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工作教案选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班主任德育工作教案选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班主任德育工作教案选集

崔虹 章卫华 一 高一年级“诚信”主题

1 高一(8)班 “诚信律已、友爱待人”演讲会暨“身边最诚信的人”颁奖会 指导教师:李骏 2002/6/27

[点评]演讲形式的主题班会特点是教育主题鲜明,内容有可比性,能够达到在特定时间空间激发学生的内心道德思考,提升自我道德体验的效果。通过演讲来实施教育目的,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事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到位,也就是要在班级中广泛地进行动员,鼓励同学参与,鼓励不同意见之间的争鸣。只有让同学真正意识到讲坛是他们发表自己心声的舞台,才能有心灵的互相撞击和思想的交流沟通。在看似只有四十分钟的主题班会背后,是班主任大量的幕后工作,这才是这一次德育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2高一(4)班 “诚信新一代,活出真意思”德育公开课 指导教师:姚文静 2002/11/15

[点评]“知行和一”永远是提高道德认知的有效途径,本德育活动的根本构思就是引导学生在收集资料、实地采风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效果。主题班会的本身,则是学生对于“诚信”观念的思想交流展示,多媒体手段的辅助运用,包括背景资料展示,校园采访情况的播放,使得教育内容更为丰富并且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活泼而有亲和力的活动形式,容易将同学带入到特定的情景中从而获得道德认知。 高一(1)班 “学诚信于课堂,融诚信于生活”德育展示课 指导教师:陆叶麟 2003/1

[点评]高中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各方面都极为活跃的阶段,而在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最应避免的就是简单说教,或者我说你做。本德育活动的特色就在于借助小品表演的形式,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德育氛围,在情景模拟中进行渗透教育。通过模拟校园中的人与事,令学生在笑声中进行思考有所收获。采用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的德育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效果的长效性,避免笑声之后的教育真空。 4 高一(11)班 “诚信的对话”主题辩论赛 指导教师:姚婕 2002/6/27

[点评]辩论赛形式的主题班会,特点是思辩性强,而且针锋相对气氛热烈,容易激起学生的投入热情。“诚信与面包”的选题贴近现实,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所思所想,并且对于他们正确树立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起到帮助作用。辩论的意义也就在于过程之中,正如这一次的辩论是以“面包比诚信重要”告终,但过程中学生却是可以展开的自己思考,获得属于自己的启示。

5 高一(5)班 “沟通你我,呼唤诚信”德育研究性课展示 指导教师:崔虹 2004/1

[点评]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抓不懈的一个领地。但是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重说教轻实践,重目的轻过程形式,重学校需要轻学生需要”的弊病。因此,本活动方案针对这一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成立小组,确定各小组活动主题、实施方案等前期准备,到活动中各项具体方案的开展,都有同学自主、协作完成,从中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人际交往能力,并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对诚信观念的理解,更为深入,而成为自身日后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由学生自己创意设计的游戏、小品、心理测试等活动,形式活泼,寓教于乐,也增进了同学互相间的协作精神、团队气氛,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拓宽德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6 高一(10)班 “找回遗忘的规则”德育研究性课题 指导教师:李骏

[点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德育领域的作用是一个很可尝试的途径,而要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其关键在于要充分启发学生的内心需要和研究动机。本课题在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材料阅读迁移,然后进入对自身诚信问题的反思,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将研究深入一步地进行下去。在德育实践中达到道德认知的提升。 二 高二年级“友爱”主题 1 “究竟怎样过生日”主题讨论会 指导教师:肖彦 2002/6/17

[点评]生活世界是德育课程的根基和深厚的土壤,可以在生活中提取有争议的道德事件,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也可以敏锐地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进行随机教学。从另一方面而言,德育研究的选题往往是大而笼统者易做,小而实在者难为,所以本德育活动方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从现实生活的一个极小处——“学生应该怎样过生日”来切入,在学生、老师彼此间无拘无束的畅谈中逐步达到班级同学的共同认识。采用这一形式的德育活动,需要注意的一是选题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心理困惑和需求;二是讨论会的组织者在事前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热点所在;三讨论会之后应当配合有相应的措施和做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讨论的实效性作用所在。

2高二(11)班 “”主题班会 指导教师:姚婕 2003/1/6

[点评]本主题班会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交流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友爱、感知友爱。整个活动从形式上来看是松散的,既有学农和学跳集体舞

这一些特别的集体活动,也有课间娱乐、打扫卫生、学习讨论等平常细节。但从主题上来看又是鲜明的、统一的,也就是同学在生活中对于“友爱”的认识,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反思模式。

3 高二(12)班 “认识自我、分享成功”主题班会 指导教师:杨丹 2002/12/30

[点评]在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文化中,友爱的范畴非常复杂,其含义比较笼统宽泛而不稳定。对于当代青少年学生而言,友爱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现实角度,友爱被理解为全体与局部、社会与自我,这里主要是班集体与个别同学的利益平衡问题;二是从愿景达成角度,主要是指班集体共同愿景和学生个人愿景的问题。本主题班会利用了期中考试后这一有利契机,以研究性小组的形式展开对于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研究,在此前提下实现班级同学的友爱互助,实现班级中学习资源的共享。 4 高二(8)班 “学会珍惜”主题班会 指导教师: 2002/5

[点评]友爱的范畴是广泛的,它贯穿于学生高中三年的成长过程,它体现在与师长、同学、朋友交往的各个方面,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所以品味友爱有时又需要一个特定的情景背景。本活动方案正是很好地利用了高二分班前这一特定的时间段,激发学生对于友情的思考,总结进入高中以来的成长体验,以诗朗诵、小品表演、讨论发言等形式来达到思想的交流与共鸣。

5 高二(1)班 “感受被爱,学会关爱”主题班会 指导教师:赵海榕 2002/11/29

[点评]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成长,为此而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在高中生的成长中,家庭、班集体和同学朋友是不可忽略的动力源泉,班集体的氛围,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对于学生的积极向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正面作用。本德育方案正是以亲情、友情为契入点,引导学生升华对于“爱”的理解,学会对他人、对社会付出自己的关爱。从而将德育目标自然地渗透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中。 三 高三年级“理想”主题

1 高三(6)班 “实现心中的理想”主题班会 指导教师:

[点评]科学的德育观应该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理想观的树立是直接与毕业升学相关联的的。本德育方案的设计的特点之一在于目标明确,围绕高考的志愿选择组织同学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交流讨论。特点之二在于活动过程体现了一个点与面的相结合,既有同学全面参与的理想大学的讨论,又有主持人在调查基础上关于重点大学情况和高考新动向的介绍,以此促进同学在交流中彼此启发而有所收获。 2 高三(2)班 理想主题教育班会 指导教师:魏青

[点评]理想的确立对于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是不可或缺的,而理想的确立又不是仅靠口头说教或盲目跟风能够实现的,它需要的是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社会需要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本德育方案的出发点就是采用小组讨论,班集体中发言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树立理想、实现理想的深入思考,这对于正处于人生道路转折点的高三同学,就显得特别有现实意义。理想目标的达成共识的过程,也同时是班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过程。 3 “新时代虹中学子品质讨论”主题班会 指导教师:原迎春 沈烨 2002/12/17

[点评]对于高三同学而言,理想的建构,既立足于自我的个性追求,也应该有一个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认知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理想价值不能流于空泛,必须落实到对母校优秀传统的认识了解的基础上。本班会所开展的对于“虹中学子品质”的讨论,正是围绕“立身、为人、处世”等几个方面,通过采访、展示、讨论等形式达成班级同学认识上的一致,并以此来促进自身理想的树立。

4 高三(1)班 “成功的支点——树立人生的伟大理想”主题班会 指导教师: 2002/5/2

[点评] 在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应当尊重学生的本质和天性特点,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充分表达个性的目的出发来选择和设计教育措施与情景。从这个角度而言,本德育方案的主题是非常实在而符合高三学生的现实需要,而主题班会上的讨论发言又是建立在事前的信息收集整理基础上,这样的一个班会活动,才能真正起到互相启迪,有所收获的效果。

5 “了解社会,定位自我”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