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届高三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6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013届高三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6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城乡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 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分)

(2) 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4

分)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

谈起战争前后是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儿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对康熙帝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秦(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睱逸。……尽天下大小事务,皆皆朕一身清理,无可旁贷,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4分)

28.(18分)(2011?河北邯郸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印刷发放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小说和故事书激增。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开宝四年(971)六月,设置了第一个海外贸易的一级管理机构广州(今属广东)“市舶司”。后于杭州设两浙市舶司,淳化三年(992 )移杭州市舶司于明州(今宁波)定海县(今镇海)。元祐二年( 1087 )十月,于福建路泉州增设市舶司;北方的密州(今山东诸城)板桥镇(今胶州),元祐三年三月,设置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政和三年(1113),于秀州的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设置二级机构“市舶务”,还在临安府、明州、温州等设市舶务,后又于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设市舶务。广州、泉州两处市舶司,虽都未在他处另设市舶务,但外贸交易大,是南宋的主要外贸海港。广州、泉州港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秀州、明州、杭州、板桥港主要是通向东北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宋朝的海外贸易,主要是以金银、缗线、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角)象(牙)、珊瑚、琥珀、珠琲、镔铁等等。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特点,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分)

试卷类型:A

2012届高三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一

历史 参考答案

1. B 【解析】“禹铸九鼎”说明禹建立了政权,其所建政权为夏,B符合题意。启世袭其国君之位,才是禅让制结束,A错误。C、D都不对。

2. A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注意题目限定的是“思想精华”,①②③都正确,④虽然也是孔子的主张,但不符合历史潮流,属于糟粕,故应排除。 3. C 【解析】 齐桓公称霸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管仲改革使齐国力量强大,二是“尊王攘夷”。故符合题干要求的是②④,选择C项。①的说法明显错误,③是鲁国实行的。 4. C 【解析】材料中有“连山趋碣石,积水见辰韩”,“辰韩”指的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关隘的位置靠近朝鲜,通过比较可知,C项符合题意。

5. D 【解析】 通过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可知,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时的礼仪、行为表明自己是一个“天子”,而实际上齐国是西周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依照分封制,应该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答案为D。

6. B 【解析】 牛尊出土的最大意义是可以作为春秋晚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技术的“证据”。牛鼻上穿环,主要是用牛耕种时作牵引之用,而不是为了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故应该排除A,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也没有准确解读图片信息,故答案为B。

7. B 【解析】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工具的改进最能代表生产力的进步,所以B项符合题意。

8. A 【解析】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依据“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可知①正确;此处遗址发现多个诸侯国的货币,可知②③正确;④说法片面。故选择A项。

9. 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知道,汉朝派遣到匈奴的使臣被匈奴长时间扣留,这表明双方处于敌对状态,A错误,B与材料无关,D与材料所述矛盾。C项符合题意。 10.

11.

12.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家的成就,排除C项。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进行观察和记述。综上所述,“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是裴秀,选择A项。

13. C 【解析】“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说明贾思勰认为商业是末业,不值得重视,A错。该书记载的是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所以B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民族融合。从“舍本逐末,贤者所非”可以看出其以农为本的思想,所以本题答案为C。

14.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管辖,忽汗州都督府是管辖东北地区的,而伊犁将军是清朝的,西域都护是汉朝的,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辖新疆地区的机构,所以答案为A。 15.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中等难度题。A、C、D分别从外交、民族、经济上反映了唐朝的繁荣,而B反映的是西汉时期的历史,故B符合题意。

16. A 【解析】 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把握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租庸杂徭悉省”说明此项改革废除了租庸调制和一切杂役;“而丁额不废”说明它并没有废除人丁税,只是以“田亩之税”为主要征税标准。以上二信息符合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改革,故A正确。

17. C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中等难度题。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正确地解读:材料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和发展的一些原因。城市中打破“坊”“市”的界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正确。 18.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隋唐以前,选官、用官采取九品中正制,注重出身门第,所以“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了特权垄断,使“考定父祖官爵、门第”的现象逐步消失,生活在底层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故选择D项。

19. D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该王朝推崇文治,北宋为防止武将专权,推行文治天下,所以答案为D。

20. D 【解析】 本题以明朝人的信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古代科技“活版”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好材料含义,材料突出“邸报”自崇祯十一年才有“活版”,以前是写本。活版印刷出现于北宋,排除A项;活版印刷之前有雕版印刷,排除B项;最早的活版是泥活字,排除C项。战国有司南,指南针出现最早;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火药发明于隋唐;活版发明于宋。

21. A 【解析】图片所示为明朝瓷器,《农政全书》建立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与该成就同一时期。B发生于唐朝,C为元朝,D为西汉。所以答案为A。

22. D 【解析】材料反映出明太祖命令百姓过年都贴春联,这说明他喜欢这一民俗,但不能说明春联的起源以及流行范围,所以答案为D。

23. D 【解析】 本题考查一条鞭法是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的标志。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知识迁移能力,解题关键是识记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