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试题分析:先对BC研究:分析BC整体的受力,由平衡条件分析A对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变化,即可知道B对A的压力和摩擦力如何变化;C球只受两个力,对B的压力不变. 解:A、对BC整体:分析受力情况:重力mg、斜面A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由平衡条件得知:N=mgcosθ,f=mgsinθ,减小θ,N增大,f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B对A的压力也增大.故A正确,B错误.

C、D由于半球形凹槽光滑,小球只受两个力:重力和支持力,由平衡条件得到,支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保持不变,则C对B的压力也保持不变.故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三个物体的平衡问题,关键要灵活选择研究的对象,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结合研究,比较简便.

15.3.2 平衡摩擦力 AB 【解析】 【详解】

(1)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4s,根据纸带的数据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位移之差相等,即?x?0.51cm,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a?20.0051?0.04?2?3.2m/s2

(2)根据力的合成,要想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则其他力的合力为零,所以要平衡摩擦力,即实验操作时必须首先平衡摩擦力;

(3)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当砂和桶的总质量m要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时,可将砂和桶的总重力看作小车的拉力,一般认为大于10倍为远远大于,所以AB合适,CD不合适,故选AB。

16.ABC AD 【解析】 【详解】

(1)[1]A.平衡摩擦阻力的正确的做法是:适当抬高木板的一侧,不挂橡皮筋,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故A正确;

B.根据实验要求知橡皮筋拉长时要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 C.用打点计时器时要求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C正确;

D.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橡皮筋处于松弛状态,故D

答案第7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错误。 故选:ABC。

(2)[2]小车初速度为零,由动能定理得:W?12mv,小车质量m一定,则W与v是二2次函数关系,W与v2成正比,由图示图象可知,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故答案为:(1)ABC;(2)AD 17.B AB F' 【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要求两次拉橡皮筋时,要使橡皮筋产生的形变相同,即拉到同一位置,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2)[2]A.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A项正确;

B.为了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B项正确;

C.拉力F1和F2的夹角不是越大越好,适当大一些即行,故C项错误;

D.实验中,弹簧的读数大小适当,便于做平行四边形即可,不能开始时即达到最大量程,故D项错误.

(3)[3]图乙中的F与F'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有一个弹簧秤拉时得到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与AO共线的是F'.

2?1g18.(1)g(2)(3)g

-?48R08R【解析】 【详解】

(1)在地球表面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

GMm, R2在轨道半径为r=2R处,仍有万有引力等于重力mg′=解得:g′=g/4;

GMm?2R?2,

答案第8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Mm?2R?2?m?2?2R?,

mg=

GMm, 2R联立可得ω=g, 8R(3)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建筑物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卫星转过的角度与建筑物转过的角度之差等于2π时,卫星再次出现在建筑物上空

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再次出现在建筑物上方时,建筑物随地球转过的弧度比卫星转过弧度少2π.

即ω△t?ω0△t=2π 解得:vy?3m/s 【点睛】

(1)在地球表面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

GMm,在轨道半径为2R处,仍有万R2有引力等于重力mg′=

GMm?2R?2,化简可得在轨道半径为2R 处的重力加速度;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Mm?2R?2?m?2?2R?,结合黄金代换计算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ω;

(3)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建筑物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卫星转过的角度与建筑物转过的角度之差等于2π时,卫星再次出现在建筑物上空. 19.(1)6m/s(2)4.6N(3)0.8m 【解析】 【详解】

(1)物体从A到C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mgLsin??mgR(1?cos?)??mgcos??L?代入数据解得:vC?6m/s;

1mvC2?0, 2mvC2(2)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

R答案第9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代入数据解得:FN?4.6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体P第一次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4.6N; (3)设D点到E点的高度为h,从C点到E点,由动能定理可得:

1?mg(R?h)?0?mvC2,

2解得:h?0.8m。 20.(1)【解析】 【详解】

?m1m2gr1?m1gr1?m2g?g , ,?m2g;(2) ,

mr?mrrr2m2r2?m1r122112Ff?m?r;(1)对小球受力分析,开始加速度较小时,静摩擦力提供小球转动的向心力,有:

当其中一个小球所受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mg时,轻绳才提供拉力; 则有:?mg?m?r, 解得:??22?gr;

由于r1?r2,所以当N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时,轻绳开始产生拉力,此时?1??gr2;

2此时两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fM?m1?r1??m1gr1r2,FfN??m2g;

即:轻绳刚好产生作用力时的角速度?1应为?m1gr1?g,此时两球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

rr22?m2g;

(2)当角速度???1时,设轻绳的拉力大小为F: 对小球M,有:FfM?F?m1?r 1;2对小球N,有:?m2g?F?m2?r2;

2联立解得小球M受到的摩擦力:FfM??m2g??m2r2?m1r1??;

2由于m1?m2、r1?r2,则小球M受到的静摩擦力随角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减小为0时,

答案第10页,总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