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河南省鹤壁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河南省鹤壁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组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B.《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是丹麦童话大师、作家。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2.下列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摇摆 牛棚 祷告(dǎo) 笑嘻嘻(xī) ....B.跳舞 告诉 嗅到(xiù) 一声不响(xiǎng) ....C.花瓣 廷院 膝上(qī) 罗摩衍那(yǎn) ....D.沐浴 黄昏 匿笑(nì) 吉檀迦利(tán) ....3.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自觉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B.《再别康桥》表达了一种轻烟似的离情别绪。 C.不但桂林自然风光旖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D.开往桂林周边县城的动车大约有十个班次左右。 5.下列对话,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甲:“我有两张球票,请你看球赛,好吗?” 乙:“没空,别找我。”

B.甲:“你的书法真棒,全校第一。”

乙:“你知道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是天天练的呀,不得第一才怪!” C.甲:“谢谢你给我让座!”

乙:“不客气,帮助老人是我应该做的。”

D.甲:“大夫,我要出院了,谢谢你在我住院期间对我悉心照顾和治疗。” 乙:“不客气,请走好,欢迎再来!”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填空。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6)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7)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第一等的诗歌。曹操在《观沧海》里。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

“ , ”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三、诗歌鉴赏

7.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乡书何处达 ..

海日生残夜 ..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4)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综合性学习

8.“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这句话中“人”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着重指出 D.讽刺或否定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列两则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饭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仅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加点词语。

(1)太丘舍去___________(2)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 ..(3)先期一日____________(4)儿曹何自远来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内容。

(1)计日告之_____________(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沆为官

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及长,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尹氏遂伏罪。

(注)①擢:提拔、选拔 。 ②诉:告状。 ③输:缴纳(贡品赋税)。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B.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C.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D.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狱(________) ②窃(________) ③敕(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 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2) 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

4)读了选文后,你觉得刘沆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猫》选段,完成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2)为什么“我”会说:“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找出最恰当的一个答案( ) A.因为“我”亲眼看见了猫咬鸟。 B.因为“我”不喜欢这只猫。

C.因为“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从主观上认定是猫吃了鸟,所以“我”肯定地说:“一定是猫” D.因为猫会吃鸟。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5)“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与“妄下断语”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7)“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8)花白猫在晒太阳时,不幸遭到了“我”的恶棒相加,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是那只猫,在挨打后,它会想些什么?

9)为什么第三只猫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10)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过程,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1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1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13)如果让你来处理“猫吃鸟”事件,你会怎么办?

14)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15)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12.春天

①我喜欢春天,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正如宋代诗人黄庭坚所说:“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②春天挺美好的。

③冬天是那样的严酷、晦暗。坚冷的冰,银灰色的云,铁青着脸的岩石,瑟瑟发抖的衰草,还有肆虐狂暴的朔风,瘦骨嶙峋的枯树,都使人感到压抑、凄凉,引得诗人的泪珠儿要落下来,不禁想:怎么春天还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