源。可以防止功中伤风,也可以防止意外惊功。保证室温在10度以上,亦不可过热过闷。 C、可以对室内光线进行调整。拉上窗帘,防止室内过亮。打坐时,要背光打坐。

D、最好坐在硬板床上或凳上,这样比较稳当,要垫上软的东西,如坐垫,利于气机运行。

E、宽衣解带,凡是不利于气血运行的,象手表、眼镜,发卡,领扣,皮带等,最好都解开,松开。松紧带不宜过紧。 F、若功前有做较大的体力劳动或量大的体育运动。先休息一阵,放松平静后,再开始打坐练功。 2、打坐的姿势及要领:

可以采取盘坐式或普通坐式练功。盘坐可以用单盘、双盘或普通盘。要求要坐稳。加个意念,不摇不动。两手可以结定印:“两手拇指指尖相触,左手四指置于右手四指上(或相反),然后置于下丹田处。两肩自然下沉,两肘自然下垂。稍稍用意调整两手臂的角度,调整到百会气感最强时为度。这是古今实修者共同总结的东西。正确的姿势,可以采集宇宙超能。有助于自身功能功力的迅速提高!亦可将两手置于两膝盖上,两手心向上,有高血压或头部疾病的,手心向下。虚灵顶劲:其要领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往虚空中顶。好象要顶着一个

东西似的。上顶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身体自然直起的感觉。然后再对胸背自然调整,将胸口微微内收,不要挺胸。体会腰背在虚灵顶劲的过程中,自然拔直的感觉。同时注意颈部,腹部以及全身放松的感觉。具体姿势的细节问题,可以参考道家养生书籍《气功修炼三大基本要素》一文中的调身部分。若是自然坐,则坐于椅子边缘,这样身形自然拔直,两手心向上,放两膝盖上。有高血压或头部疾病的,手心向下。 3、辅助功法及作用:

在进入正式调息之前,做一些辅助的小功法,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对正式调息也有很大的辅助功效。建议按以下程序进行:

A、盘坐后,可以先放松身体,注意呼吸。特别是身体在活动后,呼吸比较粗重,心情比较兴奋,先放松下来,平心静气的坐一会,等心情平和,呼吸平缓后再开始吐纳。

B、吐浊纳清:可以面向东方,先行“赤龙搅海”用舌搅舌下华池(下颚,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来回数遍,然后吐浊纳清,先转头向非东方的地方(南方或北方),微微张口,以口呼气,想着将身中的混浊之气全呼出去,呼到天的尽头,呼气要缓和,以耳中听不到呼吸声为度。然后以鼻柔匀细长的吸气,将东方清气吸入体内,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共做三息或九息以排除身中浊气。

C、舌顶上颚候津生:津,在这里就是指口水。是略带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