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土石方开挖及边坡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深基坑土石方开挖及边坡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⑶ 墙后天然级配砂石料应在墙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回填压实,密实度不小于0.95。 3.9挡土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⑴ 施工测量: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用大地测绘仪和水准仪测放出挡土墙的正确位置及高程,做到每个工序施工完毕后进行一次控制测量。 ⑵ 施工工艺方法控制:每个工序施工前由现质量员进行自检后报请监理到现场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严格按制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和操作工艺组织施工。重点是控制挡土墙的砼质量、观感质量,施工中对砼的振捣要严加控制,保证砼的质量。

⑶ 施工质量现场监控:严格检查钢筋的类型、数量及间距、保护层的厚度;严格控制模板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模板稳定性、泄水管的安装位置;严格控制砼浇筑中的振捣,保证砼的密实,对有质量问题混凝土给予坚决退回,不能用于现场施工;

⑷ 施工质量检测:挡土墙混凝土试块按规范要求留置组数,砼试件达到养护龄期后,砼的强度采用实验室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用肉眼观察砼结构的表面,以检查表面是否存在非应力裂缝; 3.10基坑排水和防渗措施

1 基坑排水设计和施工要求:

(1)采用人工抽降水可以达到降水目的。

(2)基坑施工期间,采用明沟、集水井排水相结合的降水方案。 (3)坡顶截水沟宽高设计尺寸:300×300mm,坑底排水沟宽高设计尺寸:300×300mm,坡顶集水井宽长高设计尺寸:600×600×600mm,坑底集水井宽长高设计尺寸:800×800×600mm,沟内抹20㎜厚1:2水泥砂浆。

(4)基坑外侧一侧设置0.3×0.3m截水沟,基坑外的水汇入明沟后经集水井抽排入周围的排水管网中。

2 基坑防渗措施:

(1)为尽可能减少地表水从杂填土中渗入基坑,在坡顶至截水沟之间的地面及二

级放坡平台面上设置100㎜厚C20的混凝土面层保护层,其宽度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2)护坡面水平间隔2.5米左右设置梅花型Φ50UPVC排水管(长度不小于350mm,外挑100mm,入土深度不小于200mm,);入土段应设Φ8@20 mm的梅花型泄水孔,外包土工布。排水管后半段包滤砂布或置体积大于3000㎜3、粒径大于孔径的滤水卵砾石粗散体材料进入土中。

七、安全保证组织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施工工长、施工员、安全员和班组长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小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实行由项目经理统一领导,分级分权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奖罚。

八、安全保证技术措施

1、土方开挖前应探明地下管网,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基坑周边1.5米范围内严禁堆土、堆料或停放机具,基坑施工期问设警示牌,夜问加设红色灯标志。

2、基坑边设置防护栏杆。在离基坑边lm设置钢管防护栏杆,立杆打入地下600mm,间距2000mm,在离地600mm和1200mm处各设置一道横向栏杆,用密目网密封。

48钢管1200600600 基坑围护示意图

3、基坑外施工人员不得向坑内乱扔杂物,向基坑下传递工具时接稳后再松手。

4、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测。

5、施工机械一切服从指挥,人员应尽量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员,待回应后方可接近。

6、场内按各阶段施工情况在进出口和危险区挂宣传画、标牌及标语,各种防护部位防护到位。各种标牌应挂齐,并挂在醒目的位置。

7、对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摸底审查,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对重点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并注册登记。所有作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后才可上岗。

8、建立门卫制度和巡逻护场制度,设专人两班制昼夜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对携带施工材料进出场的人员和车辆要开出门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联系业务的其他人员要进行登记,经门卫许可后方能进入。

9、工地建立消防管理制度,做好消防工作,消除火灾隐患。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保护消防设施,不得损坏和擅自挪用消防设备、器材,不准埋压和圈占消防水源,不准占用、堵塞消防通道,不准在施工现场内吸烟。

10、上下基坑要设置专用上下斜道。人工挖土、修土时,作业人员要有2m安全操作距离。坑边不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当重型机械在坑边作业时,专门设置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九、边坡安全监测

本分项属于深基坑工程。本方案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设计图及其他相关行业标准采进行编制: 1、监测目的

为了保证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 2、监测点布设:

在基坑周围及邻近建筑物上,取7个固定监测点,做好标记并保护起来,以防在基坑开挖及后期施工中丢失或损坏。 3、监测内容:

(1)、基坑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地表开裂状态(位置、宽度)的观察和记录; (3)、周边设施(建筑物、道路、管线)的变形观测; (4)、基坑渗、漏水情况的观察;

(5)、基坑周边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生产、生活排水、上下水管等)的观察。 4、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