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格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格分析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一)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1. 理论观点: 人性观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以及六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人格界定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 人格结构 地形学模型:弗洛伊德强调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而意识的过程则是由潜意识的过程衍生的,意识又包括前意识,所以他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代表人在任何时刻所能够觉知到的每一件事,包括感觉、知觉和各种经验、记忆等。前意识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结构模型:晚期的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中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潜意识理论,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也是意识的结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动力

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一种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的支配。最早,他把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保存本能,在最后的分类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生活的本能存在两种内本能,即生本能和死本能,前者代表心理活动的性欲成分,后者代表破坏成分。 人格发展

发展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6~12岁)、两性期(12~18岁)

发展障碍:停滞现象、退化现象 2. 理论评价 学术贡献:

① 弗洛伊德是第一个对潜意识作了系统、深入研究的人,还首创了研究潜意识的具体方法。 ② 开辟了性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③ 极大地促进了动力心理学的发展。 ④ 对精神病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⑤ 开创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临床法传统。

⑥ 对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 理论缺陷:

① 具有浓重的片面化和极端化倾向(强调生物本能,忽视社会文化;夸大潜意识,忽视意

识;夸大非理性成分,忽视理性的作用)。 ② 临床观察缺乏精确和操作性。

③ “残缺”的心理学(没有关注大多数的正常人)。 ④ 过分强调性的作用。

(二)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 1. 理论观点: 人性观

荣格的人性观点比弗洛伊德积极,他认为潜意识也具有积极的力量,包含着智慧。 人格界定

荣格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人生的目标就是在原有完整人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多样化、连贯性和和谐性,而避免分散性和相互冲突。 人格动力

荣格认为人格动力的源泉来自心理能也就是力比多,但这个力比多并不局限于生理方面的性的欲力,而代表着一般生命的能量。

荣格的心理动力学关心的是心理能在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分布配置,以及从某一心理结构向另一心理结构的转移。在这个问题傻瓜他运用了来自物理学的三条基本原理,这就是等值原则、平衡原则和反向原则。 ① 等值原则又叫等效原则,说的是如果某一种特定心理要素原来所固有的心理能减退和消

失,那么与此相关的心理能就会在另外一种心理要素中出现。 ② 平衡原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方向。

③ 在荣格的理论体系中,每一种概念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对立概念。 人格结构

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主要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 ① 意识和自我: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知晓的部分,它在生命过程中出现较早,

很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种自觉意识通过个性化的过程,产生出了一种新要素,荣格将其称为自我。

② 个体潜意识和情结:个体潜意识和意识相连接,可以视为一个巨大的储藏室,里面容纳

着曾经一度存在于意识领域内而后被压抑、隐藏、遗忘和忽略了的经验,还有一些因为太过微弱而无法存在于意识界面的经验。“情结”是个体潜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特性,即一组一组的具有情绪色彩的心理观念聚集在一起,形成心理观念丛。

③ 集体潜意识和原型:集体潜意识是指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是千百

亿年人类集体经验的沉积物,是对外在世界作适当反应所需的潜能。“原型”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对某一外界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情境,或某些抽象概念。原型是情结的核心。荣格认为重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等。

④ 人格结构的相互作用:补偿作用、对抗作用、联合作用。 人格发展

荣格把人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

童年阶段(出生到青春期)是由不具备自我意识到意识自我形成,由依赖父母到独立。 青年阶段(由青春期到四十岁左右)特点为:盲目乐观,悲观,找到自己的位置,心理与外

部世界保持一致。

中年阶段(大约四十岁之后)是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个体更关心智慧和人生意义。 人格成因

父母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和社会的影响。 人格类型

按态度分为内倾和外倾,按功能分为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2. 理论评价: 理论贡献:

① 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② 强调人格的整体性。

③ 人格类型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 ④ 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⑤ 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理论缺陷:

① 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科学依据。

② 对先天遗传因素给予了过多的关注。 ③ 充满了神秘主义和宗教的色彩。 (三)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1. 理论观点: 人性观

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力的激励,而非性驱力,行为是有目标导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他认为,人性不是盲目的,人的行为并非受制于本我与潜意识内盲目的本能冲动。 人格界定

阿德勒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突出强调人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社会性。 人格动力

阿德勒不同意将力比多作为人格的主要动力。在他的早期理论里认为,对器官缺陷和生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后来,阿德勒将强调的重点从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自卑转移到心理的自卑感。所以追求优越,克服自卑感,是人生的主导动机,也是人类的天性。 人格结构

① 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千差万别,

因而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也迥然不同,这种个人追求优越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阿德勒把生活风格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和社会利益型。

② 创造性自我: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时被动地接受遗传和环境的塑造,而是会创造性地

自由运用遗传和环境所提供的素材,依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加以组合,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自己。也就是说,个体在经历各种情境、取得个体经验之后,会对这些经验进行解释,使其富有自身独特的意义。 ③ 社会兴趣:指个体觉知到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度。

社会兴趣有三个发展阶段,即习性、能力和简洁动力特征。 人格发展和成因 ① 父母教养方式 ② 出生顺序 2. 理论评价

理论贡献:

① 最早强调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② 更看重意识自我对人格的影响。

③ 首创的“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对现代人格理论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④ 提出了自卑感和补偿。 理论缺陷:

① 追求优越的向上意识当做人行为的根本动力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看法。 ② 忽视了人格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

③ 提出社会兴趣是人的一种先天的合群利他的趋向是非历史唯物主义的。

④ 社会环境主要指家庭环境,没有触及到社会的本质,因而未能完全说明心理疾病的社会

根源。

二.新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霍妮、弗洛姆、沙利文、艾里克森 (一) 霍妮的人格理论 1. 理论观点: 人性观

霍妮对人的本性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发展着自己的独特潜能,但人格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因此当我们积极成长的内在力量受到外界社会力量的阻碍时,病态的行为就有可能出现。 人格结构

霍妮把人格看成是完整动态的自我,这里的自我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现实自我、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在此时此地所拥有和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真实自我是指个体的潜能,是个体得以生长发展的主要内在力量,也叫可能的自我。理想自我是指个体为了逃避内心冲突,寻求合理统一,而凭空在头脑中设想的一种不合理的自我形象,是纯粹虚幻的,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又叫不可能的自我。 2. 理论评价: 理论贡献:

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她使精神分析式的思维从纯粹的强调生理、解剖和个体转移出来,转为关注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以及社会和文化影响的重要性,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道路,也使精神分析治疗更加广泛而有效地满足了现代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她对于人性建设性力量的信心,改变了悲观主义氛围,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开辟了道路。她对于焦虑、移情等重要现象的分析比阿德勒更有见地,对于女性心理的论述也更加符合现代的观点。 理论缺陷:

① 霍妮的理论与前人的理论存在很大的相似。

② 她过于强调神经症,忽略了正常人格的结构和发展。

③ 霍妮的理论在内部一致性上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之处,她一方面十分强调社会文化对于神

经症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却并没有指出社会文化作用于人格的具体机制是什么,晕额没有提出社会改革的要求。 (二) 弗洛姆的人格理论 1. 理论观点: 人性观

弗洛姆一直对生活在各种社会与文化系统压力下的人们保持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他坚持