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溶液易错题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浮力溶液易错题整理- 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如图所示,在一较大容器的水面上放一木块,木块上面放一个体积为1分米、重7.84牛的物体,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物体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物体都静止时,容器中的水面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2.把一蜡块放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克;若把该蜡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

3333

中,已知ρ蜡=0.9×10千克/米,ρ酒精=0.8×10千克/米,则溢出水的的质量是(容器足够大)(

4克 B.4.5 C.5克 D.3.6克 3. 如下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左图为甲液体,右图为乙液体),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 甲种液体的密度较大

D. 密度计B处的刻度值应大于A的处的刻度值

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C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结果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到容器底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 B.如果三个小球的材料相同,则A.B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FB>FC D.如果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则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F,如果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央,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5,则该物体的密度是( )

A.1.0×103kg/m3 B.0.8×103kg/m3

3333

C.1.5×10kg/m D.1.25×10kg/m6、如图所示,有一试管中封有部分空气,开口向下,悬浮在水中某位置。若将试管向下轻轻一压,则( )。

A.试管下沉 B.试管下沉一些,又静止不动了。

C.试管将沉到底 D.试管将上下运动,最后停在远处

3

7.(多选)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容器和水的总重为5N (如图甲所示).将体积为10cm的物体A全部投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1为0.4N (如图乙所示).若将容器、水和浸没水中的物体A用弹簧测力计一起称量 (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T2.则( )

A . 浸没水中的物体A所受浮力为0.1N B. 浸没水中的物体A所受浮力为0.4N C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2为5.5N D.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2为5.1N 8.如图6所示,相同型号的甲、乙、丙三艘潜水艇,甲漂浮,受到的浮力为F甲;乙悬浮,受到的浮力为F乙;丙沉入海底,受到的浮力为F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漂浮和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F甲=F乙 B. 乙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丙沉入海底时浮力小于重力,F乙>F丙 C. 甲漂浮排开水的体积最小,丙沉入海底排开水的体积最大,F甲<F乙<F丙 D. 甲漂浮时V排<V物,乙和丙浸没时V排′=V物,F甲<F乙=F丙 3

9.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绳连接,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 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 .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

10.如图甲所示,立方体木块下端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乙),直到装满容器.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则拉力F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图象是( ) A .

B.

C.

D.

D. 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

11.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 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 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12.在两个相同的薄壁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内分别装入体积相等、密度为ρ甲和 ρ乙的两种液体后密封,再把它们放入两个装有水的容器中,处于如图所示状态.下列关于浮力和与液体密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F甲=F乙 B.ρ甲>ρ乙 F甲>F乙 C.ρ甲<ρ乙 F甲=F乙 D.ρ甲<ρ乙 F甲>F乙

13.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将能悬浮在水 中,如图所示,则木球和铁球所受浮力( )

A.木球较大 B.两球一样大 C.铁球较大 D.无法判断大小

14.在图甲中,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摩擦力,则可算出该石料的密度为( ) A. 1.8×10千克/米 B. 2.3×10千克/米 C. 2.8×10千克/米 D. 3.2×10千克/米

33333333

15向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中装入密度为ρA的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ρ甲、ρ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F甲>F乙 B.ρ甲<ρ乙,F甲=F乙 C.ρ甲>ρ乙,F甲=F乙 D.ρ甲<ρ乙,ρ乙<ρA 16.某温度时,将KCl的饱和溶液11.2克,蒸于后得到3.2克KCl固体,则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 ) A. 8.0克 B. 28.6克 C. 40.0克 D. 71.4克 17.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18.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t1°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两溶液仍然都 是饱和溶液

C.温度小于t1°C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D.将t2°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C,两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都减小

19.已知氨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愈大,则密度愈小,现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M%的氨水与M%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等于3M% B.大于3M% C.小于3M% D.无法估计 20.如图所示曲线a、b、c分别代表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B>C>A B.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t3℃时,在100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有b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混有少量C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21.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22.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长10厘米、横截面积50厘米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秤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簧秤示数为4牛,如图甲所示.已知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牛的拉力时伸长1厘米,g取10牛/千克.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所加水的体积

3

至1400厘米时,弹簧秤示数恰为零.此过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

A.容器的横截面积为225厘米

33

B.塑料块的密度为0.4×10千克/米

C.弹簧称的示数为1牛时,水面升高9厘米

3

D.加水400厘米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2牛

23.A、B两个实心球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A:ρB=1:2。将它们放入足够的酒精和水中,它们受到浮力,其浮力的比值不可能是(ρ

酒精

2

=0.8×10kg/m)( )

33

A.1:1 B.8:5 C.2ρA:ρ水 D.2ρ酒精:ρB 24.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今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体积分别为VA、VB,密度分别为ρA、ρB.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A>ρB>ρ乙,则( )

A.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B.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A:ρB C.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D.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B:ρ

25.如图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水的平底烧杯,一个不吸水的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浸没在水中,剪掉木块以后,木块上浮至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B.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与水的重力之和 C.整个过程,水对杯低的压力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 D.整个过程,托盘收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

1.(1)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铁球和铜球分别放在水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 、F2、F3,则F1 F2 F3(填“>”、“<”或“=”)(ρ木<ρ水<ρ铁<ρ铜)

(2)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铁球和铜球分别放在水银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 ′、F2′、F3′,则F1′ F2 ′ F3′(填“>”、“<”或“=”)(ρ木<ρ铁<ρ铜<ρ水银)

(3)质量相同的实心木球、铁球和铜球分别放在水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FC,则FA FB FC(填“>”、“<”或“=”) (4)质量相同的实心木球、铁球和铜球分别放在水银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FC′,则FA′ FB′ FC′(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