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习题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药动学习题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D.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E.t1/2和生物利用度均无变化

10.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 A.分布速度常数 B.半衰期 C.肝清除率 D.表观分布容积 E.吸收速率常数 三、问答题

1.试述药物动力学在药剂学研究中的作用。

2.表观分布容积是否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为什么?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口服等)给药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即ADME过程)量变规律的学科,致力于用数学表达式阐明不同部位药物浓度(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2.隔室模型,亦称房室模型,是经典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将整个机体(人或其他动物)按动力学特性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把这些隔室串接起来构成的一种足以反映药物动力学特征的模型,称为隔室模型。隔室的划分不是随意的,它是由具有相近药物转运速率的器官、组织组合而成,同一隔室内各部分的药物处于动态平衡。 3.单室模型,又称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动态平衡,即药物在全身各组织部位的转运速率相同或相似,将整个机体视为一个隔室的药动学。单室模型并不意味着所有身体各组织在任何时刻的药物浓度都一样,但要求机体各组织药物水平能随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平行地发生变化。

4.外周室,又称外室、同边室。在经典药动学双室模型和多室模型中,按照速度论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独立隔室,即中央室和外周室。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膜通透性较好、药物易于灌注的组织组成。外周室由一些血流不太丰富、药物转运速度较慢的器官和组织(如脂肪、肌肉等)组成,这些器官和组织中的药物与血液中的药物需经过一段时间方能达到动态平衡。外周室与中央室的划分具有相对性模糊性。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E 4.C 5.B 6.C 7.B 8.D 9.D 10.D 三、问答题

1.药物动力学对于指导制剂的研究与质量评价具有重大作用。通过实验求出药物 而指导新制剂的处方工艺设计;根据受体部位药物效应的定量要求,或对血药浓度曲线特征的要求,反过来计算出制剂中所需的药物释放规律,为缓释、控释、速释、靶向、择时等各种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外的物理动力学特征(如溶出度、释放度等)与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寻找比较便捷的体外方法来合理地反映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质量;研究药物制剂的药时曲线是否具有控、缓释特征,速释特征或择时释放特征,药物分布是否具有靶向特征,以及生物利用度等体内质量指标的测定原理与计算方法,从而

新制剂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把握新制剂给药后药物在体内量变过程的规律性从

给出药剂内在质量较为客观的评价指标。

2.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

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体积。因

此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只是“表观”的。

第八章单室模型109 【习题】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模型中,属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是

2.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

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

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

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

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 3.关于清除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

B.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 液中的药物

C.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 D.清除率的表达式是Cl= (-dX/dt) /C E.清除率的表达式是Cl =kV 4.关于隔室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室的划分是随意的

B.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越多越好

C.药物进入脑组织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 D.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 E.隔室的划分是固定的,与药物的性质无关

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l,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 A. 0.693h B.1h C.1.5h D. 2.Oh E.4h

6.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休内药量为原来的

A. 1/2 B.1/4 C.1/8 D. 1/16 E.1/32

7.某药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A. 50% B.75% C.88% D. 94% E.99%

8.静脉注射某药物lOOmg,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1pt,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 5L B.10L C.50L D. 100L E.1000L 9.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 A.单次静脉注射给药 B.多次静脉注射给药

C.首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 D.单次口服给药 E.多次口服给药

10.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 A.k B.ka C.v D. Cl E.AUC

四、多项选择题

1.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尿药排泄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 A.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的药物

B.用量太小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大的药物 C.用量太大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小的药物 D.血液中干扰性物质较多 E.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

2.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 A.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 B.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

C.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

D.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

E.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 3.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 A.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t作图

B.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f作图

C.当药物代谢产物的消除速率常数大于原形药物的消除速率时,药物代谢产物 血浆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m→f作图

D.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 (△Xu/At)一tc作图 E.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 (Xu∞一Xu)一t作图 五、问答题

1.某药物在体内符合单室模型,以下各项陈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对患者给药,在治疗剂量下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小时,则: A.该药物消除速率常数为0.1 73h-l。

B.i.V.给药,16小时后87.5%的药物被消除。

C.给药0.5g消除0.375g所需的时间是给药l.Og消除0.5g所需时间的两倍。 D.完整收集12个时的尿样,可较好地估算经尿排泄的原形药物的总量。

E.-定时间内消除了多少药物,取决于给药剂量。

2.下图分别为某药物口服单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和体内药量—时间曲

线。当参数发生以下五种情况的变化时,这两种曲线会如何改变,试作出改变后的曲线。

(1)F减小;(2)Ka增加;(3)某一因素引起了CI增加,k也增加;(4)某一因素引起了 CI减小,k也减小;(5)某一因素引起了v增加,k减小。

六、计算题

1.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tl/2为4小时,v为60L,给该患者静脉注射

lOmg药物,试求半小时后血药浓度是多少?

2.静脉注射某单室模型药物80mg,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lOmg/ml,4小时后血药浓 度降为7.5mg/ml。求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3.某药物半衰期8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0.4L/kg,体重60kg的患者静脉注射600mg后24小时内消除的药量占给药剂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给药后24小时的血药浓度为多少? 4.某药物0至0.5小时内尿中排出量为37.5mg,在0.25小时血浆中药物浓度为lOug/ml,求Clr。

5.已知磺胺嘧啶半衰期为16小时,分布容积20L,尿中回收原形药物60%,求总清 除率Cl,肾清除率Clr,并估算肝代谢清除率Clb。

6.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0.8小时,则该药物每天消除体内剩余药量的百分之几? 7.某药物静脉注射给药50mg,测得0~3小时的AUC0-3为5.lmg.h/L,AUC为 22.4mg.h/L,累计排泄尿量为llmg。那么,(1)在给药3小时后有百分之多少的药物留在体内?(2)总清除率Cl是多少?(3)肾清除率Clr是多少?(4)以肾清除方式排泄的药物 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8.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已知:t1/2= 1.9h,v=100L,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 到4Ug/ml,应取k0值为多少?

9.某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5小时,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少时间?

10.头孢曲松是种半合成头孢菌素,对新生婴儿给药184mg(50mg/kg),血药浓度数据见下表:

(1)作血药浓度经时曲线图,估算生物半衰期。(2)计算AUC。(3)计算Cl。(4)计算V。 11.某药物的治疗窗为0.9~2.2ug/ml,已知V=30L,t1/ 2= 55h。对一患者先静脉注射 该药物l0mg,半小时后以每小时l0mg速度持续滴注,那么,进行滴注2.5小时后是否达到治疗所需浓度?

12.某患者口服某药物500mg后,测得血药浓度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