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常见文言句式和用法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常见文言句式和用法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常见文言句式和用法

第20讲 常见文言句式和用法 教材版本 知识点 全国通用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掌握文言文常见句式有八大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 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课时说明 2课时 复习目标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一、自我诊断 知己知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15年新课标I高考试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脩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脩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 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

1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答案】A

【解析】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从句意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宣和末期,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州。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宰相”,所以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C、D。而选项A、B的不同只在于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不是突然冒出的苏轼发出的,而是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所以排除B,正确答案是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案】D

【解析】D项错误在于“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而是被“预定”,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皇储、储君”。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答案】C

2

【解析】C原文中“他密谋藏匿太子”一事最终没有施行。 C选项“杀二宦者”错。原文中说的是:“别求类状宦者二人杀之” ,意思是说“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也就是说是两个像宦官的人,而不是宦官。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1)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2)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解析】(1)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2)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二、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文言文常见句式有八大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

1.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判断句式 “……者也”句 “者”“者也”句 例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 “也”字句 无标志句 “为”字句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是”字句

2.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臣本布衣《出师表》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3

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

被动句的类型 “于”字句:谓语+于 “见”字句:见+谓语 “受”字句:受+谓语+于 “为”字句:为+动词 “为……所”句 例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被”字句 无标志句

3.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

省略句的类型 省略主语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 省略兼语 省略谓语

4.主谓倒装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主谓倒装句的形式 表疑问语气 表感叹语气

5.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

4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感斯人言(《琵琶行》)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例句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例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