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七 选修地理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七 选修地理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8.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

在不同的时段,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从近40年的情况看,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呈上升趋势。

(2)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

①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危害较严重。 ②自然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 地区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和大洋洲 西亚和北非 西非和东非 南部非洲 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灾害种类 洪水和地震 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等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最严重的灾害是洪水,其次是干旱、地震和流行病 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 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 洪水、地震、滑坡和干旱是造成人员伤亡较严重的灾害,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 洪水和地震 干旱和流行病 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巨大,而流行病、洪水、干旱和热带气旋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严重 9.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 (1)我国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成因各不相同,表解如下:

地区 黄淮海 平原 灾害类型 水旱 灾害 地震 台风 东南 沿海 洪涝 地震 黄土 高原 川滇 干旱、水 土流失 地震 成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年际变化大;地势低洼,因此易形成旱涝灾害 位于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 海洋影响强烈 台风影响最强、最频繁 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所以多地震灾害 处于过渡地带,自然要素不稳定;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多暴雨,冲刷强烈;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地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 - 5 -

地区 滑坡、 泥石流 地形起伏大,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 (2)减轻灾害损失的措施: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报;修建水利设施防御水旱灾害;广泛宣传,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10.列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1)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时间 洪水袭来时 洪水即将 来临时 正确方法 不要慌乱,服从安排,有序地转移人员和财产。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原地避水的,可将物品放在楼上或高处,贮备一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在室外要避开容易招雷电的地方,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洪水猛涨时 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 汛期 洪水袭来时 抢救溺 水者时 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山谷中逗留 要注意保护水源地,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然后排去呛入其体内的水,必要时做人工呼吸,然后尽快将其送医院抢救 (2)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①保障安全的关键

a.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b.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c.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②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a.在家中,要就地避险,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当大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b.在室外,车辆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

c.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从楼梯迅速撤离。在工厂上班,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撤到安全处。

d.在影剧院、体育馆,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安全处,防止慌乱、拥挤。

(3)泥石流的应急措施

①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 6 -

②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③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过关题组]

1.(2019·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云南省略图。

材料二 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有大中小型铜矿一百多处,铜矿的平均品位(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含量)0.98%。铜业生产包括采矿、选矿、冶炼,大型铜冶炼厂主要分布在铜冶炼城市。

泥石流是云南主要的自然灾害,铜矿开采中如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可能会引发泥石流。指出铜矿区可能引发泥石流的人为原因。

解析:铜矿区引发泥石流的人为原因主要从破坏植被、废渣等角度考虑。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矿山开挖改变地貌形态,形成陡坡;采矿产生大量碎石尾矿等废弃物;选矿产生大量废渣,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物源。

答案: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矿山开挖改变地貌形态;采矿产生大量碎石;选矿产生大量废渣。

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 7 -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1)从地形和降水量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密集,坡度比乙地大;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太行山脉),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题意要求是“据图说明”,丙地位于山谷中,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如果丙地发生泥石流,主要会对铁路、河流造成影响。

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环境保护

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害的主要表现: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3.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4.列举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