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 (2004年无锡)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后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在飞船飞行过程中,测控部门在国内外布设了由13个地面测控站、测控船组成的庞大测控网,对它进行连续跟踪和测控,跟踪和测控利用了( C ) A. 超声波 B. 次声波 C. 无线电波 D. X射线

4. (2004哈尔滨)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随火箭一起离开发射塔飞向太空的过程中,下列表述错误错误的是( )

A. 飞船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 火箭推力对飞船做了功

C. 飞船的动能和势能不断增加 D. 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解析:飞船上升时,推力大于阻力和重力,做加速运动,同时推力对飞船做了功,飞船的动能和势能不断增加。从能量角度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了火箭的机械能。所以正确选项为A。

5. (2005包头)若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的轨道舱中进行物理实验,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②摆钟、③电子秤、④电流表、⑤电压表、⑥放大镜、⑦密度计、⑧刻度尺,仍能正常使用的有( D )

A. ①③⑥⑧ B. ②③⑦⑧ C. ②⑥⑦⑧ D. ④⑤⑥⑧

6. (2004年青岛)2003年10月15日9时,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

三、小宇利用星期天到青岛会展中心观看了有关“神舟五号”的航天展,他搜集了一些问题,回到班中想要考考你:

1. 长征二号F火箭:它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它是利用向后喷出气流而使自身受力前进的,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道理。

2. 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翼是为飞船提供能源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3. 飞船的运行过程:飞船沿椭圆轨道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轨道上离地面最近点200km,最远点350km。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飞船的速度_________,势能_________。

4. 太空生活与工作:若不穿太空服,只带氧气瓶,航天员能否走出舱外?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答: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因为舱外______________。

5. 返回大气层:这时飞船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这些物态变化都是______过程。

6. 降落:飞船距离地面15km时,速度达到200m/s。若不打开降落伞,则速度保持不变,飞船落到地面仅仅需要___________秒的时间。

解析:1. 机械;相互。2. 电。3. 变大;变小。4. 不能;有强烈的红外线辐射和无大气压。 5. 机械;内(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6. 75。

身边的物理现象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13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1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常见的易拉罐(满罐、空罐均可)作为主要实验器材,并添加一些其它器材,设计几个物理实验(力、热、声、光、电学均可)

添加的主要器材 主要实验过程或方法(文字表述或画图说明均可) 说明或研究的物理问题

1 铁钉、水 用铁钉在空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儿,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 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2 棉线、铁钉 将两个空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 固体是否可以传递声音

3 木板 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比较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 比较相同条件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4 导线、导线夹、开关、灯泡、电源 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空易拉罐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 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5 黑纸、白纸、水、温度计 用白纸和黑纸分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的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 相同条件下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6 厚海绵块 让满罐的易拉罐,分别平放、竖放在厚海绵块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13、如图所示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电水壶.请你提出它在构造或使用方面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两个问题,并给予简要回答

例如问题: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什么容器? 回答:它们构成了连通器.

问题1:提手上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回答1: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有益摩擦. 问题2:提手部分为什么要做得稍宽一些?

回答2: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手的压强. 问题3:电源连接线为什么要用三脚插头?

回答3:使电水壶外壳接地,防止漏电时造成触电. 问题4:水被加热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回答4:电能转化为内能.

问题5: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5:从壶嘴里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问题1:

14

14、小明同学在语文课上作了一篇关于云南“过桥米线”的说明文,现摘录如下:

“过桥米线”是云南传统的名特小吃.烹饪它的方法是:将刚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热油进碗里,在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此时把事先备好的生肉片等生食依次放进碗里,令人惊奇的是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都烫熟了.

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文中所描述的有关物理现象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要求说出并解释两个物理现象).

解答:⑴“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汤的密度,油浮在汤的表面上形成油膜.

⑵“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是因为油膜隔开汤水与空气的接触面,有效地阻止了汤水的蒸发,所以不见冒热气.⑶“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烫熟了”,汤实际上温度很高,发生热传递,肉片吸热升温.内能增加被烫熟.

15、如图所示是电工使用的胶把钢丝钳.它的设计和使用中应用了不少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指出这种工具在设计上、结构上或使用中应用物理知识的两处地方,并写出所依据的物理知识. 应用物理知识的地方 依据的物理知识 1 剪口 剪口面积小,可以增大压强

2 胶把 表面有凸凹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3 胶把 胶把是绝缘塑胶,可以绝缘 4 整把钳 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

5 钳口 钳口粗糙并有多条槽,可以增大压强和摩擦 厨房里的中考物理题

每位同学都进过厨房,但是注意过厨房里的科学知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厨房看一看!

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 )

A,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而油的沸点要远高于100℃。

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

A,第一次省时间 B,第二次省时间 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D,第一次省燃料

答案:C。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急火”只能使水的汽化加快,不能使鸡蛋吸热加快。 3:夏天,厨房里的自来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 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 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大,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要自来水加压,管内外压强差大,因此有少量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答案:B。因为夏天气温较高,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当遇到天气略有变化时,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的自来水管壁就液化。

4: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时,当看到从壶嘴冒“白气”时,我们就知道水开了,在这一过程中看到的是 现象。

答案:先汽化后液化。烧开水时,壶中的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在壶嘴的上方遇到冷的空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5:用水壶烧水,当水开了后,用水壶向热水瓶中注开水时,你的父母在一旁提醒你:“水快满了”,那么,你的父母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

答案:是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来判断的。原来随着热水瓶里的水的增多,水上方空气柱越来越短,它的振动频率也越来越大,听起来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尖。

6:在炒辣椒时,厨房里的人总是炒的眼睛水直流,有的还打喷嚏,这是因为 扩散现象的原因 。 答案:在炒辣椒时,辣椒中的分子受热,加快了扩散,分子运动加剧,进入到人的眼睛和鼻子引起

15

人的器官的反映。

7: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酒瓶盖打开后,屋子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 C,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往开水中放些白糖,水会变甜

答案:A。我们的人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只能“尝味道”、“看颜色”、“闻气味”。

8: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 )

A,稍后沸腾 B,同时沸腾 C,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 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答案:D。因为水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热,当锅内的水达到沸点时,碗内的水也可以达到沸点,但二者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碗内的水无法从锅内的水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9: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词个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前者是指把热水舀起一部分,然后再倒回去,由于这部分水要带走部分热量,放入锅里时又要从锅里的水中吸收热量,使锅里的水暂时停止沸腾;后者则将灶里的燃料拿出,停止热量供给,使锅里的水无法再吸收热量,从而停止沸腾。前者总是权益之计,不能从根本上改决问题;后者则从根本上入手。

10:用同样大小的力,使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在桌上转动起来,将会发现,其中一个鸡蛋比另一个鸡蛋旋转得快些,时间也长一些。请你来判断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

答案:旋转的快的、旋转时间长的是熟鸡蛋。原来熟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清是联成一体的固体,而生鸡蛋的蛋壳是固体,蛋白是液体,蛋黄是粘性较大的液体,它们彼此处于半分离状态,在同样的旋转下,生鸡蛋的蛋黄、蛋白、蛋壳相互间产生较大的摩擦作用,对旋转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旋转速度下降得很快。而熟鸡蛋内部不存在阻碍旋转的作用,旋转速度下降得不那么快,所以熟鸡蛋旋转的快,旋转的时间长。

11:家里的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这是为什么?

因为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刀刃比原来要钝一些,切菜时就感到费力些。磨一磨,使刀刃的表面积减小,变得更锋利,切菜时,用同样大小的力,可以增大压强。

12:在冬天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瓶开水,倒一部分出来后,再盖上软木塞,发现软木塞会跳起来;给热水瓶注开水,如果水只注了一半,盖上软木塞,过两三天时间想再使用瓶中的水,发现软木塞很难拔出来。试解释上述两种情况。

答案:原来开水没有装满时,瓶子中有一部分空气,它们受热,气压增大,当瓶内气压大于瓶外气压时,瓶塞就会跳起;瓶塞很难拔出则相反,瓶内热空气经过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热空气中一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后使瓶内气压减小,当瓶内气压比瓶外气压小得多时,瓶塞就很难拔出。

13:在高山上煮食物,如果用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锅,则食物不会熟,而要用高压锅,请说说高压锅的原理?

答案:因为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而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也随着降低。在高山上,水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而食物要熟的话,温度必须应该达到100℃,因此食物不会熟。高压锅的密封性很好,不漏气,锅内气压值可高于外界大气压,而液体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水在高压锅内沸腾时的沸点就会高于100℃,这样使饭熟得快。

14: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浇冷却,拿去限压阀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的锅则看不到这样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火后,锅内温度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为一个大气压,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答案:C。因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