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技术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技术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2文物本体的监测

1)渗漏水观测

我国很多文化遗产寺保护管理机构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针对洞窟的渗漏水状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观测,积累了大量渗漏水病害的相关资料。但是监测工作受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主要是对洞窟的渗漏水状况进行了定性观测,对渗漏水的变化和治理评估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工作人员个人的经验来判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何对文化遗产寺渗漏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和监测更是多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届的一个难题。

文化遗产的渗漏水监测中创新性的利用了红外摄像机和渗漏水收集仪对渗漏水点和区域进行连续观测记录,观测渗漏起止时间、渗漏过程、渗漏面积和渗漏水量。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渗漏水观测无法夜晚进行观测的局限。可以每天24小时拍照,结合洞窟渗漏水收集仪器的使用,在准确观测渗水同时还可以定量分析,得到的数据还可以同外部气象站的降雨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掌握降雨过程中和结束后洞窟渗漏的规律,为进行渗漏水研究治理提供帮助。这种渗漏水观测模式为文化遗产首先使用,实践检验观测效果理想,可在今后的文化遗产等相关文物的渗漏水监测中广泛使用。

2)岩体稳定性观测

岩体的开裂和坍塌对于文化遗产文物危害较大,为了确保岩体的稳定性,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重点部位的岩体利用多点位移计、倾角仪等设备对岩体的开裂、变形等进行的连续观测,发现各个监测点位稳定性是良好,不存在发生重大岩体开裂脱落等危险。 3.3文化遗产安全监测

1)文物安全监测

为了保障文化遗产的文物安全,采取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监测体制,通过建立电子巡更系统、音像复合系统、客流量统计分析系统、视频警报控制中心等多种方式和方法保障文物安全。

文化遗产的安全监测,通过不断的努力建设和完善,目前文物安全技术防范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文化遗产的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危害文化遗产安全的事故。

2)、森林防火监测

文化遗产保护区范围内的东西两山上,生长着茂盛树林,“龙门山色”自古就是洛阳八景之首。为了保护好这一重要景观,龙门建立了防火和灭火两级安全制度。由专门机构风景区管理处负责,对火灾安全隐患进行了综合全面的监测。通过设立火情监测瞭望塔、建立防火巡更系统和无障碍信息传递通道等多种方式对两山树林进行全天

候不间断的观测,综合措施的使用在文化遗产景区的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功能

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功能,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文物管理部门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方面的指导精神;结合《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调研及勘察记录》;遵循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在以上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的指引下;按“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进行设计。系统设计满足国家对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管理,及时掌握和了解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的状况。系统设计满足文化遗产研究院规范管理,完成遗产地基础信息管理及监测工作,做好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系统设计满足文化遗产遗产地数据采集的工作条件和系统运行环境,能够与国家级监控系统对接;系统设计各类动态数据采集后在本地存储,部分数据上传到国家交换平台;建立系统运维管理体系,能够确保整个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要对基本信息及动态信息实施管理,自动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展示和预警,极大提升主动预警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估,从而使遗产地对其文物及遗产等的监、管、保护水平上一个台阶。系统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

库技术使该软件系统平台达到自动化、标准化、人机界面友好化。实现建立文化遗产统一的基础数据录入规范,各类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传输通信接口管理标准,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能高效、可靠、准确地实现与国家级系统平台、省市主管单位等进行数据交换。

五、监测预警体系的特点

1、监测覆盖的全面性

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建设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空间和影响因素类别上的全面覆盖。在对文化遗产整体区域环境进行监测同时对文化遗产奉先寺、潜溪寺、宾阳洞、看经寺、擂鼓台等主要洞窟的文物保存环境和本体病害实施监测。

2、监测手段的先进性

在对我国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研究分析基础上,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以往监测难度较大的项目如洞窟渗漏水、文化遗产雕刻风化等采用了新的监测思路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其中将红外线拍摄成像技术运用到文化遗产寺渗漏水长期监测中,结合其他方法和手段,突破了常规监测对洞窟渗漏时间、面积、渗漏量难以进行准确定性、定量监测的技术难点,取得了技术新突破。风化监测中,通过雕刻表面高清图像记录、表面温度、紫外光强度等多个监测项目,在文化遗产首次开展了雕刻表面风化的长期监测。两项新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